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供水管网地震过程中往往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以震后管线破坏状态模拟为基础,对带渗漏管网进行水力分析,进而评价其服务性能.在渗漏管网流分析时,引入节点配水量和节点压力的函数关系,结合中国点式渗漏模型,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得到震后管网节点的供水量和节点压力.该方法在传统的管网水力计算基础上,考虑节点流量随水压的动态变化,避免了负的压力计算值的产生.以一实际管网为例,介绍了震后供水管网功能分析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震后给水管网服务性能的模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震后城市给水管网水力分析模型和给水管网系统服务性能准则,引入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以管网节点水压和流量为评判指标,建立了震后给水管网系统服务性能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根据水压和流量的服务性能等级划分构造了单因素指标的梯形隶属函数,通过加权平均型评判模型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管网进行综合评定,实现了地震对给水管网服务性能影响的量化评价.对一给水管网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震后管网服务性能的优劣水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考虑节点流量随节点水压的动态变化,构建地震导致渗漏的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基于EPANET计算管网节点实际流量和水压,在此基础上结合一次二阶矩方法,得到震后低压供水时管网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指标.结合实例分析预测震后管网供水能力,并进行了震后低压供水时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供水管网抗震防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功能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评价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定量反映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程度,进行基于功能的重力坝抗震设计,建立了一种地震破坏评价模型。基于线弹性模型,分析了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需求能力比、超应力累积持时,并在弹塑性损伤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损伤区长度、位置及损伤因子,建立了重力坝地震破坏评价模型。通过印度K oyna重力坝典型地震破坏事例分析,模型计算的损伤指标(DM)值均大于0.6,属于严重损伤破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因此,该模型可以定量评估重力坝震后的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地震条件下管线功能函数及极限状态方程基础上,对城市供水管单元体进行震害预测。以供水管网系统作为边权的有向网络图,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Monte Carlo方法,模拟各管线运行状态及其破坏状态。结合图论理论,分析供水管网的管线连通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在已有水力模型和部分水力监测点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建立了给水管网水力工况复核模型,并用改进遗传算法对其求解.通过实例证明了用改进遗传算法对水力工况复核能更快速、更精确地获得整个供水管网某时段的水力工况.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管段组件可靠度的基础上,得出节点可靠度,进而由权重因子法计算得到将城市给水管网发生机械故障与水力条件变化相结合时的管网可靠度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建立总结出给水管网可靠性评估方法,最后就模型分析给出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给水管网系统中的水力瞬态工况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水管网系统中经常引发瞬态工况,形成大幅度的压力波动,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模拟给水管网的水力瞬态变化过程,分别从给水管网系统的水力瞬变过程的计算模型、边界条件以及分析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水力瞬变模型的给水管网水力计算方法. 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给水管网内铁离子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构建的实验管网,模拟了实际给水管网的水力、水质条件,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余氯、浊度、pH值与总铁含量相关性较高.改变水力、水质条件,根据不同条件下实验管网中总铁含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浊度、余氯、pH值、流速与铁释放现象的相互影响机理,提出了控制铁释放的方法.监测实际给水管网的水质,量化水中总铁含量与余氯、浊度和pH值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Excel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于Matlab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水中总铁含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地下给水管线震害预测的概率模型及管网可靠性评价的主要方法.编制了适用于管网连通性分析中多种指定目标的计算程序,并应用于西宁市给水管网的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业务漉程逻辑与业务单元相耦合影响基于图论的水库群预报系统的通用性问题,引入重构技术隔离业务漉程逻辑与业务单元,提高流程逻辑的重用与重组能力;利用有向图中并行拓扑排序算法重组流程逻辑,改善系统的计算速度;形成通用的水库群业务组件,屏蔽图的操作,让应用开发人员更关注于水库预报调度模型的研究.最后探讨了与已有系统的集成问题.实例证明,重构业务层可显著提高水库群预报调度系统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震灾害及次生火灾在演化过程所产生的交叉性、耦合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导致次生火灾一般呈高斯分布或近似高斯分布,特别当研究区域内样本数据精度不高或信息不足时,利用传统评估模型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Monte Carlo随机模拟基础上,结合三角模糊数理论,建立地震次生火灾潜在风险评估的SS-TFN耦合模型,首先,利用专家意见和AHP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度量值,然后,利用具有11级划分标准的模糊语义,定量描述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灾害风险评估指标的风险级别和风险重要性,其次,建立研究区域内待评城市综合风险取值的置信区间范围,最后,对研究区域各城市的次生火灾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经耦合模型模拟实验20000次时,其计算结果已收敛,可得各城市的系统综合风险模拟值的置信水平95%下的置信区间值,可为抗震防灾规划提供相关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现有管网中的控制阀门资源,提出了阀门控制管网漏失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稀疏修正单纯型的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经过实例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量.  相似文献   

14.
