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话大熊猫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极其珍贵稀有的神秘动物。它和狮子、老虎、大象一样具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称王称霸的民间传说。不过,由于它古代的名称叫貔或貔貅、貘、貊以及白豹等,一般没有和它现在的名称联系起来,因而往往被忽视,甚至说它们不具备一般动物明星所具有的古代神话的传统背景。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稀有珍贵的动物,对它的发展史的探讨有理论意义,因此,写了这篇短文,供讨论时参考.一、大熊猫的祖先大熊猫的祖先,在第三纪时,至今尚无所知.从一定的牙齿来看,与它有关的,可能有鬣熊、印度熊等,但在我国都是发现在北方的;而且它们的齿形,也都与大熊猫的不同,看来它们也不是它的直接祖先.就我们现在已知的化石来看,最早的大熊猫是更新世初期的大熊猫的小种.它已经是大熊猫属.从牙齿的性质来观察,它跟现代的大熊猫来比,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体形较小而已.一般的古生物,它最初发  相似文献   

3.
当你步入北京动物园参观游览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翠竹环抱的大熊猫馆。每日从清晨到傍晚,熙熙攘攘的人群结伴涌入,争相观看黑白分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它们有的在绿地上嬉戏玩耍,有的爬到高树顶端的枝杈间四处张望。最有趣的当然是熊猫“妈妈”和它的小宝贝,小宝贝好吃懒做,“妈妈”一次次把它叼到运动场,可它又一次次蹒跚地跑回“家”里,而它的“爸爸”则事不关己地在旁边的屋子里酣然入梦。熊猫馆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圈养大熊猫的观察有一年多的时间(1979.6—1980.10),圈养场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英雄沟海拔2,560米的铁杉、红桦、华桔竹丛林中、这一带过去和现在均有野生的大熊猫活动,具备有大熊猫生活的自然条件。因圈养场限制了熊猫的活动、改变了它的生活习性,为了使它们在饲养条件下能正常生活和生长发育,在食物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喜爱的珍贵稀有动物,前几年大熊猫分布区的竹林大面积开花枯死,引起了国内外热爱它的朋友焦虑和关注.由于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抢救,现在它们基本上摆脱了饥饿的威胁.然而,大熊猫的生活是否就安定合美了呢?在此我向朋友们谈谈几个使大熊猫最为困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夭,大熊猫仅剩下一千只左右了,人类珍爱地称这种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动物为“国宝”、“活化石”。然而,一只成年雌性大熊猫在它们世代生活的竹林里被人毒死了。它美丽的毛皮被人剥下来倒卖。事隔不到一个月,公安机关破获了此案,参与猎杀及倒卖的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但是,那个活生生的可爱精灵再也见不到了,被缴获的只是一张长1.3米的大熊猫皮。这起由于贪婪而血腥扼杀生命的案件提醒人们:包括大熊猫在内的珍稀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财富,更是人类的朋友。无论何时,人都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走斜门歪道触犯法律泯灭良知,干害人害  相似文献   

