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PRA调查等方法对安西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程度,基于保护区与社区群众的利益关系,确定了保护区与社区群众和谐发展的关系。针对保护区资源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相互间的影响和矛盾,提出了建立社区共管机制,引进社区发展项目,开展社区技术培训、调整居民收入结构,开展科学研究、推行合理的养殖模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等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社区居民多,居民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使得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之间的冲突也十分明显。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和谐发展,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的社区调查,提出了当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在社区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保护区管理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促进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调查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种群对周边社区的影响,分析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突出矛盾,提出对黑熊进行种群数量调控、社区共管、社区能源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保护区孤岛效应、开展多种经营等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以期缓解社区发展矛盾,使保护区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PRA调查法,分析保护区周边社区现状及需求,探索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的立体生态模式,提出建立新型生态模式的举措,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缓解保护管理压力,实现保护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采用实地访问和整理青川县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东阳沟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社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社区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社区村民经济来源途径单一,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对自然资源依附性大,对保护区管理造成极大压力;旅游开发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通过调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为例,介绍了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概况、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实践情况,分析了保护区在社区共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结合保护区实际提出了完善社区共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云 《广东科技》2012,21(15):161-162
通过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工作的调查,对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共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述宏 《甘肃科技》2012,28(8):1-5,10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民勤县境内的荒漠区域内,从北、西、南三面屏障着民勤绿洲,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不仅关系民勤绿洲的生死存亡,而且关乎到临近的武威、金昌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区要发展离不开周边社区群众的参与,周边社区群众要发展经济同样离不开保护区发展的带动.从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保护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宁陕自然保护区既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的东缘地带,又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向东延伸的纽带,为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最有保护价值的保护区之一.阐述了宁陕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状况、建立的重要性及大熊猫的种群状况、社区经济概况和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并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已成为安徽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已是当务之急.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保护区工作运转困难、保护区的建设与当地社区的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管理模式不清等问题.文章分析安徽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现状,并提出安徽省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朱宏莉  车震宇  王茵茵  林深 《江西科学》2012,30(3):323-328,380
在村落的发展建设中,尤其是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村落,应充分应用地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发展村落旅游。有些村落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是之前由于各种原因缺少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使村落的旅游发展缺乏地方特色,村落的旅游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状态。通过对峨山县坡广上-坡脚村旅游的规划,希望能给具有同类优势的村落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村寨是少数民族群众利用自然资源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旅游开发及精准脱贫的主要载体,旅游极核是区域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基于协同共生理论,通过质性研究、认知图式以及问卷调查法,探讨岷江上游藏羌村寨与区域旅游极核九寨沟间的协同发展途径与模式。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是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区位与资源互补是先决条件,游客需求为外部导向;基于区位、资源、内外部支撑条件及游客需求角度,筛选构建的极核—外围间协同发展的主控要素指标体系,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开展全域旅游规划,完善旅游产业全链条设计,形成景区—村寨一体突出多中心网络化的协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旅游利用潜力,但不当的旅游开发容易造成文化资源的破坏。如何在促进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吉安银圳村为例,基于个案的旅游规划实践研究,结合银圳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整体保护和规划、特色旅游空间营造、产业发展、空间协同、分期规划五个方面的策略,以期把银圳村打造成一个历史文化完整,生态系统良好、旅游空间有特色、产业经济有活力的文化休闲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研究为基点,采用社会心理学的面对面访谈调查法,选取河南省7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78户农村居民作为访谈对象,以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为访谈核心内容,结合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信息,系统分析了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出游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限制: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相对较低;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出游意识较差;旅游营销活动接触较少.最后提出了3点建议,即培养农村居民出游意识,争取国家与企业的扶持以及学界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调研,分类例举介绍凉山藏区乡村,旅游资源及分布,探讨其禀赋,并提出相应对策思考,希望为旅游业者的资源开发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帮助游客了解旅游地实际,以更好地选择实践凉山藏乡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 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与行为调查法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的空间内容研究,即对旅游区资源类型与景观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现状与旅游环境容量以及客源目标市场与地域吸引范围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论提出构建生态旅游系统示范区、大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以形象标志景区带动旅游景点的整合营销等6点有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为类似干旱区大型湖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文水县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征,并对文水县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SWOT的开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论行政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由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利益主体的复杂性,使得资源整合处处受到行政区界线的制约,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整体效益的发挥和旅游品牌的树立.作者就边界共生旅游资源整合问题,提出了整合的主要原则,并对资源整合的实施模式作了探讨,旨在促进区域旅游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河故道横穿苏鲁豫皖四省,流域内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行政区划不统一,开发难度大,这一区域一直未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发,未取得相应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