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特征与法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法治的内涵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要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和目标,就必须秉持法治理念和坚持法治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红 《科技信息》2011,(24):86-87
建设法治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法治社会建设,就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党的领导。我们要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使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保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起点,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定含义;通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的探讨,说明了我们党为什么要培育国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历史进程;阐述了我们党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过去五年中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探析十七大传达的法治理念,分析十七大报告结合我国国情、民情、党情所做的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辟论述,为构建法治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自清末以来,近代中国对法治道路的漫长探索经过了五次否定,最终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三者统一"为根本原则,以政府主导、上下结合为路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6.
高校法治文化需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下从显型法律制度结构和隐型法律观念结构两方面结合来探寻其建设的路径与措施,具体可从培育高校人法治观念、完善立法和监督制度、成立高校法治文化领导小组和法治文化学生团体以及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等方面来开展,逐渐使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法制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直至最终确立起高校人对法治的信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这就意味着,要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实现法治化,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以法治规则为先导.  相似文献   

8.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一般含义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等法学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法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人才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现阶段,在高等法学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服务大局、公平正义、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培养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这两方面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刘波  闫枫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5):110-113
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是“依法治国”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德育”作为教育的“五育”之一,自然也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培养和提高德育工作者和当代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意义深远.从“法治理念”这一独特视角,从德育工作者和当代大学生两个层面来探讨“法治理念”在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法律职业教育中,注重对排除规则的比较性分析与教学,符合社会主义法治进步的要求,可以补充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教学内容,促进我国法律人才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中,要依据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基于我国法律发展的实际水平,注重比较性研究与分析,重视其替代性救济措施的介绍,拓宽法律视野,加快健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并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体系,为推动法治建设进程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甚至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令人心痛的不和谐的现象,为此从这些不和谐的现象入手,即“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传统观念与‘习非成是’的习惯、立法滞后的制约、有法不依与执法不力、司法腐败”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五大”对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因素,从中国国情出发,逐步形成了极富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社会主义法学思想。他提出的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法制文明成果,将学理与实践相结合,理性思考法制建设,发挥法律强制之效力,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建立"民彝"之律法,确保人民之主权等珍贵思想财富,于当代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与法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论断。可见,“依法治国”与“法治”不能划等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法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农村法治环境不健全、农幸寸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低等仍然是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障碍,在新的时期,必须正确认识这些制约性因素的存在,并找准农村法治化建设的着力点,促进农村法治与农村发展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6.
探讨从我国基本意识形态载体党章的具体内容中寻求法治国家建设的路径问题.党章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宣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执政方式分别契合了法治国家的利益观、规则治理观以及民主程序观.由此可见,寻求法治国家的建设路径不应无视我们已经拥有的意识形态资源,而应当将其作为这个路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