7.
正大熊猫遵循物竞天择之道,于数以万类物种的夹缝间求得生存,在800万年的生息变化中,他们的存活堪称适者生存的典范。业界普遍认为,大熊猫在地球上的存活时间为800万年左右,是中国的"国宝",广受世人喜爱。它们受欢迎不仅是"憨态可掬"的功劳,在科学家眼中,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生物进化"活化石",身上还有很多宝贝等待我们去发掘!自我修复的熊猫牙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动漫》2008,(7):45-45
大熊猫为食肉类动物,但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随着季节变化,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它们最喜爱的是竹笋,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昧佳肴。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2017,(3)
正动物园里行为慵懒、迟缓的大熊猫看起来很温柔,但萌萌的外表遮掩不住它熊的本性——猛兽。为了不让自己"幸运"地成为大熊猫的玩具,或是它们展示强大破坏力的对象,请与大熊猫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旗舰物种和伞护种在保护生物学的应用中,人们常用旗舰物种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来促进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旗舰物种是指某个物种对社会生态保护力量有特殊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可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它的形象朴实独特,毛色奇颖美丽,姿容英俊潇洒,性情温顺憨厚,行动温文尔雅。它们不仅同人们的生活、乐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还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天使”,把中国人民的友谊传给亚、欧、美各洲的人民,久已闻名于世界。然而这种盖世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历史的记载已有三千多年了,随着时序和人们对它认识的深化,其名称不断演变,本文仅就此作一名考索引,供研究和对它感兴趣的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是全世界注目的濒危动物,我们对其生物学的研究,可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一、地理分布和栖息环境它们分布于我国的第二阶梯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受东南季风影响,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水平和垂直分布都有少——多——少的趋势。栖息地常在峡谷之上半封闭的削蚀面或坳沟,小气候较稳定,土层厚而地势平缓,乔木层郁被度和竹子复盖度均较适度。二、食性与营养大熊猫所食的食物99%都是竹子,包含40余种,但常食者仅10余种,而每座山又往往只有2—3种竹为其主食竹类。在营养上它们采取了择优觅食和多食的对策。它们从竹子中所获得的营养物质,除足够的氨基酸外,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另外尚有比较丰富的微量元素。三、活动、巢域与社群结构它们活动的方式是昼夜兼行。凌晨03—06时和黄昏16—20时为活动高峰期。日活动概率约为60%,主要用于采食,但采食时间又常随季节而有变化。它们的巢域较小,约4—7平方公里,年龄和性别均有差异。雌性约4—5平方公里,每月利用约1/10并多集中于核域内;雄性约6—7平方公里,每月要利用1/2,其巢域内除拥有生活资源外,尚有2—3只雌体。大熊猫虽营独栖,但仍有松散的社群结构,其成员约10余只,活动范围约15—20平方公里。每当发情交配季节,彼此通过嗅、听和视觉可交换信息,通报各自生理状况。当社群内一雌性发情,信息所及的2—3只或社群内全部雄体(4—5只)都参加争配,最后仅一序位最高的获得交配权。它们还有返归巢域和依恋固有的社群的行为,故迁移放养不易成功。四、饲养与繁殖自1963年北京动物园第一次繁殖成功以来,共约饲养过200只大猫熊,经过24年约死去了一半,其中饲养繁殖现还活着的不到30只。死亡大于出生率三倍以上。据国外38只饲养大猫熊统计,平均寿命仅8.5岁。在饲养状况下,50多年约100余只雄体,有交配能力的仅约10只;约100余只雌体,仅有29只受孕产仔。在野外由于它们栖息于无污染的环境,能最优选择食物,食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又很丰富,故能正常发育生长,不存在繁殖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97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年陈大元研究员率先提出克隆大熊猫设想。199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试验状态。 资金来源: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专项资助,1999年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项目资助。 发展目标:把大熊猫体细胞移入异种去核卵胞质,最终希望获得借腹怀胎的大熊猫新个体。 试验意义:使异种克隆成为可能;为拯救濒危物种开创新方法:推动生殖、发育和遗传学等生命科学基础理论之研究;让熊猫这一中国人民的友好使  相似文献   

14.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觅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食物基地、觅食行为、营养、活动、巢域的利用等问题,提示出它们如何适应那里的环境,采取了哪些相应的觅食和营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有各种各样的叫声,对此我们曾专门进行过观察和录音,并将录音磁带播送给熊猫听,然后再观察它们的反应。这些叫声和反应有以下几种: 一、是“ji yin”的叫声,这种声音与犊牛的叫声很相似。其节律与呼吸频率一致。这种叫声一般多在进食前和休息时出现。有时一只熊猫先叫,可以引起数只熊猫共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的生态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现代分布于五个山系,包括四川、甘肃和陕西约四十余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山岳地带。它们在这些区域主食着中山、亚高山森林中约三十余种的竹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特产珍兽大熊猫,不仅是各国人民所喜爱的,而且是动物学家最为关心的一种动物。他们争先恐后地研究有关它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是也还有许多薄弱环节,比如关于它的繁殖问题,至今尚为各国动物园的一大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8.
可能世界上没有哪种动物像大熊猫这样为人们所普遍知晓,也很少有人不惊叹它的憨态可掬。作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几种黑白斑驳的哺乳动物之一,其形态的特别,其习性的特殊,其进化的奥秘,从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科学家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虽然它已演化和存在了几百万年,与它同时期生活的大部分动物(如剑齿虎、巨猿、剑齿象等)都已成为了化石,而大熊猫这个物种却以习性和食物特化的形式生存到了今天,而且仅栖息在炎黄子孙世居的这块土地。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眷顾,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它们。  相似文献   

19.
邛崃山自北向南的主要山脉有霸王山、巴朗山、夹金山和二朗山,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界线。大熊猫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森林中,随着海拔高度不同,它们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也有差异。境内大熊猫的数量约占四川省总额的50%,主要产区有宝兴和卧龙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1993,(1)
1869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四川宝兴得到一张大熊猫皮,将它列为熊科的一个新种,定名为黑白熊(Urus melanoleuca).第二年,Milne-Edwards认为它应独立为一新属,改其学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自此,大熊猫究竟属于熊类、浣熊类还是自立门庭,一直争论不休.一派学者认为,大熊猫是高度特化的熊类.早期的研究从它的脑形态、牙型、脚型、尾长以及肾结构等方面着手.近年来又对大熊猫、熊、浣熊及其它食肉动物进行免疫学和遗传学的比较研究,结论是大熊猫与黑熊的距离最小.另一派学者从行为、生态及染色体数目等方面找出大熊猫与浣熊的许多相似点,主张大熊猫属于浣熊科.第三派学者则从胃、牙、肾、肠及生殖器等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