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菌丝原生质体的释放量和活力,分别考查了碳源、菌龄、渗透压稳定剂、酶浓度、酶解时间及再生培养基种类对Aspergillus oryzaeHN3042和Aspergillus niger CICC2377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影响,并研究了两个亲本原生质体的非对称灭活参数.确定了亲本原生质体的适宜制备参数.结果表明,以MPY液体培养基为菌丝培养基、0.7mol/L NaCl复合0.4mol/L山梨醇为渗透压稳定剂、以高渗豆汁固体培养基为再生培养基,原生质体有30%以上的再生率.通过非对称灭活曲线确定Aspergillus oryzae HN3042原生质体于15W紫光灯垂直距离13cm处照射15min,Aspergillus niger CICC2377原生质体于65℃水浴10min,可使亲本原生质体临界失活.  相似文献   

2.
蒙古口蘑与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为出发菌株,研究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再生培养基等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5%(w/w)的溶壁酶酶解4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MB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7.53×1010个/L,再生率为8.4×10-4;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w/w)的溶壁酶酶解3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PQA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6.96×1010个/L,再生率为7.4×10-4.对两种菌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进行形态观察,均为顶端释放.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研究,蒙古口蘑原生质体采用热灭活,65℃处理30 min,灭活率达100%,双孢蘑菇采用紫外灭活,在15 W紫外灯下,距离30 cm,处理20 min,灭活率达100%,两菌株按1∶1混合,以30%PEMG(6 000)为促融剂,融合10 min,融合率为5.6×10-5.经遗传稳定性检验,融合菌株的遗传稳定率为80%,从菌落特征、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量、酯酶、游离全蛋白、乳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方面对融合子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株.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因组重排法选育高产洛伐他汀红曲菌株.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溶壁酶1.0%(质量分数),菌丝菌龄66 h,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30℃,高渗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6.0,再生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1)NaCl;原生质体灭活条件:紫外灭活120 s,微波灭活300 s;原生质体融合条件:PEG 30%(质量分数),Ca~(2+)0.03 mol·L~(-1),30℃融合12 min,原生质体融合率1.95%.以经紫外和微波诱变得到的正突变菌株为亲本进行三轮基因组重排,获得一株遗传稳定、高产洛伐他汀菌株R″-30,洛伐他汀产量较原始菌株SH2-7提高52%。  相似文献   

4.
通过红曲霉-土曲霉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提高Monacolin K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芝  林文  宇萍  宋渊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4):536-541
为获得高产Monacolin K的红曲霉菌株,将高产Monacolin K的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 CA99与低产Monacolin K的红曲霉Monascus anka M-3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生长24 h的A.terrus CA99和M.anka M-3菌株用0.5%溶壁酶、0.3%蜗牛酶和0.3%纤维素酶混合酶液分别在34℃和30℃下处理5 h和3.5 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1.76×10~7/mL和1.68×10~7/mL.两种原生质体分别置于30W的紫外灯下,距离30 cm照射3 min灭活,等浓度混合后用浓度为30%的PEG 6000融合15min.再生平板上共选取363株融合子,从中筛选得到多株Monacolin K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高产融合子,其中有10株产量的提高幅度超过60%,有2株融合子(F49和F104)产量提高了将近一倍,分别为460μg/mL和457μg/mL.对F49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Monacolin K发酵单位达到了1216μg/mL.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γ 亚麻酸,研究了小克银汉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条件。方法 利用液体振荡培养法,对酶解系统、渗透压稳定剂、菌丝培养时间、酶解温度等因素对小克银汉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结果 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到5.3×106个/mL,原生质体的再生率达到1.85%。结论 ①用2%的蜗牛酶酶解28℃培养24h的菌丝,以0.7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酶解前以0 3%β 巯基乙醇处理30min,便可制备大量的小克银汉原生质体;②用含0.8mol/LKCl的高渗双层培养基包埋制备的原生质体,可得到较高的原生质体再生率。  相似文献   

