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张爱玲对于月亮意象阴晴圆缺的透视有三篇代表性的小说,小说展示了女性的边缘处境,揭示了女性根深蒂固的“女奴意识”。张爱玲之所以选取月亮意象作为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客观原因是对传统文学中“女人是月亮”喻象的继承,主观原因是张爱玲自身的独特经历与感悟。  相似文献   

2.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弑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弑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伤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在近期发表,引起了很大反响。这部写于加世纪70年代中期的作品,相较已被众多文学读者熟悉的张爱玲40年代经典,在风格上呈现了较大的差异。《小团圆》中“执子之手”意象与全篇“梦中之梦”的结构,可以放置在张爱玲重要作品的系列中加以梳理,由此读解出这部作品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4.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杀式)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杀式)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由电影《倾城之恋》入手,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了隐藏在白流苏与范柳原真假爱情背后的张爱玲关于爱情的观点态度,即张爱玲消解了“纯爱”,重构了饮食男女的爱情,真实地写出了“不彻底”人物的爱情现状,体现了张爱玲对于人性的探讨与剖析。  相似文献   

6.
论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及其小说与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具有很深的传承和超越关系,两具有相似的叙述模式,相似的人物设置,但表达处理方式却完全不同,这种特殊的传承和演变,使张爱玲小说真正兼有了“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双重品质”。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被傅雷先生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有很强的文学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分析张爱玲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合肥方言在小说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张爱玲巧妙地将合肥方言植入到小说创作中,不仅仅让小说更具张力,同时也是她对自己生命"寻根"的重要方式。张爱玲是孤独的,通过方言的使用,她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沿着这条路走向记忆的深处、心灵的田园。合肥方言在小说中的运用反映了张爱玲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及其小说与上海都市民俗关系密切。上海都市民俗中的居住习俗、交通习俗以及民俗时间,对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主题升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张爱玲小说着重描写了弄堂和洋房、三轮车和电车以及都市民俗时间。张爱玲小说交织着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因子,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特有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和“镜子”意象不仅是小说局部性修饰技巧,还同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联系在一起,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月亮象征了世俗欲望,而镜子则是它的反向复制,在二者的联系对照中表现作品的内涵。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上,同样也采取了反向对称结构,在人性的挖掘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具有“内省”性格,她的小说也以心理刻划见长,她在人物的意识流动中调动时空,以达到心理真实和艺术真实,突出其一贯的“人性”主,而不是简单化和意识形态化,使其小说具有了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双重品格。  相似文献   

11.
过去学术界对布列斯特和约和“左派共产主义者”的研究,多偏重于列宁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抨击”或“粉碎”上,再加上历史的原因,使得人们对这个派别指责过多,对其性质也认识不清。本文旨在从列宁这个角度来初步探讨有关“左派共产主义者”的几个问题,着重分析“左派共产主义者”产生原因中列宁方面的因素及列宁对这个派别的批评和评价。“左派共产主义者”的产生是由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阶级、思想根源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造成的[1]。布哈林等人组织这个派别同列宁相对抗,固然有布哈林主观方面的原因,即其本身的理论缺陷,正…  相似文献   

12.
对于张爱玲来说,戏曲是她观照“中国”及其“传统”与“现代”的绝佳视角之一,她在创作中也借用戏曲展开互文式的写作,制造新的“传奇”。其自传性小说《小团圆》中写九莉在乡间看戏的第九章可以看作是解读《小团圆》的一把钥匙,从张爱玲对于戏曲“大团圆”模式思考的不断深化,揭示出九莉和邵之雍在理性层面的冲突、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角力。九莉最终用“具体”克服了“抽象”,以“小团圆”嘲弄了“大团圆”。  相似文献   

13.
月亮·玻璃·墙--张爱玲小说意象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以一个女性独具的敏感心灵赋予其作品独有的意象话语,通过这些独特的意象话语来表现作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永远悲观“苍凉”的主题。在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时常出现的月亮、玻璃、镜子、墙等意象,是作家内心思想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些意象使得张爱玲小说更具有了悲观、苍凉的色调,具有“张爱玲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梅娘,一个对于今人略显神秘的作家,这位成名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沦陷区的文坛才女,当年曾拥有“南玲(张爱玲)北梅(梅娘)”之誉。然而时隔六十多年的今日,张爱玲又重新在海内外红火起来,而关于梅娘及其创作的研究则寥寥无几。梅娘的小说以“官商封建大家庭的女性生存状态为显著特色”,对笔下的女性寄托了独立自由的厚望,并寄予了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小团圆》文本的细读,探析其在死亡意识、时间意识、男女情爱以及个人的对于“家”的情感上所显现的焦虑感。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创作一直围绕着男女之间的婚恋问题展开,在她的小说中往往具有"灰姑娘情结"这样一个叙述模式。在剖析两性关系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往往编织出一个个爱情美梦,又亲手将这爱情童话打破。通过剖析张爱玲小说中的"灰姑娘情结",可以看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她在小说中对男权神话发出批判和冲击,努力揭示男权社会中婚恋关系的虚伪和不堪,通过对时代女性生存环境的复刻还原,对"灰姑娘情结"进行了一次张爱玲式的书写。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小说中出现的"灰姑娘情结"进行一次剖析,挖掘张爱玲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付静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47-49,59
张爱玲在他的创作中,总是把对人物衣饰的描写放在重要的地位来展示。在张爱玲的成名作〈金锁记》中,服饰意象在展示小说的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变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是比牛贵么?羊比狗有用。新的比旧的好看。”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小说中英语是这么教的。书中的主人公一直都不能用英语表达他的爱意。  相似文献   

19.
《倾城之恋》是被解读次数最多、内涵较为丰富的张爱玲小说之一。本文根据再次阅读的新体验,以文本细读方式,从“城”的多重意象的阐释切入,分析主人公内心世界的隐秘渴盼,归结两人爱情追逐背后的症结所在,探寻张爱玲创作这个爱情故事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作为我国文学历史当中的传奇著名作家,其属于在旧社会杂乱的废墟当中不断生长的"罂粟"。张爱玲具备自身独有的特色,她的情怀以及人生在我国文学历史当中非常重要。张爱玲使用独特的语言形式将自身的悲剧人生描述出来,在她的小说当中有许多的对照手法,并且此手法的应用非常重要。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的对照手法应用,期望经过该研究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