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线紫外光通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非视距通信等特点,在军事通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紫外光的大气传输特性,为下一步实现紫外光通信组网提供物理层的理论依据,研究了紫外光非视距单次散射模型,并简化模型建立了紫外光单次散射近似模型。使用近似模型分析了紫外光通信三种工作模式下的通信效果,着重探讨了定向条件下收发器不同角度对通信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收发角度对紫外光通信影响较大,其中定向条件下通信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无线紫外光通信具有全天候、非直视、高可靠性的特点,可以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通信。利用直升机助降过程中的无线紫外光通信链路模型,研究了直升机助降场景中可能存在的水平通信、垂直通信和斜程通信,分析了大气湍流对无线紫外光通信信号强度概率密度函数方差的影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湍流强度对紫外光通信性能影响很大,随着通信距离、垂直高度差和收发仰角的增大,信号强度概率密度方差和能量衰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
由于开放式开放式音频发射系统在语言类听力考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新型建筑框架结构的金属网状层对无线电信号的屏蔽作用。因此介绍了应用于矿井和隧道交通通信的漏泄式音频发射系统,并对两种音频发射系统在语类课程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比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紫外无线光通信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外光通信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近距离通信方式,分析了紫外光大气传输特性和系统信道模型,利用紫外光的散射特性来有实现抗干扰非视距近距离通信这一难题;以紫外LED和光电倍增管分别作为通信系统光源、光电探测器,采用脉冲编码调制和循环冗余编码方式,设计并研制了一套紫外无线光通信系统样机,实现了小角度的实时数据通信,通信速率为9.6 kbps,误码率1%以内,通信距离为5 m以内。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系统广义同步的保密通信方案.保密通信系统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发射端包含2个结构不同的混沌系统,而接收端仅包含一个混沌系统.根据系统参数选择合适的参数,不仅能够保证发射系统中的2个混沌系统是广义同步的,而且能够保证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也是广义同步的.同步流形的稳定性可以简化为Hurwitz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保密通信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集群紫外光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22):5898-5901
介绍了紫外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针对目前无线电通信在战场中易被监听和截收的弱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光的新型直升机集群通信系统设计方案。通过分析,讨论了影响通信系统的主要因素,给出了若干可行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紫外光技术及其在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现代战争信息化的发展,通信系统作为双方的眼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大气层的阻挡作用,地面上没有波长低于290 nm的紫外线,以日盲紫外光通信为通信载体的新一代通信系统将不会受白昼和夜晚环境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的抗干扰能力;该系统还具有灵活、低窃听、全方位、并具有非视距通讯的独特优势,可满足军舰、飞机编队之间的保密通讯需要;此外,由于紫外线具有在大气中漫反射的特性,采用紫外光通信系统,还具有一定的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分析了紫外光的传输特性,阐述了日盲紫外光通信的原理及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8.
紫外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基于紫外发光二极管(LED)的大气散射通信系统,利用非视线单次散射模型仿真分析了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的接收光功率与通信距离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宽度的发送光脉冲在接收端的脉冲波形展宽.构建了紫外光散射通信实验系统,实现了语音和数据传输,并对系统的通信距离和收发仰角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显示:日盲区紫外光在大气中散射传输时由于大气粒子的强烈散射与吸收,传输损耗较大,距离每增加10倍,接收功率下降20dB,因此日盲区紫外光大气散射通信适用于近距离通信场合;近距离传输时散射造成的光脉冲多径展宽为微秒量级,对中低速通信系统影响较小;单个紫外LED发光功率较低,可通过多个LED阵列来提高发射功率,增大通信距离.  相似文献   

9.
论文简单阐述了激光发射系统及接收系统的电路原理,同时以军用车载式为例设计了激光语音通信系统发射及接收部分硬件电路,并对设计电路工作原理进行了相关说明。对实际激光通信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学生对通信电路系统的综合设计与自主实验能力,开展了"以基础实验为引导、软件仿真为支撑、设计实验为主导"的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了以调频发射系统和电路仿真软件为基础的软硬件设计实验平台;探索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从实验内容、实验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实践表明,设计性实验与软件仿真相结合的开放实验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综合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