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汽车舒适性的不断提高,多模式操控方式在汽车上逐步应用.文中提出了面向多模式操控的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构架及车身电器的协调控制方法,比较了现有的模块化分布式控制系统与智能化全分布式控制系统两种电气系统构架;利用关联子系统的方法实现操控指令与原有逻辑的整合协调分析,并使用数理逻辑和布尔代数方法实现控制逻辑的描述;同时设计了中央协调器及失效安全机制;最后开发了基于智能化全分布式控制系统构架和多模式操控方法的原型样车,证明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定义分布指数分析了汽车电器系统结构演变及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一种全分布式的汽车电器系统结构.该系统是一个以骨干网和局域网二级网络为数字信号网络、以电源网络为系统供电并以中央协调器作整车协调控制的体系结构,通过骨干网和局域网实现电器信息共享及控制指令传输,并以分布式电力网实现整车弱电系统和强电系统的分离供电,以标准化电器接口实现了整车不变线束,从而构成了一个智能型、标准化、一致性很强、扩展性良好、可靠性高的整车电器系统.最后开发了实验样车,证明了全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车身控制器研发周期长开发难度大的问题,在恩智浦第二代发动机电子防盗锁止系统(ABIC2)基础上,分析了基站芯片PJF7992A与车身控制器通信过程中的特点及PJF7992A与应答器PCF7961/7938的通信时序,设计了一种基于LIN总线可在不同车身控制器上灵活移植的IMMO软件模块;详细阐述了此软件模块的层次架构、状态转换关系及控制策略,给出可行的移植方法;最后将此模块应用于不同车身控制器平台,验证其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车身设计的特点,提出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车身数字化设计平台框架,并对车身复杂曲面的造型方法和实施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已有的汽车车身外形,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依据STEP标准建立起车身数据的统一数据模型,建立相应的工程数据库;然后,通过分布式PDM解决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把车身数字化设计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综合起来,最后,利用网络协议和分布式操作平台,架构车身虚拟数字化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5.
基于MC68HC908GZ32和MC33989进行了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就系统结构和节点模块的硬件电路及软件设计给出了详细介绍.实现了车身电器的网络智能化控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6.
汽车电器不变线束连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传统线束由于车载电器不断增加而带来的复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连接汽车电器系统的不变线束系统。该种线束系统利用了汽车智能化电器接口的趋同化,接插件标准化,网络线束一致化,包括控制器局域网(CAN)线束、局域网络(LIN)线束和电力线束3种线束。基于该线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2种对三维布局的方法。将该线束应用于一辆国产客车的电气系统,并进行了三维布局,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线束系统进行汽车电器的连接是可行的,且比传统线束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7.
GSM-R移动智能网在保障铁路安全有序运行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智能网的关键节点,业务控制点(Service Control Point,SCP)是实现功能寻址、位置寻址和基于位置的呼叫限制等智能业务的关键设备.当前采用SCP异地容灾组网方式,保证SCP系统能够持续提供服务.分析了现有SCP设备的构成和组网结构,结合数据同步面临的问题、新业务扩展及向下一代演进需求,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架构的SCP系统,给出了两种异地容灾组网方案:基于LDAP目录服务器的负荷分担方案和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主备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可靠性建模与分析,为SCP设备向下一代发展及异地容灾组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传统线束由于车载电器不断增加而带来的复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连接汽车电器系统的不变线束系统。该种线束系统利用了汽车智能化电器接口的趋同化,接插件标准化,网络线束一致化,包括控制器局域网(CAN)线束、局域网络(LIN)线束和电力线束3种线束。基于该线束系统的特点,提出了2种对三维布局的方法。将该线束应用于一辆国产客车的电气系统,并进行了三维布局,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线束系统进行汽车电器的连接是可行的,且比传统线束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种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总体框架模型,给出分布式发电规划与优化控制总体模式;针对分布式智能电网中的电源故障问题采用一种改进微粒群算法进行优化潮流计算,获取系统正常工作发电设备的优化功率分配方案,并基于IEEE 14-bus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汽车理论、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开发了汽车CAE软件系统.论述了系统的设计计算功能和技术关键.应用表明,该软件实现了汽车动力性、经济性预测和参数灵敏度分析;车身车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和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优化匹配,进而可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实验次数,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港口建设规模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按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运输系统中各种费用项目对货物转运费的影响程度,科学合理地选取费用项目,建立了港口规模优化模型,根据模型的特点和各参变量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导出了港口最优规模必须满足的条件,给出了利用相对比较简单的“爬山法”寻求最优解的方法和具体步骤。