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水下沉积的标志 (泥岩颜色和富存的古生物化石 )和湖泊水流作用的标志 (岩性和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石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岩心的沉积相序以及砂体的平面形态等 ) ,证实了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 ,而不是陆上河流或冲积扇沉积。通过解剖济阳坳陷东部某油田馆陶组的沉积序列发现 ,在馆下段沉积时期 ,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水下辫状河道、河口砂坝以及前缘席状砂等微相 ,这为渤海湾盆地新近纪古湖泊研究和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东部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水下沉积的标志(泥岩颜色和富存的古生物化石)和湖泊水流作用的标志(岩性和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石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岩心的沉积相序以及砂体的平面形态等),证实了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而不是陆上河流或冲积扇沉积。通过解剖济阳坳陷东部某油田馆陶组的沉积序列发现,在馆下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水下辫状河道:河口砂坝以及前缘席状砂等微相,这为渤海湾盆地新近纪古湖泊研究和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为冲积扇—河流沉积.坳陷周围隆起区及内部凸起区的山前带发育冲积扇沉积.而坳陷内为大片河流沉积.馆陶早期为辫状河沉积;中晚期为曲流河沉积.济阳坳陷内发育有三大水系,各水系流经沾化东部后继续向东流入渤海,故推断现渤海海域地区有较厚的馆陶组,河道砂体、三角州砂体和湖泊砂体均应发育.此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一直认为以湖相沉积为主,缺少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综合应用钻井、岩心、露头、分析测试数据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元坝地区沉积与前人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其一元坝地区地层特征与周边地区特征相似,岩性上可以划分5个岩性段,其中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以细粒沉积为主,可作为全区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志层;其二须二、须四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平原-前缘沉积体系,辫状河道沉积极为发育,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层位;其三河流三角洲沉积的物源来至北偏东向的米仓山造山带,而不是前人认为的龙门山造山带,这种近源补给模式是研究区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建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南五凹是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最具勘探潜力的凹陷之一,是一个南断北超的典型萁状断陷湖盆,其中古近系戴南组为河湖相砂泥岩地层.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基本继承了南部物源为主的沉积格局,北部三角洲不太发育,凹陷中部为滨浅湖相沉积.沉积相在平面上分布范围明确,纵向上既有差异性又有继承性.戴南组发育三套储盖组合,从矿物成分、实测孔隙度及砂岩厚度看储层发育,由丰富的油气显示体现了盖层的有效性,最有利的储盖组合是戴一段下部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下期要目     
张玉兰等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杨伟利等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沉积层序及成因王永刚等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姜在兴等  济阳坳陷东部晚第三纪馆陶组下段辫状三角洲沉积研究朱家俊等  胜利油田沾车地区馆陶组地层速度特征孙梦茹等  胜坨油田二区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万从礼等  水下火山喷溢对烃源岩形成及生烃演化的有益作用李春华等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扇体特征杨永印等  射流低压脉冲的调制机理及调制器振动模拟谷建伟等  复杂条件下的低渗透油田生产特征侯吉瑞等  低碱A…  相似文献   

7.
发育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滴水泉地区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J1b1)是一套新发现的油气储集层,细化该层段的储层沉积研究对于认识该区域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和储量潜力评估有着重要意义。以滴南凸起东部滴20井区为研究对象,从精细岩芯描述入手,综合测井及露头测量资料,提出了"标志层约束,微相为基础,近距自旋回,远距定量库"原则,完成了成因砂体的空间对比,探讨了滴南凸起东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该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砂砾岩储集层为典型的由山间水流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且具有"小平原,大前缘"的特征;微相类型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辫流坝、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等;滴水泉地区八道湾组一段储层属于卡拉麥里山前沉积,物源供给充沛,多形成近源的扇三角洲沉积,扇体形态则主要受控于古地貌特征和物源供给量。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恩平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的3个洼陷互不连通,洼陷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洼陷主控断裂活动强度由南向北增强,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迁移,洼陷相互连通,主物源区经历了由盆内基底凸起和东沙隆起向北部隆起带的转换,以发育大范围展布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为特色。沉积晚期,主控断裂活动减弱,湖盆淤浅萎缩,四周辫状河三角洲进积,发育薄煤层;主控断裂活动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控制洼陷几何形态,一级断层转换带控制主物源方向,二级断层转换带分割主物源通道,影响沉积砂体再分配,沉积体系发育与砂体分布则与古地貌密切相关;滨浅湖滩坝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其次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及河口砂坝,最末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6,(9):1493-1499
孤岛凸起西斜坡古近系地层发现油藏,有一定勘探潜力,但是受自身地质条件约束,勘探和认识程度较低,需加强基础地质和油气成藏研究.通过对该区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合岩性观察分析、粒度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相关资料,认为研究区内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未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水下辫状河道微相、水下辫状河道间微相、席状砂微相和河口坝微相4种沉积微相,并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滨南油田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区域地质、地震、测井及岩心分析资料,对胜利油区滨南油田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毕家地区沙三下亚段具有湖泊不断扩张演化特征,为陆相断陷湖盆陡坡扇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泥、浊积扇8种微相类型;古地形和边界同生断层是毕家地区扇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古水流、重矿物特征研究、粒度分析、薄片骨架矿物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延长组存在有东北、西南、东南和西部4个方向物源.