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超声波辐射频率分别为0、20、28、40 k Hz时,对质量为(0.23±0.05)g彩虹鲷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30 d的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频率为20 k Hz试验组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为(108.80±4.09)%、(2.45±0.70)%·d~(- 1)和(90.60±1.26)%;辐射频率为28 k Hz试验组彩虹鲷幼鱼的干物质消化率最高,为(69.58±1.94)%;超声波辐射频率为40 k Hz试验组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低,分别为(71.79±1.64)%、(1.80±0.31)%、(60.46±1.17)%和(86.06±1.81)%.由研究结果可知,不同超声波辐射频率对彩虹鲷幼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超声波辐射频率在20~28 k Hz间有利于彩虹鲷幼鱼生长,超声波辐射频率为40 k Hz时不利于彩虹鲷幼鱼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花鳗鲡黑仔苗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水体温度为24、26、28、30和32℃五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0.95±0.09)g的花鳗鲡黒仔苗30 d,研究温度对花鳗鲡黒仔苗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花鳗鲡黒仔苗生长和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为30℃时,质量相对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79.98±4.35)%和(1.96±0.08)%·d-1,饲料系数最低,为1.62±0.07;消化率在30℃时也达到最高,在该温度下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67.78±1.12)%,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91.42±0.75)%.由研究结果知,花鳗鲡黒仔苗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3.
设置养殖水体温度为22℃、24℃、26℃、28℃和30℃5个试验组,饲养平均体质量为1.25±0.01 g的大黄鱼幼鱼40 d,研究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大黄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约28℃,在该温度下,大黄鱼幼鱼的质量相对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118.40±2.15%、1.98±0.02%·d-1和82.48±3.05%;水体NH4+-N和NO2--N在试验后期都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梯度试验法,设定20(I)、28(II)和40kHz(III)3个不同低频率超声波试验组,以不进行超声波作用为对照组,研究超声波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0d的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的丰度为各组最高,试验组II、III中,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3.8×105、2.3×105 ind·L-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共鉴定到浮游植物种类属数为16个,数目大小依次为试验组I>试验组II>试验组III>对照组. 试验组I中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达1.661±0.055和1.071±0.020,为各组最高;试验组III中Pielou均匀度指数(J)达0.619±0.018,为各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施加20kHz超声波显著提高了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群落多样性(P<0.05).  相似文献   

5.
以进口鱼粉、大豆粕为蛋白源,配制等脂肪(含量为5%)、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8%,39%,40%,41%,42%,43%(标号分别为P1,P2,P3,P4,P5,P6)的6组配合饲料.选初始体质量为5.53g的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大规格鱼种为试验对象,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养殖系统为室内循环系统,每天投喂2次(上午10:00,下午15:00),养殖水温保持在(25±0.5)℃,水体溶氧为(4.5±0.5)mg/L,连续投喂60d.结果显示,随着饵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大鳍鳠的质量增加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出先增加(蛋白质40%)后降低(蛋白质40%)的趋势(p0.05).饵料蛋白质水平在40%时,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转换率最高(p0.05).大鳍鳠人工配合饵料,在脂肪含量为5%时,饵料中蛋白质的最适添加水平为4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稀有鮈鲫应用型配合饲料及相应的养殖技术,促进实验稀有鮈鲫的营养学标准化。方法在营养学需求的研究基础上,探索并验证适合稀有鮈鲫日常养殖的应用型配合饲料。通过生长实验和繁殖实验,筛选得到适宜的饲料配方;研究了温度、投喂频率、饲养密度等饲养策略对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 25%~40%蛋白水平的配合饲料均可满足幼鱼快速生长需求,其中30%蛋白、6%脂肪、总能为12.5 kJ/g的投喂效果生长最好,同时,繁殖性能较高,可达到对照组的69.4%;亲鱼的产卵间隔随饲料蛋白水平的降低而延长;在18~24℃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当温度超过28℃时,体质量反而有所下降;不同投喂频率下,最大生长均出现在24℃时;特定生长率随养殖密度升高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养殖密度为0.8尾/L时饲料利用率最高,1.6尾/缸组稍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30%蛋白、6%脂肪、总能为12.5 k J/g的配合饲料可满足稀有鮈鲫幼鱼的快速生长,且能使亲鱼能保持规律性繁殖,满足实验稀有鮈鲫传代和生产需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生长不利,投喂频率的增加不一定能促进生长和饲料利用;稀有鮈鲫幼鱼适宜的养殖温度为24~26℃,每天投喂2次;养殖密度对生长和性腺发育均有很大影响,适宜的养殖密度应不超过1.6尾/L。  相似文献   

7.
