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农药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陶玉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1):31-33
探讨了以麸皮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生物农药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对苏云金杆菌毒力效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麸皮1000g,玉米粉20g.豆粕150g,KH2PO4 2g;最佳发酵条件为:原料含水量为60%,发酵温度30℃、pH为7.5,培养时间48h.结果分析表明,苏云金杆菌的毒力效价达5400IU/mg。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带假丝酵母(Candiatropicalis)、绿色木霉(Trichodrmalignorum),白地霉(GrieotrichumcandidumLink)、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米曲霉(Aspegillusoryzal)等五株菌混合发酵啤酒糟生产饲料蛋白,提高饲料的利用价值,并改善了啤酒糟的适口性。通过五种菌株的协同作用使啤酒糟中的非氮物质转化为蛋白质,没被利用的多糖物质和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及部分淀粉转化为被消化吸收的低聚糖、双糖和单糖。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时间内各种菌株相互间协调,各自完成发酵的功能。培养基为啤酒糟85%、玉米面10%、麦麸5%。培养温度28-30℃,培养周期48h。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高达32.86%以上,氨基酸齐备,粗纤维降低到9.9%,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不同原料配比进行混菌发酵啤酒糟来提高其蛋白质量分数研究.研究表明,利用木霉、黑曲霉和酵母混菌发酵,啤酒糟和麦夫皮配比为4∶1时,在28-30 ℃,含水量65%-70%条件下,发酵3 d后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到35%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原料配比进行混菌发酵啤酒糟来提高其蛋白质量分数研究 .研究表明 ,利用木霉、黑曲霉和酵母混菌发酵 ,啤酒糟和麦夫皮配比为 4∶1时 ,在 2 8- 30℃ ,含水量 6 5 % - 70 %条件下 ,发酵 3d后蛋白质质量分数提高到 35 %以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固态发酵白酒糟以提高白酒糟粗蛋白含量,优化了影响白酒糟固态发酵的单因子试验(接种量、发酵时间、菌种接种比例、尿素添加量)和多因子的正交试验[L9(34)]。结果表明,双菌株固态发酵白酒糟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5%、发酵48 h、枯草芽孢杆菌与热带假丝酵母接种比例2∶1、尿素2 g。 相似文献
6.
酸性蛋白酶饲料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酸性蛋白酶饲料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基质配比及发酵条件对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基质配比为m(啤酒糟)∶m(豆粕)∶m(玉米淀粉)∶m(KH2PO4)=100∶9∶2∶0.2;最适发酵条件为:原料含水量为58%,发酵温度31℃,初始pH为5.5,发酵时间84 h.在上述条件下,酸性蛋白酶活力达7 800 U/g. 相似文献
7.
8.
对实验室筛选的发酵蔗渣产黄腐酸的4株(25B、BT、12、E)细菌进行工厂扩大发酵,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产黄腐酸菌种进行鉴定.研究高产菌种的发酵周期、接种量、发酵培养基初始pH以及发酵堆料层等因素对菌种发酵蔗渣产黄腐酸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添加与配比.实验结果表明,E菌株为发酵蔗渣高产黄腐酸的菌种,16SrDNA法鉴定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种发酵蔗渣高产黄腐酸的最优条件为:接种菌龄24h,接种量0.05L·kg-1,发酵周期4d,发酵物料初始pH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主次顺序为蔗渣麸皮蔗糖淀粉.利用优化后的发酵物料培养基与发酵条件进行发酵,获得的黄腐酸含量为23.90%,较工厂发酵模式的对照组(FA含量14.00%)提高9.90%,FA增长率为70.71%. 相似文献
9.