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该优化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全面、求解更方便。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厦门港应该优先发展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改造小船泊位以提高其靠泊能力的港口发展战略,给出了2010年厦门港的最优建设规模,为厦门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在多学科设计优化过程中,层级系统、非层级系统以及它们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混合系统分成四类.通过建立多学科设计优化过程中各子系统设计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协同规则,研制了针对混合系统优化设计的多学科混合协同设计优化方法.将此优化方法应用到微机械陀螺的优化设计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模型是一个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它研究了一个眼科医院的病床分配问题,根据本系统中元素所满足的分配规律和实际的统计数据建立了病床分配模型。经过实际的模拟试验和评价体系的评价可看出新模型在评价指标上明显优于旧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结构系统可靠度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以结构系统具有最低材料重量或成本为目标函数、以系统可靠度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的分析,确定了其优化准则,给出基于可靠度下结构处于最优状态的条件,即当结构处于最优状态时,每一设计变量的改变量所引起的系统整体可靠度收益(或损失)与其质量增加(或减少)的比值应都等于某一常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分结构调优和解优两阶段的直接迭代法进行求解,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5.
主要特征是:考虑到工作面搬家、采药接替、水平延深;对每一井巷断面从投资建设开始一直到服务结束;采用通路确定最大阻力路线并处理转移问题;吸收自然分风的贡献;不用计算全部井巷;提出子阶段概念,简化计算过程;提出巷断面优化思想的三个基本出发点;给出区分动态与静态方法的标志;对新井设计和老井改造都适用;既可预先给定总负压,也可最后确定总负压。  相似文献   

16.
高校局域网络优化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局域网络优化的原则和方法,始终受到高校网络人员的关注,过去常常被认为是硬件系统可扩充部件的增加就可达到优化,这是片面认识。优化应是局域网络系统整体性能的全面的提高。论文对优化原则策略、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优化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风光柴蓄混合发电系统的容量配置是系统优化设计中重要内容。针对基本灰狼算法在进化后期由于种群多样性的缺失而易于出现局部收敛或算法早熟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全局寻优性能的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mproved Gray Wolf Optimization, IGWO)降低风光柴蓄混合发电系统的运行成本。引入收敛因子设置非线性调整策略来调节算法的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之间的平衡从而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同时为了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通过柯西变异算子减少算法早熟收敛的概率。分析了风光蓄柴混合发电系统各发电单元特性,建立起以年均化系统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混合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分析优化结果,该改进灰狼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对目标函数求解,从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热控回路的质量全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小载人航天器热控和环境控制生命保障系统的质量 ,在建立的单回路和内外耦合回路流动换热和质量构成的物理数学模型基础上 ,对系统进行了全局轻量化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系统质量全局优化结果不同于其局部优化结果 ;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对系统进行的质量全局优化可以大幅度地减小单回路和内外耦合回路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仓储系统的评估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等加权,相关图评价,指数平滑预测和运筹学排队论等基本理论和优化方法对钢材仑储系统的选择与规划、储量动态预测、搬运设备匹配、立体仓库设计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集油管线输运、单井储油罐拉油两种生产模式进行建模并实现动态模拟,进一步探究了两种模式的加热负荷变化规律及最优加热参数的确定。分别设计了单井集油管线输运及储油罐拉油两种生产模式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方案,包含水套加热炉、电伴热、太阳能集热装置、太阳能蓄热装置、空气源热泵。对5种热源进行热力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两种分布式能源系统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对两种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优化,给出不同模式、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所需电伴热占比,可达到对热源的合理利用,使得投资费用与运行费用最小,同时对几种分布式热源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