研究1种多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16±0.07 g,体质健壮的凡纳滨对虾36 000尾,分为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喂养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喂养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按照0.2%、0.5%、1.0%的比例添加多肽。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都比对照组高,0.2%添加组特定生长率最高(11.50±0.05)%,对照组特定生长率最低(9.80±0.0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淀粉酶(AMS)活力比较中,0.5%添加组的活力最高为3.04 U/mgprot,1.0%添加组的最低为0.91 U/mgprot,3个试验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LPS)活力比较中,0.5%添加组的活力最高为665.43 U/gprot,0.2%添加组的活力最低为101.75 U/gprot,试验组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比对照组高,最高是0.5%添加组为60.80 U/mgprot,0.5%添加组和1.0%添加量的SO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0.5%添加组的溶菌酶(LZM)活力最高(44.35μg/mgprot),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试验结果得知选择添加合适比例的多肽可提高对虾特定生长率,加强对虾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盐度对鲻鱼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r2O3为指示物,设计两组试验测定鲻鱼(Mugil cephalusL.)对饲料粗蛋白、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第一组鲻鱼的平均体重为9.0 g,盐度为5、15和25;第二组鲻鱼平均体重为19.0 g,盐度为0,5,10和15.结果表明1.第一组试验中,鲻鱼对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9.8、82.7和82.6 %,氨基酸总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3.9、84.4和86.3 %.第二组试验中,鲻鱼对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7.0、75.4,77.7和78.8%,氨基酸总量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9.4、77.3和79.3和80.8 %.盐度对粗蛋白和氨基酸总量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2.第一组试验中,鲻鱼对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0.8、63.5和73.9 %,随着盐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3×2两因子设计研究饲料中钙(3个水平分别为1.5%、2.0%、2.5%)磷(2个水平分别为1.0%、1.5%)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水体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磷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随饲料中钙和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磷的表观消化率随钙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随钙磷水平的提高,粪便和水体中的钙磷含量增加,加大了水体污染,因此钙添加水平1.5%,磷添加水平为1.0%时达到了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慈鲷幼鱼在辐射迷宫中群体形成动态以及鱼群大小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由6,8,10和12尾德玛森小岩鲷(Chindongo demasoni)组成的不同大小鱼群,每种规模鱼群均有10个重复;在水温为(25±0.5) ℃条件下对分别上述鱼群在辐射形六臂迷宫的群体动态进行视频拍摄和轨迹分析,得到不同大小鱼群形成多数群体(超过一半数量成员位于同一臂)和完全群体(全部成员位于同一臂)的频率、持续时间、时间占比等群体形成动态参数。【结果】除12尾鱼群单次形成两种类型群体的持续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以外,不同大小鱼群多数群体的形成频率、持续时间和时间占比的数值均在统计学意义上大于完全群体的这3个群体形成动态参数值(p<0.05);相对于6尾鱼群和12尾鱼群,8尾鱼群和10尾鱼群的群体形成频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且数据变异较小。【结论】辐射形六臂迷宫可作为鱼类群体决策研究的实验装置。由于个体差异和拥挤程度变化,相比于完全群体而言多数群体的形成动态参数更能解释群体决策机制。在进行特定鱼类的群体决策研究前,可能需要确定适宜的鱼群大小。  相似文献   

11.