依据物源方向、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深水重力流4种沉积体系,即东北方向的富县三角洲、东南方向的庙湾-宜君-黄陵三角洲、西南方向的彬县-长武三角洲,以及正西方向的庆阳-合水三角洲.详细阐述了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分布关系,认为油气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其叠合部位,以及深水区的砂质碎屑流和浊积体等能构成岩性圈闭的储集岩体内.沉积物源的研究和沉积体系演化的分析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盒_8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盒8段是重要含气层位。本次研究充分利用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该地区沉积相和砂体展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段从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发育辫状河沉积相和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辫状河沉积相包括河道亚相和洪泛沉积两种亚相,毯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相包括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对盒8段砂体展布进行研究表明,在平面上顺物源方向呈现出条带状的分布特征,厚度变化差异较大,但平面上分布较为连续。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埕东-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序 ,并以体系域为单元 ,分析了馆上段的沉积演化过程 ,认为低位域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 ,湖侵域为滨浅湖相 ,高位域则为滨浅湖 -三角洲泛滥平原相 .探讨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指出湖侵域砂体展布广 ,储集性能好 ,储层和盖层匹配好 ,而且油藏圈闭面积大 ,油水界面统一 ,为最理想的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是新疆油田深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和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领域之一,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分析化验以及地震资料,对该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沉积、储层和成藏进行了综合研究。梧桐沟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平原的辫状河道砂体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通过储层综合评价,将储层分为4 类,梧桐沟组储层主要为III 类较好储层。梧桐沟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油源近、物性好、盖层厚、较可靠的特征。深化本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关键是做好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储集体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对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超覆型砂体和平原辫状河道砂体进行更有效的预测和识别。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凹陷沙三段低位域发育断裂斜坡背景下的湖底扇,具有明显地震反射外形,但湖底扇内部结构杂乱,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及平面富集位置在勘探及早期评价阶段难以预测,基于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依据湖底扇重力流水道流变学性质及流体浓度分类的原则,将湖底扇水道砂体成因搬运机制分为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其中碎屑流分为泥质碎屑流和砂质碎屑流,结合不同成因搬运机制的水道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在湖底扇不同相带识别刻画5种沉积结构单元,分别是叠覆型水道、复合型水道、水道侧翼、单一型水道及水道间,并通过模型正演验证不同单元分类可靠性及富砂差异。结果表明,内扇叠覆型水道发育多期滑动-滑塌沉积,储层总体厚度大,中扇低部位复合型水道发育砂质碎屑流储层物性好,二者均为油气勘探实施钻探的有利部位,外扇储层发育程度较低。来自肯东凸起物源的高建设性辫状河三角洲为湖底扇提供大量砂质基础,坡折带与古地貌共同控制湖底扇沉积搬运机制和水道走向及水道类型。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结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解释和地震相特征,研究了沉积相的纵横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柴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马北、马西和平台地区一带主要以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靠近湖盆中心的南八仙、冷湖Ⅵ号和Ⅶ号、鄂博梁等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带。路乐河组(E1+2)冲积扇较为发育,辫状河相对发育;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到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是一个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水进沉积序列;上干柴沟组(N1)和油砂山组(N2)发生进一步湖侵,湖盆扩张,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北缘古近纪—新近纪从物源区向盆地中心发育的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认识内蒙古东部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意义,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测井等资料,将乌兰盖盆地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划分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湖底扇等四种沉积类型。巴彦花组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周围普遍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湖盆面积小,以滨浅湖沉积为主;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湖平面缓慢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沼泽相含煤沉积发育,煤层稳定;三段沉积时期,盆地东南部边界断裂活动加剧,湖盆快速沉陷,在盆地南缘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盆地北部则发育了大面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发育了湖底扇沉积;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又相对稳定,盆地湖泊面积扩大,发育了较厚的湖相沉积。根据有机地化测试分析结果认为半深湖-深湖亚相和滨浅湖沼泽微相的暗色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是未来勘探的有利区域,这有可能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油气产量逐渐减少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充分利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地震特征,对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二段展开沉积相特征研究,认为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发育湖泊相和三角洲相,其中湖泊相发育滨浅湖和深湖-半深湖两个亚相,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砂体发育,其中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最为发育,是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