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晶体电光调制实验模拟激光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中应用电光调制模拟激光通信,讨论了晶体电光调制理论并通过对比实验中采集的调制信号和解调信号的波形,分析晶体的电光调制特性对激光通信质量的影响,明确了调制信号静态工作点的位置以及调制信号幅度是影响激光通信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计算机内置式FAX—MODEM的硬件电路进行了介绍,并对它的三个组成部分:传真调制解调芯片组、电话线界面和微处理器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生产高性能FAX—MODEM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非协作通信中CPM信号调制类型盲识别算法,利用调制指数、符号率和频偏对调制类型进行联合估计. 在此基础上,根据mCPM信号的差分相位,完成了CPM信号的盲解调. 理论分析与实际数据实验表明,新方法具有较高的调制类型正确估计概率,且达到了较好的解调效果.   相似文献   

4.
何剑海  周明德 《科技资讯》2007,(17):196-197
介绍了一种基于FSK调制的通信电路,通过FSK调制解调,实现两台PC机之间的串口远程通信。该电路对于增强学生对通信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通信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短波自适应串行调制解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短波天波信道的衰落特性是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克服这一影响,改善短波通信和质量,消除短波数据传输的码间干扰,适应短波信道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以及在短波信道上实现数字保密话的舆,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除了应用自适应实时选频技术外,还需要采用短波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短波自适应数安调制解调技术主要分为多音并行和单音单行两种体制。短波自适应并行调制解调器是目前应用得最多,技术上比较成熟,较容易实现的一种体制。而短波自适应由行调制解调技术早在60年代末就已经提出,但由于技术比较复杂,受到器…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相位调制与脉位调制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应用UWB通信系统的新颖调制技术-QPPM。在解调过程中,它使用2个模板信号做相关检测,一个解调位置,另一个解调相位,算法实现简单;仿真实验表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瑞利信道中它比2-PPM有较低的误码率性能,同时获得了双倍的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7.
用软件无线电实现MPSK自适应调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适应调制能够根据信道的时变性达到很高的传输速率和进行合理的功率分配.同时,它需要自适应调整调制模式级别M.采用软件方式在DSP板上能够实现MPSK的调制、解调功能和调制模式M的识别,替代在硬件之间进行切换的繁琐模式.调制器根据星座图和已知的调制级别在己存储的波形中挑选对应的调制波形,解调器在信号同步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最小均方进行解调,同时进行M模式识别.模拟结果显示用软件无线电方式实现MPSK自适应调制是一条简捷快速的途径.特别在自适应调制中加入LDPC(低密度校验码)编码和一种新的结合BP和list-based SI HO解码后,系统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通信原理实验箱在对信号处理和检测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利用仿真对实验现象进行更全面的展示,而Simulink和LabVIEW等软件只能对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仿真。为此,采用Multisim实现了对脉冲幅度调制(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编译码、频移键控(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调制解调和相移键控(PSK:Phase Shift Keying)调制解调等模拟通信系统的元器件级电路仿真。通过仿真,直观地展示了抽样定理、锁相环和科斯塔斯环的内在工作机理,并深入分析了FSK解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失真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QPSK(四相移键控)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基于高速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的数字式QPSK调制/解调模型,并应用FPGA硬件平台实现了相关的电路设计,给出了基于新一代专业仿真环境Modelsim—abe的系统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利用光纤传输大通路载波信号的调制方式。经研究在接收端的解调以前采用SWFM方式,然后再将SWFM信号经倍频变换成PFM信号的调制方式较为有利。并着重讨论了倍频—脉冲频率调制的信噪比公式,得出有3dB解调增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NN的混沌参数扩频调制数字保密通信系统。发射时,将CNN混沌输出作为载波,用每个待发送的数字信息信号对CNN多次迭代运算中某一参数在其混沌区域进行相同的调制,实现了参数扩频调制。接收时,利用CNN混沌的发生规则通过简单的信号处理运算恢复出原来的有用信号。由于不需要进行混沌同步,系统实现更简单。分析和仿真表明,文章提出的CNN混沌参数扩频调制通信系统具有极高的保密性能,并且由于采用了扩频处理,误码率远低于传统的混沌参数调制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2.