点带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置4组配合饵料蛋白含量分别为48.23%、51.43%、54.09%和56.22%的试验组研究点带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经过40 d的试验,得出饵料蛋白含量为51.43%的试验组的日均增重量为0.93±0.06 g.d-1、特定生长率为3.72%±0.12%d-1、饵料系数为0.54±0.01,蛋白质效率为363.0%±3.8%,均为最佳.经回归分析,点带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为52.1%.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复合酶在秸秆饲喂奶牛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粗饲料饲喂奶牛,研究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对奶牛的生产性能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标准乳量提高了63.03%(P〈0.01),平均乳脂率提高了18.29%(P〈0.05);试验组奶牛粪中NDF和ADF的排出量和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DM的排出量和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而CP的排出量和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选用6头13月龄左右的中国荷斯坦生长公牛,分别饲喂6种NDF水平(NDF的质量含量分别为30.26%,32.49%,34.71%,36.94%,39.16%和41.39%)的日粮,并采用6×6的拉丁方试验设计,考察了日粮NDF水平对生长公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DF水平为30.26%的日粮组中,生长公牛的干物质(DM)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NDF水平组的DM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其他各组之间,生长公牛的DM的表观消化率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NDF水平为30.26%,32.49%,36.94%的日粮组之间和NDF水平为32.49%,34.71%,36.94%,39.16%,41.39%的日粮组之间,生长公牛的有机物(OM)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其他组之间,其OM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日粮NDF水平对生长公牛的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影响较明显(P<0.05),且随着日粮NDF水平的增加,其表观消化率也随之升高;NDF水平对生长公牛的淀粉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则不明显(P>0.05);氮的沉留效率受日粮中NDF水平的影响,过高和过低的NDF水平都不利于氮的沉积;生长公牛在采食不同NDF水平的日粮时,其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日粮NDF水平的增加,其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明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4.
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0,0.1 %,0.2 %,0.4 %,0.8 %,1.6 %)的芽孢杆菌粉剂,通过养殖生长实验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芽孢杆菌不同添加量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及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芽孢杆菌对幼鱼的日摄食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添加0.2 %的饲料组的相对增重率(F5,12=8.003 4,P=0.003 7)和特定增长率(F5,12=6.441 8,P=0.007 9)均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该组的饵料系数也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F5,12=5.69,P=0.006 4);同时该组幼鱼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达到最大值.说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并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几种生态因子(温度、盐度、饵料密度和放养密度)对花尾胡椒鲷早期仔鱼(4日龄)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尾胡椒鲷仔鱼的最适温度为(28±1)℃,仔鱼存活率为84 0%,生长最快.最适盐度为30,仔鱼存活率为86 2%.升高或降低盐度,仔鱼的存活率均下降.最适饵料密度为20~30个·mL-1,仔鱼存活率为78 5%,此时仔鱼的摄食量较大并且均达到饱和状态,体长增长率大.最适放养密度为5~10尾·L-1,仔鱼存活率为81 0%.  相似文献   

16.
