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加热对于稠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耗电量很大.为了提高稠油开采中电加热效率及节省电能,在分析了稠油井温度分布规律后,建立了一种用于电加热特种电缆的电路模型.针对油田稠油开采电加热设备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可显著提高电加热效率的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HE381特种变频器(最大输出功率为100 kV*A,输出频率为2 kHz),并在辽河油田进行了工业应用.在多口稠油井的多次现场运行测试证明,其节能效果明显优于500Hz以下的电加热设备.  相似文献   

2.
电加热对于稠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但其耗电量很大。为了提高稠油开采中电加热效率及节省电能 ,在分析了稠油井温度分布规律后 ,建立了一种用于电加热特种电缆的电路模型。针对油田稠油开采电加热设备的现状 ,提出了一种可显著提高电加热效率的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HE381特种变频器 (最大输出功率为 10 0kV·A ,输出频率为 2kHz) ,并在辽河油田进行了工业应用。在多口稠油井的多次现场运行测试证明 ,其节能效果明显优于 5 0 0Hz以下的电加热设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全液压稠油热力开采系统的采油装置及其液压技术原理,分析了系统的可行性,对系统进行了井下流体热力学研究.通过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以及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得到当原油的井底温度一定时,液压油在系统中具有与其等效的加热效率,进而得到原油的出井温度与液压油的输入温度及原油保温所需的液压油最小输入温度与液压油的流量基本呈线性关系.验证了该系统对稠油的加热和提采方式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比较理想.该模型的建立也为进一步研究井下流体传热情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心肌纤维结构和复合材料理论建立了人体左心室的三维有限元力学模型,进行了心肌梗死的病变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兴奋延迟使得左心室功能异常,心壁运动不协调,病变区应力集中.仿真结果与加标记的核磁共振成像结果及其他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探讨心脏的病理机制.该研究将心脏电生理模型和力学模型进行了有机结合,为建立具有电生理和力学特性的虚拟心脏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稠油注蒸汽热采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提高热采的开发效果,在油田现场已得到初步应用。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强化采油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稠油油藏热采添加表面活性剂复合驱过程中主要物理化学现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热力–化学复合驱数学模型。为提高热力–化学复合驱稠油开发的经济效益,利用稠油热采注采关系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稠油不同开发阶段生产动态的预测模型;应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对稠油前期蒸汽驱、后期复合驱开发进行整体规划研究;运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具体稠油油藏复合驱开发非线性规划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规划后的稠油复合驱开发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铁路现场信号设备常常受到电磁干扰,其中应答器传输模块(Balise Transmission Module,BTM)设备最为典型.针对小型天线单元(Compact Antenna Unit,CAU)受空间辐射干扰情形,现场部分采取在CAU四周增加金属挡板来提高其抗干扰性能,但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无法对挡板的抗干扰性能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绕射理论与电磁拓扑理论,建立CAU加挡板的抗干扰模型,仿真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CAU抗干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准确地预测井筒温度是选择合适的采油工艺,防止稠油结蜡增黏的基础。采用对流-扩散模型计算油管与抽油杆之间的环空内的流体传热,建立了稠油井井筒加热温度场的二维非稳态数学模型;并使用控制容积法实现模型的数值求解,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井筒温度吻合度较好。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电加热生产和热流体循环加热过程中影响井筒温度的诸多因素。结果表明加热流体的入口温度和流量对井筒温度场影响最明显、热流体的掺入深度存在最优范围、空心杆循环热流体的加热方法优于套管掺液,对提高稠油油井采油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总线的配电采集系统.该系统在分析了现场设备和实际环境的基础上将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配电设备,采用上位机、PLCSLC500和智能电量采集仪表硬件实现了基于Modbus总线的解决方案,通过相应的通讯模块及协议转换设备和软件,完成了与不同厂家现场设备的通信,采用上位监控软件实现了智能电量采集系统的人机界面.经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直井压裂技术开发低渗透稠油油藏在工程上表现出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基于渗流理论和水电模拟实验,建立了低渗透稠油油藏直井压裂后形成垂直裂缝的渗流模型。由于稠油在低渗地层中表现出非牛顿性,该公式进一步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有效运动边界和有效边界压力,建立针对径向流向椭圆流转变的渐变流模型,通过半缝长与供油半径比值判断渐变流模型中的径向流、椭圆流的临界边界。设计一种存在击穿电压的溶液用于电模拟实验,适用于模拟稠油的启动压力梯度,并对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厂聚氯乙烯(PVC)生产流程中乙炔法合成氯乙烯的列管式反应器,基于传热系数的不同,建立了氯乙烯转化一维均相分段数学模型.用该模型计算了反应管内的温度分布和反应器出口的乙炔转化率,模拟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有一定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催化剂效率及反应管内外传热效率对转化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于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原油渗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多尺度效应,而储层中存在应力敏感效应和边界层效应对原油渗流特征影响使得其流动机理更加复杂。