6.
米曲霉F16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菌龄、酶液组成、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米曲霉F16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15h,酶液为0.75%纤维素酶、0.75%蜗牛酶、0.5%溶菌酶的混合酶液,酶解时间2.5h,温度为28℃,最适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为含有0.6mol/LNaCl的PDA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稗弯孢菌(Curvularis l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菌龄、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缓冲液pH值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稗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将培养18h的菌丝,以0.7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30℃下,经过2%溶壁酶和4%纤维素酶混合酶液(pH5.8)酶解4h,原生质体在静止条件下最大释放量达到 1.7×10~6/mL,再生率为0.76%。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沪酿3042米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包括菌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菌龄为10h,酶解90min,酶解温度30℃,用0.8mol/LNaCl作再生培养基的稳渗剂,原生质体的形成最好,为7×106个/mL,再生率为27.8%。  相似文献   

9.
γ-亚麻酸菌株少根根霉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 6mg/m L纤维素酶 + 3mg/m L蜗牛酶 + 1 mg/m L溶菌酶作为混合酶酶解 2 8℃培养 2 6h的菌丝。以含 0 .6mol/L NH4Cl磷酸缓冲液 ( p H6.0 ) ,+ 0 .0 2 mol/L Mg SO4· 7H2 O+ 0 .4mmol/L Ca Cl2 作为渗透压稳定剂 ,酶解前以 0 .3% β-巯基乙醇处理 35 min,从少根根霉的菌丝中获得了大量的原生质体。同时对菌丝的培养时间、渗透压稳定剂、酶解系统和酶解温度等因素进行了观察 ,获得了制备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并对该原生质体在高渗培养基上进行了再生实验  相似文献   

10.
木质素降解菌L1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降解木质素高的白腐真菌 L1,对其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进行了研究。在 OS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丝体 ,原生质体数量较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 ,于 OS培养基中培养 60 h的菌丝体 ,用 0 .3% β-巯基乙醇与酶液同时处理菌丝体 ,采用 p H5 .0的混合酶 (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最佳浓度比为 5∶ 4∶ 1 ) ;在 30℃酶解 4h;用 0 .4mol/L NH4Cl,1 0 mmol/L Mg SO4作渗透压稳定剂时 ,原生质体数量达到 4.32× 1 0 5个 /mg。 OS双层再生培养基最适于原生质体再生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和假丝酵母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PEG促融剂使经硫酸二乙酯灭活的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W25原生质体与假丝酵母(Candidasp.)Y002原生质体融合,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获得能利用羧甲基纤维素作唯一碳源生长的杂种酵母FACC.经遗传特性、碳源同化及DNA含量等项目分析,表明杂种菌株FACC与双亲菌株有区别,并进行酶活与SCP产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米曲霉与黑曲霉原生质体种间电融合杂交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培养基、菌龄、缓冲系统、渗稳剂、酶系统等因素对米曲霉和黑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探讨了电融合的最佳条件。通过种间原生质体电融合,得到了稳定的重组子。测定了融合子的生长速度、蛋白酶活性和酯酶同工酶酶谱,与亲本进行比较,得到两株生长较快、蛋白质酶活性较高的融合菌株,拮抗实验表明,他们是不同于亲本菌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13.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灭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孢侧耳、糙皮侧耳和佛罗里达侧耳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用1%溶壁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酶解培养3~4天的菌丝体,1.5小时后,原生质体产量均可达10 ̄(10)个/L;三种侧耳的最佳再生培养基分别为SM、MP和RP,再生率分别为0.61%、0.67%和0.76%。随着紫外线对原生质体处理时间的加长,再生率逐渐下降,当处理4min时,再生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曲霉降解秸秆的效果,黑曲霉和酵母共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在最优条件下产乙醇的效果.从秸秆腐殖质土中筛选出9株黑曲霉,并用刚果红鉴别培养基筛选出水解圈比较大的两株菌,从pH、温度、发酵时间对两株菌进行产纤维素酶的优化,并将黑曲霉和酵母在最适条件下共发酵生产乙醇.最后得出pH=5,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72h时酶活最高,液体发酵在上述适宜条件下降解秸秆72h后接种酵母进行共发酵24h,生产出乙醇,质量比是3%.  相似文献   

