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基于可拓聚类分析的软件质量测度算法,该算法首先建立了一种改进的软件质量测度评估体系,在该体系的框架下进行了评估指标的测度级别划分.进行了软件质量测度评估可拓聚类分析,给出了评估指标的规范化处理模型及权重分配模型,建立了不同软件质量测度级别的可拓经典域和可拓节域,给出了软件质量测度分析对象关于不同评估指标和不同测度级别可拓域之间的可拓关联度计算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可拓聚类分析的软件质量测度算法的实现模型.基于案例进行了算法的验证分析,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无背索独塔斜拉桥施工控制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吴家营大桥的施工过程,介绍了无背索独塔斜拉桥施工监测的内容以及方法;在桥梁施工控制实施中,对主塔施工过程、主梁线形、结构内力以及斜拉索索力进行监测,保证结构安全和成桥后线形和内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考虑正应力空间效应斜拉桥后期荷载状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波招宝山大桥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斜拉桥后期荷载受力状态评估方法.该方法考虑正应力空间效应,在将斜拉桥受力状态评估分为恒载受力状态评估和后期荷载受力状态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空间实体模型,得到测点响应理论包络,将其与测点实测响应进行比较来判断结构后期荷载作用下的状态.这种方法基于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应用范围广,并能进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与合理施工状态确定问题,针对某双塔叠合梁斜拉桥,采用MOPSO优化算法对其施工阶段索力进行了优化,利用Python编程语言结合有限元软件编制了基于该算法的索力自动优化程序,选取塔、梁最小弯曲应变能及主塔成桥线形为优化目标,以结构施工过程及成桥后处于安全状态和斜拉索索力总体分布均匀作为约束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搜寻得到多个优化结果,可供决策者进一步比选得到最优解;优化后的结构受力状态和主塔成桥线形合理,索力分布较为均匀,避免了成桥后的二次调索工作;并确定了双塔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与施工状态。  相似文献   

5.
 针对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特点,提出基于有效约束集法的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优化方法.以混合梁斜拉桥主梁、桥塔的弯曲及拉压能量之和为目标函数,以钢箱梁段竖向位移、桥塔水平位移、主梁上下缘及桥塔两侧应力、斜拉索索力及其均匀性为约束条件,建立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二次规划数学模型,采用有效约束集算法进行合理成桥状态的优化.实例优化及比较结果显示,优化所得成桥状态,主梁竖向位移-22~8 mm,桥塔塔顶水平位移为向主跨侧偏20 mm,结构整体线形平顺;钢箱梁上下缘及钢桥塔两侧应力为-84.43~16.38 MPa,混凝土主梁上下缘及混凝土桥塔两侧应力为-16.31~-0.003 MPa,结构内力及应力均与无约束最小弯曲能量法计算结果相近;斜拉索索力为2061~2457 kN,其分布比无约束最小弯曲能量法的计算结果更均匀,且边墩具有更大的压力储备,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超千米级斜拉桥的恒载索力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超千米级斜拉桥的索力优化问题归结为非线性隐式优化的数学模型,以系统最小弯压应变能为目标,根据合理成桥状态指定各种非线性约束条件,利用投影梯度法进行优化问题的求解,求解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利用ANSYS工具建立了1400m的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然后据此建立斜拉索索力优化的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前后索力的相对改变量并不大,但是结构内力状态却得到极大改善,塔梁恒载弯矩和主梁恒载挠度减小明显,主塔塔顶向岸侧有一定偏移量,对混凝土塔的长期受力更加有利。该文优化方法为以后类似超千米级斜拉桥的索力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入侵检测系统(IDS)评测方 法, 设计并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入侵检测系统评测体系. 确立了用于评测IDS的4个重要指标:功能指标、 性能指标、 安全性指标和用户可用性指标. 量化分析了一些主要测试指标, 并利用概率树模拟入侵及检测过程.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在系统的检测率和误报率间找到最佳的阈值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二维Tsallis熵阈值分割法中参数q的选取问题,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自适应选取参数q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图像分割质量评价指标—均匀性测度,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参数q在参数空间进行优化搜索,从而实现了二维Tsallis熵阈值分割法的自动阈值选取.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图像有效地选取参数q,获得理想的图像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结构损伤后其柔度增大的特征,在与实测自由度相应的柔度矩阵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态柔度矩阵变化的损伤预警指标FI 以及运用该指标对实际结构进行损伤预警或异常检测的步骤.损伤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包括不含噪声和含噪声情况.该指标的损伤报警阈值可依据结构在无损状态时由健康监测系统或定期检测所得到的实测模态数据以及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分析结果计算得到.以润扬长江大桥斜拉桥为背景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有无噪声的影响,指标FI 都随着斜拉桥拉索或主梁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大于相应的损伤报警阈值. 在工程结构的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实测数据长期、连续地计算并观察指标FI的大小及其变化情况,在FI 值超过报警阈值时给出报警信号.  相似文献   

