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发展新知识、孕育新技术的主要源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基石和源泉作用。高校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是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方针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和探讨高校与企业科技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向2l世纪,高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做重新思考,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作重新思考,提出新的任务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教育为突破口,对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使师范生“一专多能”,注重能力培养,培养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跨世纪建设人才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要进一步认识技术市场工作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有不少部门、地方的一些主管技术市场的领导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技术市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路不清,定位不准,支持不够。邓小平理论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转变传统服务观念,培养跨世纪信息人才,开展面向科技与经济建设的信息服务,这是目前高校图书馆走出困境,适应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推广是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教兴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长入经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对“八五”以来安徽省高校应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8.
孙峰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0):97-98
根据健康新观念,阐述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作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在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教育工作者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战线急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经验证明,教育是生产性的,是经济高涨和高速度发展生产力有力的杠杆。学校是在“生产社会主义生产力”。因此,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种创造和生产“生产力”的劳  相似文献   

10.
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完成这一使命,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作为深化社会变革、探求新型发展模式的实验区和改革区,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功能,克服社会领域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探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的新型运作模式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好的做法。加强对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的题词,为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其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丰富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健全的心理和健壮的体魄的高素质公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用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应把终身体育作为教育的战略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终身体育”是适应当前推广终身教育理念以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的重点在于强调被“增强体质”、“技术教育”思想所忽视的体育精神、能力、习惯、意识、兴趣的持续培养,学校体育应谊成为终身体育新的战略重点.学生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转变,也就是说未来从学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转变主要是在这一部分人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新世纪要求,在“求知创新”、“健康第一”的思路指导下,使教学目的由过去“增强体质”向“增进学生健康”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改变。探析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素质诸因素,为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高校团学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新型经济。其特点包括:更新速度飞升,智力因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业为支柱、创新性等。其基础决定性、不断创新性、无限社会性、载体特殊性都对高校团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价值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5.
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白银经济的战略性跨越白银市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杨光宇1.正确分析我市科技工作的形势,把握科技发展的时代脉膊白银市恢复建市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新时期经济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经济建设中心”论;“全面开放”论。邓小平新时期经济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原则问题,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就高等学校而言,“创新格神”和“实践能力”是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所应具有的特征而提出的新要求。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高校实施素质的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首先,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既要掌握较高层次和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具备专业技能和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而实现“现代化”则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要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开拓进取的能力,以适应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全面发展”则是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目标。第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科学知识为重要基础,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它的第一资源是...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现在培养的大学生将要担当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战线的骨干。因此高校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将直接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胜利推进,国家能否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科协四大的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如果说.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保证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将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同时。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努力促使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是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高校深化改革、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李艳艳 《科技资讯》2012,(15):179-180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与文化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加上“泊来”文化的不良侵袭,使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增强学生的体质,重视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关注课程内容规定性与选择性的结合。确定“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课程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所喜好的运动项目得到学习和发展,掌握一生受用的饭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