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环境生活质量提高,从根本上来说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本文从三种产业创新模式出发,分别论述了当前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通过整合产学研各方面资源,形成多种模式并存、上下有效互动、资源合理共享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头等要务.山东省产业发展仍以传统工业为主导,存在产业层次低和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急需解决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目前,山东省有条件和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改造传统产业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山东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采取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举的措施,加快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创新式发展,同时,应建立和完善集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创新的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政府补贴是政府实施产业振兴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产业链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补贴已经成为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本论从微观层面探究政府补贴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通过"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激发企业实施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等路径,探究政府补贴引导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效应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工作思路 坚持把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指数,努力为下城区建设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先导区提供科技支撑,为“构筑新格局、实现新腾飞”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心宇  周鸣阳 《科技资讯》2011,(27):184-185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互动作用,经济转型期浙江民营企业却遭遇人才"瓶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力资源专项规划,构建科技团队创建自主品牌,挖掘人才潜能提高应用技能,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环境,探索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路径,助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和世界科技加快发展、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迫切要求.万州区产业结构层次低、同构化现象严重.万州区调整产业结构必须采取以产业优化和升级为方向,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抢抓移民、西部大开发契机,突出科技拉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资料统计,"十五"期末我省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超过51%,可见科技进步对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当前,在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始动力,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转型是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鞍山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鞍山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绩效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产业效益等层面研究了产业结构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一、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亟待优化升级.研究表明,2007-2011年,鞍山市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其中,经济、社会、产业3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上升趋势,资源与环境2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下降趋势,鞍山市绿色转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尚未开发的三角洲,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批复,亟待对黄河三角洲粗放的产业集群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重分析黄河三角洲产业集群结构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集群存在同质同构,产业集群集聚度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过低等.在具体分析、定位黄三角地区产业集群问题的基础上,以使黄三角地区能够实现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为目标,针对三次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一体化、人才科技创新、开放水平和制度建设给出具体的路径,在解决黄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现存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已成为决定性因素,而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也是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长期以来,安徽省的产业分工基本上是由自然资源基础决定的,逐步形成了资源导向型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一方面使安徽省在全国基础产业布局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使我们获得过一些较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安徽省的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一种高消耗、低效益的状态.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和产品,产业结构开始由资源导向型为主向市场和技术导向型为主转变.但从总体上看,安徽省还没有形成技术导向占主体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鞍山市“十一五”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科技创新在地方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议等。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和中心环节。唐山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要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全国靠前的位次,就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而转型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本文着重从瞄准重点领域,以科技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助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两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对唐山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的状况,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既能为科技创新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更能有效的改善一二产业形态,促进产业升级,使一二产业与科技服务业深度融合。一二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带动产业结构的改善。建立一二产业与科技服务业的有效融合机制,并解决融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找准一二产业升级的正确出路。对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增强科技与经济的链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产业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产业结构调整也具有示范效应。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各要素的贡献率,就是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并从定量分析上得出科学的结论,即科技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粗放型发展方式和竞争优势地位后移等问题影响了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加速管理和政策创新,从而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和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都有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学界定了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创新理论的内涵,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力图探索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产业创新之路,为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打牢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6.
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可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微观上来看,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单位产品价值构成中的物质、能量消耗的比重降低,信息的比重增加.从宏观上看,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信息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增加,从事信息工作的劳动者在社会劳动就业者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因此发展信息产业不仅本身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可以渗透到其他产业之中,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并促进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提高和升级.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嵊州市科技工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发展层次去落实,全市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2006年、2008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嘉善县围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总目标,着眼于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产业发展,结合产业特色,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带产业,努力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支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全县企业共列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09,(2):29-29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嘉善县坚持以创新驱动,以抓环境、抓政策、抓平台、抓主体、抓合作为重点,迎难而上,破难而进,保稳促调求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抓环境优化,着力增强发展信心;抓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增加投入;抓平台建设,健全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抓主体培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科技合作,大力引进科技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结构问题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探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政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加速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