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产学研联盟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刚 《安徽科技》2009,(7):53-5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动力与源泉;能够有效地利用大学与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的产学研合作逐步走向了更为高级的合作形式——产学研联盟。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是生产企业(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下简称“学研”机构)在社会范围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技术合约为基础,依照各自的优势分担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投入的资源,合作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产学研合作有五个基本要素,即科技成果、资金投入、利益分配、商业规范,市场效益。科技成果决定合作能否成功,资金投入决定合作能否成立,利益分配决定运行发展,商业规范确定合作规则,市场效益建立合作目标。产学研合作是国家配置科技资源的基本途径,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保证.产学研合作的…  相似文献   

3.
官产学研联盟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联盟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它的诞生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它天生就是政府、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有机、紧密的联合体。因此,产学研联盟更确切地应称为官产学研战略联盟。官产学研战略联盟是指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与科研界为了共同实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焱松 《安徽科技》2009,(11):18-20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合作.是优势资源整合的一种先进模式,对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1992年开始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及其提高竞争力的动力和源泉。因企业难以满足所需的智力资源,则往往借助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进行技术创新。本文设计基于产学研联盟的协同创新机制模型,强调协同创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提高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协同绩效来提高双方的核心能力,达到更有效的发挥产学研联盟各方的互补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娟  廖超  袁芳 《杭州科技》2014,(3):39-42
<正>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不断融合中,产学研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实现各种要素最佳组合,培养创新人才,多出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之一的"高校-地方政府"产学研合作平台现已成为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科技自主创新,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科技成果的重要条件保障,且日益成为区域参与国内、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已愈加受到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科技在线     
《安徽科技》2007,(6):26-27
5月19日,我国首个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型协会组织——铜陵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联盟在铜陵成立。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出席成立大会。据悉,铜陵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联盟是在安徽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成立的。会上,来自全国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名专家与铜陵市就循环经济技术发展进行了产学研合作研讨对接,其中,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主体的合作障碍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三类主要技术创新主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并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和市场良性循环的一种有效形式。近年来,安徽省各地方在产学研合作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尚需进一步推进,合作动力尚需进一步挖掘。笔者通过走访蚌埠市部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阻碍因素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广东科技》2011,20(17):10-10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七章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10.
《广东科技》2011,(17):10
科技创新能力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七章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