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液粘测功机系统辨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改进液粘测功机的性能,设计液粘测功机的电液控制系统时希望得到液粘测功机准确的数学模型.利用系统辨识方法研究了液粘测功机系统的动态特性,首先辨识出线性子系统的模型,然后考虑系统的非线性,采用二阶无记忆非线性增益的Hammerstein模型对线性辨识结果进行了校正,得到了液粘测功机系统动态特性的传递函数,并用试验数据加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辨识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液粘测功机系统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制冷系统动态过程数学模型是实现制冷装置优化控制的重要基础.制冷蒸发器是一类过程复杂的两相流动与换热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其精确的机理模型难以建立.该文通过熵方法和竞争学习算法对输入空间进行聚类,利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RLS)确定模型的结论参数,实现了蒸发器动态过程数学模型的在线模糊辨识.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模糊辨识方法对于制冷系统蒸发器在线建模过程的有效性,所建立的模糊规则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同时还具有较为理想的泛化性能和在线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以材料表面空气相对湿度为输入,材料湿容量为输出的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动态湿特性单输入单输出辨识数学模型,得到相应的Z传递 函数模型。建造了建筑围护结构材料的辨识试验系统。采用辅助变量辨识方法辨识得到单输入单输出差分方程和Z传递函数。并比较了最小二乘辨识法和辅助变量辨识法的辨识结果。结果表明,辅助变量辨识法辨识精度有所提高,系统阶降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MRAS变参数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动机定子电压方程和电流方程得到电动机转速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辨识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改进的变参数MRAS速度辨识数学模型,并在无速度传感器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中对该速度辨识模型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变参数MRAS速度辨识模型具有满意的辨识精度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5.
将Volterra级数解的递推算式与方波脉冲函数变换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对一类非线性动态网络的数学模型进行辨识的新型混合模型辨识法,导出了相应的混合模型辨识公式和动态响应的求解方法.并根据该法所得到的辨识混合模型,提出采用多重预置模型方法对非线性网络故障进行诊断的方法.该法避免了在线计算系统当前工作模型,易于实现在线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6.
在电机参数未知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中,为提高控制性能,需要对电机参数进行辨识. 利用Popov稳定性定理对辨识系统的自适应率进行了设计;针对逆变器的死区效应,选用旋转坐标法对辨识器的输入电压进行补偿,通过辨识得到的电机电阻和dq轴电感参数. 在此基础上,建立电机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工程设计方法对电机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补偿后的电压进行参数辨识得到的电机参数要更加准确,并且基于电机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器参数的设计能够减少控制器参数调试的工作量和时间,最终得到的电机控制系统具有较优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采煤机实际工作中,难以利用传统方法建立控制系统准确的数学模型问题,提出采用Laplace变换的极限定理法对采煤机控制系统进行模型辨识,得到系统的动态传递函数.仿真结果表明,辨识得到的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被控对象,该方法具有动态性好、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大型同步发电机参数在线辨识系统校验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评估参数辨识的准确性和由实测参数构成的数学模型对电力系统暂稳态计算的影响,针对已提出的动态在线辨识方法和得到的辨识参数结果,在东北通辽地区电网上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校核试验和系统稳定计算分析。校核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同步电机模型和参数符合实际系统,采用实测模型参数(包括励磁系统和调速系统)后,通辽电厂的发电机稳定极限可以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9.
针对控制与测量中动态数学模型的结构辨识问题,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对现有几种结构辨识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利用函数连接型人工神经网络(FLANN)实现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模型参数辨识的方法,该方法以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标定实验数据为基础,通过FLANN训练来确定加速度传感器传递函数参数,文中介绍了辨识原理以及算法,给出了利用FLANN辨识的加速度传感器动态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这种辨识方法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经典的叶素法和一阶谐波理论,建立了悬停状态下某小型共轴式直升机纵横向通道的理论计算模型;同时根据飞行试验中采集的直升机输入输出数据,以参数化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得到了该机纵横向通道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别对理论计算模型和系统辨识模型进行了时域验证和分析,并比较了2种模型的稳定性导数、操纵导数及特征根,对该直升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所建立的小型共轴式直升机纵横向通道的理论计算模型能够反映该机悬停状态下纵横向通道的动态特性,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系统辨识模型可以作为飞行控制系统纵横向通道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在多点采样数据和依据检定系统数学模型所作的参数估计的基础上,经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提出一种新的热电偶动态检定法。并论述了该方法的原理。讨论了热电偶动态检定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辨识方法,给出了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Jackson网络数学模型及其动态方程的基础上,[5]严格论证了其队长过程的有关马尔科夫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实验数据,采用系统辨识、时间序列和频谱分析方法,研究压力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建立准确的动态数学模型,为其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和改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炼钢过程模型辨识中,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往往表现出非线性、慢时变、大迟延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难以对其建立比较精确的模型。为实现精确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进化和分散辨识算法的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的微分进化算法,对系统进行参数优化,接着采用分散辨识在设定点输入阶跃信号,待系统进入稳态后再采样,使得到的稳态输出值能够更快、更精确地逼近实际系统的输出,达到精确建模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微分进化算法可进一步确定炼钢过程的最佳参数,在采用分散辨识方法对炼钢复杂对象进行辨识后,可以建立更好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液压支柱动态稳定问题的计算模型,给出了其基本方程及定解条件,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稳定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Periodic variations of warp tension during a weaving cycle results in corresponding variationsof back rest position.However,the oscillation of back rest,in turn,shows effect on the variation ofdynamic warp tension.As a force transfer medium,warp yarn,with specific dynamic performances,is certainly on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ovement of back rest.In this paper,warp yarn istreated as a viscoelastic medium in studying the dynamic behaviours of back rest.A mathematicalmodel of a back rest system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Several factors arelisted,which show influences 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back rest system.Analytical work i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n the frequency response of the back rest systen resulting from vari-ations of such parameters as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of both fast-elastic and slow-elasticdeformations,and viscosity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18.
在织造过程,经纱的动态张力呈周期性变化,导致活动后梁位置的相应变化;而后梁的摆动反过来又对经纱张力的波动产生影响。作为力的传递介质,经纱的动态特性必然影响后梁的运动。本文在分析后梁动态性能时,将经纱视为粘弹性体,在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后梁系统的数学模型,列出影响后梁动态性能的诸因素,分析了经纱的急弹性模量、缓弹性模量以及粘滞系数与后梁系统频率响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港口建设工程数学模型的动态可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用静态欧拉流场矢量图转换为拉格朗日光位移的方法,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及多媒体技术实现港建工程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动态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