假定输入调制信号为实际语音信号,伴随语音信号的噪声为加性白噪声,在大输入信噪比前提下,对微腔半导体激光器的自发发射寿命调制、光子寿命调制两种调制方式进行了频域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信噪比增益.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如带通滤波器的通带范围取为300~3 400 Hz,激光器的抗噪声性能基本不依赖于腔内参数;当带通滤波器的通带范围增大到一定程度,调整偏置电流和腔内参数可以实现两种调制下半导体激光器的高抗噪声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存在信号传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载波的数字信号传递方法。通过耦合模理论对系统建模,对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特性和效率进行分析。使用可调稳压电路对发射端电压调幅调制,拾取端借助耦合机构对能量进行收集,并利用电压比较电路对信号复原。结果表明:在不更改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拓扑结构的条件下实现携能通信,组建实验平台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用光学方法测量电力系统中的物理量,根据琼斯矩阵法推出了电光效应与磁光效应组合光调制的公式。结果表明检偏器的输出光强中含有电流、电压和电功率信息。当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后经信号处理可用来测量高压(或大电流)情况下的电流、电压和电功率。当主要测量电压和功率时,可选择电光调制在前、磁光调制在后的组合光调制系统;当主要测量电流或电压时,可选择磁光调制在前、电光调制在后的组合光调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最常见的数字调频信号是二元数据信号的频移调制信号FS,结合PSPICE软件分析了频移调制原理;借助EWB软件,根据基本电子电路原理。用分立元器件设计了一种简单的FS调制电路。该设计充分利用电脑辅助设计,使原理可视化,且便于元器件参数的调整,使成本降低,为设计带来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6.
DDS专用芯片AD7008为核心的正弦波发生电路和Philips P89C52单片机构成控制电路,可以完成AM,FM,ASK,FSK和PSK等调制电路.使用单片机对DDS的控制使信号产生具有数字可控制性,解决了调制信号的载波频率、调制度和控制方式不能程控的难题,使数字控制产生的正弦信号和调制信号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设计用了易于购买和使用集成芯片,使设计的软硬件简单,极大地提高了性价比.  相似文献   

17.
AM信号到DSB信号的连续过渡与同步检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今模拟调制AM(Amplitude Modulation)信号到DSB(Double sideband)信号不能连续过渡的限制,是出于长期以来在许多文献中一直沿用的调幅信号调幅系数ma不能大于1的结论.采用四象限模拟乘法器和同步检波相结合的方法,从原理与技术上跨越了模拟调制AM调幅信号的调幅系数ma不能大于l的片面结论,给出了AM信号到DSB信号连续过渡进行调制和解调的原理电路.论证结果表明,调幅系数ma大于1的已调信号在调制端是可实现的,在接收端也是可以解调的.从而实现了AM信号到DSB信号的连续过渡与解调,因此也否定了一些对AM信号所作分析的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18.
混合调制信号调制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于决策理论算法的混合调制信号特征参数提取与自动识别技术,提出适合混合调制信号调制识别的树型分类器及相应识别步骤。在外调制、内调制识别时首次分别采用副载波信号个数构成的特征矢量、均值归一化包络方差、副载波信号瞬时幅度分布区域统计值等算法,抑制噪声干扰,提高特征参数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6 dB情况下,调制识别率接近90%,和现有混合调制识别方法相比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在混合信号调制识别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模拟调制系统中,总结起来有两种调频方法,直接调频法可以获得较大频率偏移,但频率稳定低,温漂时漂都比较大,间接调频法频率稳定高,但是电路十分复杂。针对上述传统模拟调频方法的不足,从信号调频基本原理出发进行理论推导,结合DDS技术基本工作原理进行设计,利用FPGA来实现DDS调频信号的产生。并着重介绍了DDS调频原理及电路实现过程,给出了FPGA设计的仿真和示波器测试图,整个电路硬件单元简单,稳定性好,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非合作通信中调制识别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非合作通信中调制识别技术的概念、内涵;介绍了经典调制识别算法和智能调制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处理流程,分析了每类算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调制识别算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非合作通信中调制识别算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