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分类原则,把廉州湾海底及周边地貌分为三类:即陆地地貌,岸滩地貌和海底地貌。并论述了侵蚀剥蚀残丘、洪积一冲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海积平原、沙坝-泻湖、海蚀崖、海蚀平台、水下三角洲、潮流冲刷槽和古滨海平原等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及其展布规模。阐述了沉积物粒度、碎屑置矿物、微体古生物在各种地貌单元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本底数据,预测其发展方向,本研究以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东江口、木案、针鱼墩、垌尾设置4条典型断面共计36个样方,调查红树林群落的类型、树高、覆盖度、冠幅、基径等,并计算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种群动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西廉州湾红树林树种以演替前中期树种为主,群落结构简单;物种重要值的排序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 obovat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大多种群主要呈集群分布;更新层以桐花树和秋茄幼苗为主,与该地现有成年红树植物物种重要值排序一致。广西廉州湾红树林群落是由陆向海逐渐发育的,未来该地红树林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人为干扰得以控制,红树林面积有望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3.
廉州湾潮流和风海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陈波  侍茂崇 《广西科学》1996,3(3):32-35
对廉州湾潮流及风海流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廉州湾落潮流大于涨潮流,最大落潮流速78cm/s,最大涨潮流速55cm/s,强流区位于北海市地角镇以外海域,风海流随风向不同改变,当海面盛行西南风时,海水流向湾内东北部,至湾顶沿岸后返向西南流动,当海面盛行东风及东南风时,海水又向西流动,以上结果与实资料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廉州湾潮余流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波 《广西科学》1996,3(4):18-21,37
根据近期的调查资料,计算廉州湾海区的潮余流,结果表明,廉州湾的潮流为不正日潮,落潮流大于涨潮流,落潮流速104cm/s,涨潮流速88cm/s余流以风劣绅流为主导地位,海面在西南风的作用下,海水向湾内东北部流动,海面在东风和东南风的作用下,海不向流动,余流最大流速仅29.3cm/s。  相似文献   

5.
廉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和1999年的春夏秋冬季节的4次调查资料,分析廉州湾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廉州湾海水温度(平均值),春季22.7℃,夏季35.6℃,秋季27.0℃,冬季18.3℃,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春夏季河口区水温略高于湾口区,秋冬季则相反;海水盐度(平均值),春季25.6,夏季21.2,秋季26,3,冬季30.3,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的高低差值则刚好相反;海水PH值(平均值),春季8.03,夏季8.32,秋季8.18,冬季8.18,空间分布春夏季高低差值较大,秋冬季高低差值不断减小。廉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开展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6.
2021年10月(秋季)对廉州湾近岸海域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廉州湾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对该海域海水水质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显示:秋季廉州湾海域的溶解态无机氮(DIN)浓度为0.149-1.587 mg/L,均值为0.493 mg/L;溶解态无机磷(DIP)浓度为0.010-0.084 mg/L,均值为0.033 mg/L;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0.89-3.27 mg/L,均值为1.47 mg/L。DIN呈现近岸高、中部低的分布;DIP由湾内至湾外呈递减趋势,梯度分布明显,受河流输入影响显著。调查区域的富营养化指数为0.48-76.25,均值为12.23,大多数站位的水质状况属于轻度至中度富营养水平,严重富营养化主要出现在南流江口附近的站位;有机污染指数为-0.15-7.20,均值为1.80,研究区域50%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南流江水质污染最严重,属于严重污染水域。总体来看,河流输入的陆源污染和人类对廉州湾海域的开发利用,是廉州湾海域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程度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广西廉州湾地处河口地区,藻类暴发性增殖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探究广西廉州湾藻类增殖的规律,本研究根据藻类暴发性增殖现象时存在溶解氧、pH值、叶绿素同步升高或降低的特征,对2015-2020年廉州湾海域运行的自动监测站和赤潮现场监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廉州湾藻类暴发性增殖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南流江、西门江至大风江入海口的近岸海域,暴发的频次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不同季节来看,冬季和夏季发生的频次较高,但藻类增殖现象的持续时间基本未超过7 d。藻类增殖现象发生的频次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南流江上游环境整治有关,反映出入海河流水质改变对近岸海域的直接影响。因此,持续保持陆地污染源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廉州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沿岸的地貌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室内卫片、地形图分析,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对莱州湾沿岸地貌类型作了系统分类。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海水入侵途径及海水入侵与地貌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渤海中部海域位于三湾(渤海湾、莱州湾、辽东湾)交汇处,形成与演化历史悠久,沉积物源丰富,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本研究基于多年来采集和搜集的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浅地层剖面数据和沉积物样品的测试分析数据,精细刻画了渤海中部海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渤海中部海域海底地形总体上呈现中间低、...  相似文献   