10.
为更加准确、可靠地掌握斜拉桥的整体技术状况,提出了一个基于层次证据推理框架的桥梁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将斜拉桥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1层为桥梁总体状态,第2层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交通安全部件,底层为实际检测指标;接着将底层指标信息转换为证据,且指标证据的可信度考虑了桥梁要素的重要性和采集数据的可靠性;然后通过Dempster-Shafer组合规则进行融合,以传递整个模型中偶然和认知的不确定性,并得出一级、二级、三级和交通安全部件指标以及桥梁整体状态指标;最后以一座独塔斜拉桥为例,验证所提证据推理框架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Dempster-Shafer规则的组合在归一化过程中丢失的数据较少,更具应用价值;指标可靠性系数修正了桥梁评估中的主观判断误差,使评估结果更偏于保守且客观;所建立的桥梁评估方法提供了更准确、详细的桥梁子部件状况,也可用于桥梁群的状态等级排序。  相似文献   

11.
给出一种基于影响矩阵法和粒子群智能优化算法的调索计算方案,能够针对斜拉桥有限元分析或者施工监控索力计算问题实现自动化的索力调整,以替代冗余反复的计算工作.利用编制的程序,对某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索力进行了自动调索,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快速地获得合理的群索初始拉力,并使得相对误差控制在2%以内.该自动调索方法为斜拉桥建模分析和施工监控索力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极限状态法的钢桁梁公铁斜拉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钢桁梁公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有限元方法,计入几何非线性影响,进行基于极限状态法的斜拉索初应力计算及桥梁 结构特性的数值分析。提出基于极限状态法的计入主梁恒载增大系数的斜拉索初应力计算方法,计算了两组斜拉索初应力:不考虑 恒载增大系数和考虑恒载增大系数。进行该斜拉桥自振特性分析,以及两种极限状态下的静力特性分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讨论以极限状态法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斜拉索初应力大小对钢桁梁斜拉桥主塔和主梁构件 静力响应的影响显著;以极限状态法为基础的考虑提高系数计算出的斜拉索初应力能使斜拉桥在外荷载作用下具有更加良好的结构 性能;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法来进行大跨度钢桁梁公铁斜拉桥的设计和分析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非一致地震激励下飘浮体系斜拉桥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Open Sees软件对一座主跨为420 m的斜拉桥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了仅考虑失相干效应、考虑失相干效应和行波效应、考虑失相干效应和场地效应以及综合考虑失相干效应、行波效应和场地效应等4种非一致激励情况下的易损性分析.结合联合概率地震需求模型(TPSDM)和蒙特卡罗抽样获得了基于构件的体系易损性曲线.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的飘浮体系斜拉桥损伤概率明显高于一致激励且失相干效应和场地效应的影响较为显著.失相干效应越明显,斜拉桥体系遭受地震损伤的概率越大.场地效应的影响较为复杂,总体上表现为相邻场地类型差异越大,沿地震波传播方向场地类型由软变硬时,体系损伤概率增加.行波效应对飘浮体系斜拉桥地震损伤的影响较小,易损性分析时忽略行波效应的影响不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对飘浮体系斜拉桥进行非一致激励下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应考虑失相干效应和场地效应的影响,目前广泛采用的一致激励下的易损性分析高估了体系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Ed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which is the second longest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 with 926 m long main spa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rucial techniques of the main span closure method for long span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 are studied. After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evaluation and practical test, the loading assistant closure method is employed in Ed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The loading assistant closure method, with better thermal adaptability and less influence on bridge line and the forced statu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nstressed stat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the mentioned advantages, the loading assistant closure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long span hybrid girder cable stayed bridges. 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sign of the similar bridges.  相似文献   