15.
以米曲霉A—l为出发菌株,在研究培养基加水量、温度、无机盐和培养时间等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固态发酵产淀粉酶条件优化研究,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固态发酵产淀粉酶的最优条件为:加水量10mL,麸皮与豆饼粉的比例为8:2,MgS047H:0添加量为1%,在30℃发酵84h,酶活达269U/g。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黑曲霉和里氏木霉产酸性木聚糖酶的性能及所产粗酶的酶学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考察pH值为4时木聚糖酶酶活力及稳定性,从而确定潜在的较为理想的酸性木聚糖酶。【方法】将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接种至培养基进行产酶培养,比较分析两者的酸性木聚糖酶、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及酶学特性。【结果】黑曲霉酸性木聚糖酶和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最高分别达(52.36±2.61)U/mL和(0.57±0.01)U/mL,酸性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55℃、5.0,酸性木糖苷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75℃、5.0;里氏木霉酸性木聚糖酶和酸性木糖苷酶的酶活力最高分别达(10.12±0.95)U/mL和(0.32±0.05)U/mL,酸性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6.5,酸性木糖苷酶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65℃、4.5。黑曲霉和里氏木霉的酸性木聚糖酶兼有酸性CMCase酶活力,分别为(5.26±0.21)U/mL、(1.72±0.21)U/mL。【结论】黑曲霉所产酸性木聚糖酶明显比里氏木霉的更优良,是潜在的较为理想的酸性木聚糖酶。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黑曲霉产葡萄糖氧化酶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响应面法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葡萄糖氧化酶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其产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葡萄糖,玉米浆和碳酸钙。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以上3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其优化后发酵条件为(g/L):葡萄糖172.11、玉米浆11.05、碳酸钙52.29、牛肉蛋白胨3.5、(NH4)H2PO4 0.5、KCl 0.15、MgSO4·7H2O 0.125、FeSO4·7H2O 0.125,220r/min,30℃培养48h。优化后的葡萄糖氧化酶酶活达786.3U/g,比在种子培养基中酶活350.5U/g提高了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从实验室保藏的菌株中,通过诱变选育出一株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UV11,对菌株发酵产酶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UV11在m(麸皮)∶m(花生壳粉)=6∶4,豆粕质量分数10%,(NH4)2SO42%,MgSO4.7H2O 0.05%,K2HPO40.1%的培养基质上,控制m(料)∶m(水)=1∶1.1,接种量105~106个/g,28~30℃下培养24~30 h时,菌株UV11的产酶量:酸性蛋白酶1190 U/g,纤维素酶8024 U/g,木聚糖酶5192 U/g,糖化酶1080 U/g.对菌株中试生产时的产酶规律和酶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菌株UV11所产的复合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饲料工业中颗粒料的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利用蜗牛酶和溶壁酶处理糙皮侧耳幼嫩菌丝,成功地分离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数量为6.0×10~5~1.07×10~7个/ml;再生频率为1.38%,再生菌株出菇正常,生物学效率多在10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商品混合酶酶解的方法,研究了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头孢霉、粗糙脉孢霉、紫色红曲霉、白地霉、凤尾菇、冬菇、平菇等10种13株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对这些真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证明所得到的制备物确实为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实验表明,用商品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等配制成的混合酶液,可成功地从上述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的丝状真菌菌丝体制备出原生质体.实验还说明,巯基乙醇对多数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不是必需的.在所有供试菌株中均观察到由原生质体直接长出菌丝及由原生质体先形成酵母芽链状再长出菌丝这两类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