基于毛细管模型,结合边界层和应力敏感理论,建立了页岩油储层渗流新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根据新模型分析了应力敏感效应、边界层效应对页岩油渗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油新渗流模型与渗流实验结果拟合性好,具有较高可靠性;边界层效应和应力敏感效应是影响潜江页岩油储层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对于含有微裂缝和溶蚀孔的页岩油储层,应力敏感效应是影响储层渗流特征的主控因素;随着压力的梯度的增加,影响渗流特征的因素由边界层和应力敏感效应的综合作用所决定。通过该研究,加深了影响页岩油油藏渗流特征相关因素的认识,为合理开发页岩油油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庆原油价格和布伦特原油价格2001~2010年的周数据,运用BEKK-GARCH模型分析了国内外石油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以及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波动的动态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国外市场对国内市场产生了显著的波动溢出,国内市场对国外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信息传导方向是从国外市场到国内市场,且国内石油市场波动滞后于国外市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国内外石油价格波动的动态相关性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针对致密油藏渗流规律表现出的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等非线性特征,基于离散裂缝模型建立致密油藏压裂直井的不稳定渗流模型。由于有限体积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的特点,易于计算压力梯度,方便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采用该方法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对压力动态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应力敏感的存在使得压力导数曲线上翘,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模数越大,上翘幅度越大,流动阶段越难划分;与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应力敏感使得边界响应段的压力导数曲线上翘;裂缝半长越短,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导致的曲线上翘越明显;裂缝导流能力对早期流动阶段的影响较大,随着裂缝导流能力的增大,压力导数曲线向下移动。  相似文献   

14.
油管掺液稠油泵井筒流体温度分布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传热学和能量平衡原理 ,考虑环空产出液与油管掺入液及地层之间的双重热传导作用 ,同时考虑了由流体相变导致的焦耳汤姆森效应 ,建立了稠油泵井筒流体温度分布数学模型 ,并研究了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编制了计算程序 ,该程序能用于计算任意生产时间及井筒深度下掺入液及产出液的温度。计算结果表明 ,在一定条件下 ,生产时间及焦耳汤姆森效应对井筒温度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氮气的溶解及抽提效应对原油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气混相驱、非混相驱过程中由于存在氮气的溶解及抽提(蒸发)效应,使原油组分和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均发生变化.通过PVT相态实验研究表明,原油注入氮气后原油体系组成、性质变化明显,随着氮气注入比例的增加,原油的饱和压力、膨胀系数、体积系数、气油比增加,原油黏度、密度则减小;氮气溶解明显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质,增强了油藏驱动能量,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原油脱气过程中由于抽提(蒸发)效应对原油性质也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相对小一些,不会对近井地带原油生产带来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定义了方向随机效果模型(DREM).这个模型是由随机效果Rasch模型发展而来.当连接函数是多项式或指数函数时,给出了DREM的协方差结构.当连接函数为一般形式时,给出了DREM的近似协方差结构.这些协方差结构和近似协方差结构与线性随机效果模型的协方差结构有相似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大港油田埕海一区馆陶组为构造砂岩底水油藏,储层发育受辫状河道控制,内部发育多条小断层和隔层。开发过程中底水锥进严重,使得井间分布大量剩余油。通过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准确描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部署了调整井,预测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蒸汽吞吐井生产能力的预测及其生产方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预测蒸汽吞吐并各生产阶段的油井生产能力、选择生产方式和确定合理的工作制度的方法。生产能力预测计算中考虑了厚油层中的蒸汽超复现象、油水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及油水渗透率随温度和饱和度的变化。用这种方法可以预测各生产阶段的平均地层压力、平均地层温度及相应的生产能力。在预测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采用油井生产系统的节点分析方法,预测自喷期油井生产动态和转抽时机,并做出抽油参数设计和各阶段不同抽汲参数下的生产动态的预测,以选择各生产阶段油井的合理工作制度。文中给出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和白芷总挥发油配伍的药效学比较,确定最佳配伍比例.方法采用小鼠巴豆油耳炎实验、角叉菜胶足肿胀实验及热板致痛法3种模型比较白芷总香豆素和白芷总挥发油按不同比例配伍后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结果白芷总香豆素与总挥发油按5种不同比例配伍,均可显著抑制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所致的小鼠足肿胀,延长小鼠热板致痛反应潜伏期,其中两者比例为3∶1时作用最强.结论白芷总香豆素与总挥发油按3∶1比例配伍能够发挥最佳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将甜荞、苦荞粉碎后乙醇浸提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其黄酮粗提物的得率分别为1.39%和2.76%,粗提物中黄酮含量分别为0.589%和3.22%.以BHT和Vc为阳性对照,研究两种荞麦黄酮粗提物对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荞麦黄酮粗提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其中苦荞黄酮粗提物在两种油脂中的抗氧化性高于BHT和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