15.
多塔斜拉桥纵向约束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多塔斜拉桥纵向合理的抗震约束体系,以我国某六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塔梁纵向四种不同固结约束下的结构动力特性和线性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多塔斜拉桥,仅从调整塔梁纵向固结约束位置的角度出发,部分塔梁固结体系不是理想的抗震体系;塔梁纵向全固结体系和全漂浮体系都有助于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在各塔的分配差异,但将纵向全漂浮的多塔斜拉桥应用于软土地基时,需关注边塔的抗震设计和结构的纵向位移.  相似文献   

16.
斜拉桥气弹模型拉索振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在斜拉桥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中对拉索结构实现振动位移的动态测量.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某斜拉桥进行了实测研究,获得了该桥气动失稳状态时的拉索振动形态,为桥梁颤振发散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直接依据.讨论了拉索位移测量方法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测量精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郎俊江 《科技信息》2010,(13):286-287
针对斜拉桥施工中出现的主粱标高线形误差和索力误差,采用Madab优化工具箱,以结构内力和线形为控制条件,利用结构影响矩阵将调索问题变为有约束的二次规划数学模型,运用Madab优化工具进行求解,并求到最终调索增量值。应用于实际工程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大跨斜拉桥地震行波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点激励下的振型方程进行了推导,简化成类似于一致激励下的振型方程形式,导出多点激励下的振型参与系数和振型等效地震波,从而可由反应谱判断多点激励对结构振动的影响.以一座试设计的主跨1 400m斜拉桥为例,采用振型分析法分析了考虑行波效应的超大跨斜拉桥振动机理。通过拟静力法分析了行波效应引起的各支承点地震动位移的差异对超大跨斜拉桥结构变形的影响,同时,利用位移输入法,对超大跨斜拉桥进行了地震时程分析,研究了行波效应对超大跨斜拉桥顺桥向耗能体系地震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减小了耗能辅助墩的耗能作用,增大了桥塔的地震损伤,对超大跨斜拉桥顺桥向耗能体系地震反应的影响是不利的.视波速为1 000~3 000m·s-1范围内的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行波效应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在超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时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9.
姚国宁 《河南科学》2012,30(8):1093-1095
无背索部分斜拉桥中的斜拉索不但是一种造型,更是改善桥梁线形和调节主梁受力分布的关键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其索力的施加顺序和大小都需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成桥之前梁体内力分布合理、成桥后索力施加得充分且不超限.借助于有限元软件对某无背索斜拉桥的斜拉索受力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得到斜拉索在实际工程中的受力状态和分布规律,并用环境随机振动频率法进行索力的测量,从而控制索力的精确张拉和调整.  相似文献   

20.
利用易损性方法对斜拉桥设置拉索减震支座与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得到了塔底弯矩和墩梁位移的易损性曲线.通过基于概率的分析研究表明,拉索减震支座能够有效地限制墩梁的相对位移,同时还能够适当地减小塔底的弯矩.对斜拉桥安装拉索减震支座的减震机理进行探讨表明,依靠摩擦增加阻尼以及通过拉索改变地震力的传力路径是减小斜拉桥地震响应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