10.
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区域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山地正地貌和沟谷负地貌两个方面论述了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貌特征.认为,山地正地貌主要是第四纪以来强烈断块差异性抬升所形成的断块山,海拔高,高差大,山顶夷平面保存完好,山坡坡形复杂,垂直气候地貌带发育,海拔超过4000m的山岭第四纪冰川作用强烈;沟谷负地貌主要是沿断裂发育并经流水改造而成的断层谷,主谷谷坡有两级剥蚀面和1—5级河流阶地,曾在多处发生过河流的分流与改道.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夷平面的解体、河流的改道、强烈的冰川作用同鲜水河断裂带的强烈活动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1.
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大洋海冰区碳循环的研究中,初级生产力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本文就中国南极科考第15、16航次的观测结果,着重讨论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初级生产力(PP)的时空变异.第15、16航次生产力的平均测值分别为394.1和271.6 mgC·m-2·d-1,第16航次略低于第15航次.PP的空间分布呈湾内高,湾外低(陆坡、深海区最低)的特征.光合速率的垂直分布呈现次表层极大值型、随深度递减型和极小、极大迭加型3种分布特征,其分布受光照主控.初级生产力在短至1昼夜长达10年的时间尺度内均有显著的变化,初级生产力测值的年际变化最大达2.4倍.  相似文献   

12.
广西合浦县廉州镇廉州话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廉州镇为合浦县县城。廉州话是通行于廉州镇的主要方言,也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粤方言,其音系内容包括声韵调和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有着密切的文化互动关系,文化互动的内容包括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海路交通;廉州、钦州与越南北部地区的人员互迁;廉州、钦州人到越南北部为官的情况;而廉州所藏越南昭光寺钟及钟铭、越南在廉州修建的东山寺和唐朝宰相姜公辅的籍贯等等更进一步证明不应该把近现代意义上所谓的"国家"、"民族"的意义生硬地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只有这样,研究才有可能相对客观。  相似文献   

14.
哑铃湾网箱养殖区底层水营养盐的分布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在哑铃湾网箱养殖区水化学的现场调查,分析了网箱区和对照点底层海水中溶解无机氮磷的含量差异和季节变化特征,讨论了溶解态无机氮磷与环境因子的线性相关性,并对哑铃湾网箱养殖区底层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哑铃湾网箱养殖对底层海水pH值、DO、COD、NO-2-N 和NO-3-N的影响不明显,对NH 4-N、DIN和PO3-4-P的影响相对较大,短期养殖的影响较小,长期养殖的影响明显.溶解无机氮磷原子比值降低,使该海区营养盐结构的改变,对赤潮发生带来一定风险.季节上春、秋季的影响更明显.哑铃湾养殖区底层海水在春、秋两季已达到富营养化水平,养殖期越长,富营养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湄洲湾海域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1997年5月至1998年7月期间,对湄洲湾海域水质进行5期的监测,结果表明,湄洲湾海水中无机磷及无机氨的含量为二类海水标准,其PH值,化学耗氧量,油类,溶解氧,悬浮物和挥发性酚等含量均符合一类海水标准。同时,研究湄洲湾海域营养盐的变化趋势,生物量的限制因子,进一步分析水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东、黄海典型海区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2年9月,通过现场营养盐添加实验研究了长江口外海(E4测站)、东海陆架中部海区(E6测站)以及黄海冷水团(E2测站)分粒级叶绿素a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E6测站加磷与加氮磷组均在120h出现了叶绿素峰值响应,表明9月该站同时受氮磷限制.E4测站加磷组在第1天培养结束时就出现了叶绿素响应,证实了磷限制的存在.E2测站由于培养时间所限,加氮与加磷组均未观测到叶绿素明显的峰值响应.不同海区浮游植物对响应时间不尽相同.营养盐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朝板块从震旦纪(680Ma)开始分裂为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环渤海地区及海域元古界主要分布在该板块。华北块体为环渤海地区的陆上区,由于燕辽裂陷槽在华北北部展布,主要发育有中元古代地层;渤海海域区分布在胶辽朝块体上,完全缺失中元古代地层。1000Ma芹峪运动后,华北块体主体抬升为陆,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主要分布于东部,而胶辽朝块体却有较完整的新元古代沉积。在收集野外露头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地震、测井数据,对全区中、新元古代沉积特征做了综合分析,特别对争议比较大的海域区作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8.
南海大鹏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1990-1992年对大鹏湾进行的赤潮生态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252种,其中1个新种-中华拟菱形藻。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状态,对优势作了统计;分析了大鹏湾浮浮液藻类的生态型,其中以近岸暖水种居多;对赤潮生物和有毒种类进行了界害,并讨论了大鹏湾 与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0~1992年3年对大鹏湾进行的赤潮生态研究,分析了大自湾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春季甲藻的种类和效量均较多;而硅藻则全年均有分布,旦数量较高。对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的逐月变化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