以黄色短杆菌TQ9806(Met^- Ile^L 2-TA^r α—AB^r β—HL^r SG^r Rif^r300μg/mL)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分另4与氯化锂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利福平抗性为800μg/mL的L-亮氨酸产生菌TK0303,通过对其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和优化,产量由出发菌株TQ9806的22.7g/L提高至目的突变株TK0303的28.3g/L。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产耐酸性高温弘淀粉酶基因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pWB—amyd/WB600,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实验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的最佳配方为(g/L):玉米粉20,蛋白胨30,CaC120.5,Na2HP048.同时对实验室摇瓶条件下液体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转速、温度等进行探讨,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37℃、pH6.5、200r/min摇床培养36h,接种量为2%,装液量为30mL/250mL.在此优化条件下,耐酸性高温弘淀粉酶活力达到3980U/mL,是未优化条件下的2.1倍. 相似文献
11.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固态发酵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预处理的天然纤维素为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出8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真菌,选取其中CMC糖化力(CMCase)和滤纸糖化力(FPA)均较高的JZ—H进行固态发酵实验,初步研究表明,该菌以杂草为碳源,(NH4)2S04和蛋白胨为氮源,500mL三角瓶装干料10g,自然pH,30℃培养96h,发酵物的CMcase达128.5IU/g,FPA达75.8U/g,蛋白质增加13.5%.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利用去淀粉麦麸体外发酵产短链脂肪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道菌群中不同菌对同一种不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程度不同.本实验利用去淀粉麦麸(destarched wheat bran,DWB)作为碳源,用人体粪便作为肠道细菌来源,对不同肠道菌群进行体外发酵培养,在不同时间取其发酵液,测定发酵液内SCFA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肠道中各种细菌(包括非益生菌)均能利用DWB产... 相似文献
13.
小麦麸皮木瓜蛋白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木瓜蛋白酶提取麦麸中的蛋白质,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温度、pH值、固液比、酶用量、提取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确定木瓜蛋白酶提取麦麸蛋白较适宜的条件为固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5 h,温度为55℃,pH值为7.0,酶与底物比为0.6%,提取率最高达到44.34%.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地区小麦麸皮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我国黑龙江地区的小麦麸皮为原料,对其化学组成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测得小麦麸皮中灰分质量分数5.41%、木质素质量分数6.01%、淀粉质量分数25.90%、脂肪质量分数3.45%、戊聚糖质量分数19.42%、综纤维素质量分数46.05%、纤维素的质量分数2.35%及总糖质量分数89.62%,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地区的小麦麸皮中综纤维素含量较高,其中以半纤维素为主;戊聚糖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低,易于提取戊聚糖,适应于作为制备功能性食品低聚糖的原料。 相似文献
15.
玉米皮水解液发酵生产饲料酵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玉米皮水解液发酵生产饲料酵母的摇瓶间歇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条件 ,进行了10L反应器分批补料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间歇培养的适宜底物浓度为2 %糖浓度和7 %麸皮水 ,摇瓶间歇培养和分批补料培养的酵母浓度分别达到10.9g/L和21.6g/L ,10L反应器分批补料培养的酵母细胞浓度达20.7g/L。 相似文献
16.
麦麸发酵产酶制备并提纯阿魏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黑曲霉固体发酵麦麸制备混合酶制剂,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6℃,时间72 h.同时,以采用所得酶制剂降解去淀粉麦麸,D201#大孔树脂离子交换法对阿魏酸分离提纯,探讨了上柱工艺和洗脱条件,确定最适离子交换操作工艺:室温下,上柱阿魏酸质量浓度在2 000~3 000 mg/L,pH 9.0,上柱流速为1 mL/m in;洗脱剂配比为V(无水乙醇)∶V(水)∶V(盐酸)=60∶36∶4,洗脱流速为1 mL/m in.在该操作工艺条件下,阿魏酸收率达97%以上,纯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制备脂肪模拟品,选用双螺杆挤压机对添加了α-淀粉酶的小麦麸皮进行挤压膨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回归分析确定了DE值为3.2(WBFS3.2)和8.9(WBFS8.9)的两组低DE值小麦麸脂肪替代品的制备工艺,得到双螺杆挤压的工艺条件分别为:WBFS3.2物料含水量30%,进料速度为30 g/min,螺杆转速为120 r/min,挤压温度(机头温度)为140℃,加酶量为0.5%;WBFS8.9物料含水量35%,加酶量为0.6%,其他条件与WBFS3.2的相同. 相似文献
18.
小麦麸皮主要含有纤维、蛋白质和淀粉,为实现其分层利用,提高其附加值,对小麦麸皮中的蛋白质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文章采用碱提酸沉方法提取小麦麸皮中的蛋白质,以小麦麸皮中蛋白质残留率为指标优化其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为12左右、料液比为1∶15、温度为50℃、时间为3h时,小麦麸皮中蛋白质提取效果最佳,可达到小麦麸皮质量的15.85%,pH=3.8为最佳沉淀点;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小麦麸皮中含有13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提取蛋白质质量的20.4%,是一种良好的食用植物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