大型模锻水压机高压大流量水阀开启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带先导卸荷阀结构的大型水压机高压大流量水阀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数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数值仿真,系统研究该类水阀的开启力特性问题,分析阀芯开启速度、开启高度、工作水压、水阀内泄漏等各种因素对水阀开启力的影响。使用TableCurve3D对仿真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开启力与水阀开启速度、内泄漏间隙之间的关系,确定水阀最优开启时间,拟合得到水阀内泄漏间隙简化计算数学模型。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水阀开启力具有瞬变特性,且阀芯开启速度越快,瞬变特性越明显;在同一工作水压下,水阀开启速度和内泄漏对阀芯开启力的影响最为明显。仿真结果和测试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建模仿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对水阀开启控制优化、健康使用及维护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液压系统泄漏的现象经常会被遇到,而且,液压站油箱截面积越大,泄漏量就越大.所以,对液压系统油箱油标液位发信器的自动化保护系统等进行调整,对液压系统本身进行整改,加强使用维护,会收到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膨胀土基坑边坡降雨入渗的一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非饱和膨胀土一维降雨入渗模型,模拟膨胀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水分运移规律,通过数值计算, 求得边坡在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体积含水率;并分析了降雨强度、水分扩散率以及导水率变化对边坡水分运移的 影响.计算结果可以用矩阵的形式和三维空间曲面的形式表示出来,方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研究拟流场基本特征和流场法探测原理,完善流场法探测堤坝渗漏入口技术,从建立拟流场数学模型入手,通过对有渗漏典型堤坝工程拟流场进行有限元法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拟流场电位、电场强度及电流密度等主要物理量分布的基本特征。拟流场中电极附近电位、电流密度及电场强度呈尖峰状密集分布,其他区域数据幅值很小,且均匀分布;渗漏通道入口将引起堤坝前局部水域拟流场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数值异常突变。模拟结果表明流场法可以探测出渗漏通道入口,探测设备需要具有较小分度值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便于分析与解决液压系统的泄漏问题,本文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密封的机理与影响泄漏的一些因素,分析了平面间隙和柱状环形间隙的泄漏量与间隙大小,压力差、粘度及间隙长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又举出计算实例若干个。然后根据泄漏公式和按技术设计的要求得出泄漏的主要原因是间隙控制、压力冲击和升温发热等诸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三种原因进行了详尽构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液压系统泄漏问题的措施。为便于掌握和了解液压设备的泄漏程度介绍了HFI(Hydraulic Fluid Inlet)值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供水管网图形的拓扑矩阵,在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节点水量比例矩阵和节点水龄比例矩阵,提出一种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的优化选址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技术之一,为确保储存工作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久性,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泄露途径和环境影响研究很有必要。作者通过对人为泄露通道、地质构造泄露通道以及跨越盖层和水力圈闭泄露通道等三类泄露途径分析,为储存区选择和储存工程实施提供了依据和保障;通过研究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对健康、土壤、水体等因素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风险,为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与安全风险监测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