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经济下创新已经成为21世纪工业发展新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增长不能单纯依靠各种创新要素,更需要形成关键的创新体系网络,使各种创新要素能在网络中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三者之间,通过构架的知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再次升华获得新知识,而且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三大知识子系统之间更因为相互配合协作,在此基础上还会产生协同创新效应。本文主要探讨国家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协同的实现机制和扶持战略。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地企业知识溢出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传递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知识溢出 ,本文分析了知识溢出效应 ,讨论了知识创新与模仿的旋进机制 ,指出要利用知识溢出效应 ,推动技术进步。最后总结了知识溢出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Romer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创新部门的空间知识溢出、产业集聚的经济增长模型,从一个新视角研究了集聚和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知识溢出效应全局化时,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创新部门的空间分布没有关系;当知识溢出效应局域化时,创新部门分布占优势的区域随着集聚度和知识溢出的增加,人均产出增长率提高,而创新部门分布不占优势的区域,人均产出增长率下降,但由于知识溢出产生的反向作用力将减缓人均产出增长率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20,(1):70-79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集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构筑区域创新生态网络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剖析创新型企业区域集聚的模式类型基础上,从经济学理论阐释了创新型企业集聚形成的内在动因,分析研究表明:在满足企业集聚所产生的净收益现值总和大于零条件下,集聚所产生的交易费用降低效应与创新优势叠加的增强效应等已成为促进创新型企业集聚的关键因素。而集聚区域关联企业竞争的创新挤压效应所引致的附加值增加型与成本降低型的集体创新学习机制、创新型企业区域集聚的技术溢出机制和创新型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机制等成为吸引创新型企业集聚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促进创新型企业空间集聚采取合作创新策略须满足的条件为■,该结论对塑造区域良性创新生态、实现区域整体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决策借鉴意义。据上述研究,从强化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文化培育与氛围营造、创新生态环境打造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新集群微观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聚焦上海杨浦环同济建筑设计产业集群,对其空间形态与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同时着眼于集群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对创新集聚性随空间尺度与步长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其影响因素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对创新集群网络组织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创新集群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这来自于关联效应、知识溢出和其他外部经济所构成的向心力和地租及拥挤效应所产生的离心力两种力场综合交错作用的结果.集群中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知识源所形成的"中心",通过知识和信息交流及制度模式创新与强化所形成的地方化特征,使企业在交通网结构约束下,依据产品性质、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的地方化适宜性进行空间决策,是构成创新集群空间组织模式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存在行政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网络集群化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有效,是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主流.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有三个主要途径:专业分工、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溢出是创新系统形成和演进的内生动力,区域协同创新可以使高能又稀缺的创新要素更好更快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了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正负外部性及相关制度设计;进而分别以新产品的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值作为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珠三角九市的创新效率和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通过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区域创新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有利于区域创新,区域创新也吸引FDI,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联机制。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中的广义矩估计(GMM)回归发现:FDI、劳动力和对外开放均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创新的产出,滞后一期的区域创新变量非常显著,说明区域创新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系统内以企业为中心的知识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区域创新系统最重要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主体间知识转移的效率。组成区域创新系统的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和中介组织等主体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合作、产生联系,从而在区域内部结成了以各个主体为结点的关系网络。关系网络各结点之间的关系链条是主体之间物资关系或非正式的交流。将区域创新系统主体间的关系链条主要概括为四种活动,即合作研发、知识产权转让、人才输出和咨询服务,进而结合SECI模型分析这四种活动如何实现知识在主体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运用知识生产函数和空间分析中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省域内产研地理接近所引起的内隐知识的专业化溢出、多样化溢出及Porter溢出和省域间技术溢出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三种溢出作用随时间点的不同呈有规律的变化。总体而言,专业化和多样化溢出对区域创新存在正面影响,Porter溢出对区域创新存在负面影响:知识的省域间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是通过空间滞后模型表现出来的,而且这种溢出仅发生在相邻省区之间,二阶滞后的各域间知识溢出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贡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的认可。近几年来,地处中部的湖南民营企业散发出旺盏的生命力,不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经营管理,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相应的民营企业缺陷也相继暴露出来,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分析湖南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就其所处的创业环境与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今后更多更好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湖南经济腾飞作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论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最后提出了区域经济视角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产业集群虽然有多种发展模式,但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分析。市场力量是其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非公有制企业在产业集聚过程中担当着主力,绝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最终产品是居民消费品,且多兴起于农村与小城镇。产业集群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尚未完全摆脱低档次重复生产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内企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战略,不断调整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作者在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历程基础上,归纳企业文化建设之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而提炼出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文化的独特的基本趋势:协同创新性、文化生态性、区域文化性。  相似文献   

15.
塑造区域品牌 促进区域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是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的,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品牌特别是中小企业品牌已经显得势单力薄,企业在建立品牌时付出了很高的成本,但不能得到效益快速增长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区域的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施工企业最突出的问题是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可分为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阐述了对施工企业适用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及成本管理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小梅 《山西科技》2009,(2):106-108
通过分析我国建筑市场的市场经济程度及条件,在招投标中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时应对报价的最低价格进行合理性评审,即采用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评审工程报价是否合理、判断其是否低于企业成本,可以从其报价的不同角度来分析、评审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本文围绕国有煤炭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分析了创建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并提出煤炭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会展经济作为流量经济的媒介与载体,具有乘数效应、交易成本低、带动效应强等特点。贸易活力、行业支撑、腹地广阔、品牌效应、交通便利以及国际会展中心的落成使用造就了温州市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但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温州市会展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