为考查食性和摄食对鱼类运动和行为的影响及两者交互作用,以肉食性鱼类乌鳢(Channa argus)幼鱼和草食性鱼类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1)℃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实验鱼的自发运动、快速启动能力和隐匿行为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乌鳢和鳊自发运动速度分别为(9.64±0.67)和(8.40±0.26)cm·s-1,用于运动的时间分别为(15.15±3.69)%和(13.39±3.50)%,均无显著差异;快速启动的最大线速度分别为(1.64±0.18)和(1.99±0.17)mm·ms-1,最大加速度分别为(0.21±0.03)和(0.31±0.03)mm·ms-2,鳊显著高于乌鳢(p<0.05);进入隐匿场所时间比分别为(2.81±0.91)%和(0.15±0.12)%,乌鳢显著高于鳊(p<0.05);摄食对乌鳢和鳊的自发运动水平和快速启动能力均无显著影响,仅导致乌鳢进入隐匿场所时间比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提示,乌鳢和鳊幼鱼均具有较低的自发运动水平、较高的快速启动能力和较低隐匿行为,这一方面与乌鳢幼鱼的捕食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与鳊幼鱼的觅食和避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将36匹新佛利斯特(NF)和12匹威尔士(W)近六个月的断乳马驹,以同一种浓缩的膳食(不给其他食物),分别喂养一百八十天(NF)和一百一十二天(w)。一半以维持其体重不变饲养(LP)另一半使之以预定的生长速度生长饲养(HP)。 NFHP,NFLP,WHP和WLP各组开始时的平均重量分别为103.7±18.1,106.5±17.3,121.5±10.8和118.0±14.4。测定了膳食的干物质、粗蛋白和总能量各部分的表观消化率,NF组的值分别为0.69、0.70和0.71。应用这些数值估计每天可消化能量(DE)和可消化粗蛋白质)DCP)摄入量在维持体重不变的L P组中对NF组,DE为15.23±2.40MJ,DCP为113±18克和对W组DE为16.81±1.67,DCP为125±13克。NF HP组每天体重增加378±54克,WHP组每天体重增加301±99克。要求每天摄入量DE和DCP分别为44.56±7.03MJ(332±52克DCP)和37.74±4.18MJ(281±31克DC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及两者杂交种幼鱼的生长特性。【方法】以各自1对亲鱼人工繁殖获得的60d龄中华沙鳅、宽体沙鳅和两者的杂交种幼鱼(中华沙鳅为母本,宽体沙鳅为父本)为研究对象,经15d人工饲料驯化后,进行为期210d的生长实验。实验结束后对三者的生长、饲料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中华沙鳅和宽体沙鳅的绝对生长率接近,并均比杂交种的绝对生长率高,且与后者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中华沙鳅的相对生长率、特定生长率最高,与其他两种鱼的这两项指标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宽体沙鳅的丰满度最高,且3种鱼丰满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华沙鳅的饲料总消化率最高,宽体沙鳅的次之,杂交种的最低,且杂交种与中华沙鳅间的这一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蛋白质消化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中华沙鳅的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为最高,与宽体沙鳅和杂交种的对应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宽体沙鳅的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相比,杂交种的两种酶活性更高,且与前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华沙鳅比宽体沙鳅更偏肉食性,三者对人工配合饲料的利用率中华沙鳅最高,宽体沙鳅次之,杂交种最低。
  相似文献   

19.
于2003年7-9月对初始体质量分别为(4.77±0.52)g(S组)、(8.56±0.56)g(M组)、 (11.43±0.89)g(L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饥饿实验.结果表明,对虾肌肉中的干物质、蛋白质、脂 肪等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变化均与饥饿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干物质、蛋白质和 脂肪等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与能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饥饿过程中,干物质、脂肪、碳水 化合物等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减少速率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加,而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减少速率 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减少.分析认为,蛋白质是影响饥饿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能值变化的重要的含 能物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生态实验法研究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幼鱼(初始体重(17.43±0.85) g分别饥饿0(对照组),2,4,6,8 d后的补偿生长规律,探讨军曹鱼幼鱼补偿生长的生物能量学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鱼的能量及体重损失率显著升高;恢复生长过程中,饥饿处理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能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饥饿8 d组幼鱼的平均日摄食率最高(17.20%);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的能量、湿重及干重特定生长率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军曹鱼幼鱼在饥饿后的恢复生长过程中通过提高摄食率来实现其完全补偿生长能力;军曹鱼幼鱼在饱食条件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00C = 38.33G + 15.06F + 7.22U + 39.39R,同化能分配式为100.00A = 49.32G + 50.68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