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必要更加重视科学文化建设。论述了科学文化建设的3个问题:(1)全面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具有繁荣科学、促进发展、培育人才和塑造文明的功能。(2)勇于承担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须具备高度的伦理意识和人文修养,自觉担负特殊的社会责任,履行负责任的科研行为。(3)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追求真理,其精髓是崇尚理性,提倡质疑、批判、出新,追求实证和普遍确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的多视角全方位的反思,到现代思想家们对科学本质的系统考察,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辩证历程.100多年来,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深刻地变革社会面貌和观念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自身的形象和人们对它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对之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相互渗透和结合的趋势预示,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已不能赶上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新的全方位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当从哲学的高度把已有的成果熔于一体,描画出科学的全景观、整体观、系统观.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先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科学人文的素材,这是一笔宝贵财富。那如何渗透科学人文来构建科学精神呢?本文从“用‘人文’求真——相信事实、尊重证据,科学真情为支柱;用‘人文’求善——尊重学生、珍惜生命,个性发展为目标;用‘人文’求美——欣赏自然、和谐相处,合作交流为探究”三方面进行阐述,构建起学生“真”、“善”、“美”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说到问题 ,人们并不陌生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 ,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提出的科学问题 ,它的作用却非同一般。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照爱因斯坦的观点来看 ,科学问题的提出在科学新概念、新规律发现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科学问题的界定及特征所谓科学问题 ,指的是科学探索过程中提出的还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5.
德国著名学者赖欣马巴哈(HansReichenbach)曾经说过 ,反对科学哲学的可能原因之一 ,是认为科学哲学家不了解人生的感情方面 ,逻辑分析剥夺了哲学的感情要素。其实 ,“科学哲学家并不想缩小感情的价值……他的生活可能像任何文学家一样地富于热情和感动 ,但他拒绝把感情和认识混淆起来 ,而喜欢呼吸逻辑的领悟和深思的纯洁空气。”赖欣巴哈的观点是不无道理的。我们拟从感情中的科学美感层面出发 ,结合若干科学史实 ,对此略作分析。一、科学思维并不排斥科学美感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S.Ch…  相似文献   

6.
贺良林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6):60-61,65
五四时期,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王德三公开发表《科学之范围及方法》一文,对科学及其方法进行详尽论述。全面梳理王德三对于科学及其方法的观点、揭示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对于正确把握王德三的整体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现今的科学研究也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现问题理应是科学哲学的主要课题,科学发现是科学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关于科学发现的研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尤其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要涉及到科学发现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本文主要讨论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与模式及启发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科学传统对科学的基础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导同与规范作用。牛顿依附于17世纪的科学传统,因而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中独领风骚,然而在他的探索过程中,最关键的进展恰恰发生在他突破了这种产学传统的束缚之时,牛顿对科学传统的天才把握,对今天的物理学基础研究仍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学英 《科技信息》2013,(1):348-348,352
<正>科学素质包括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和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是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综合反映,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它们在生物教学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正是这些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实验中混淆实验结果与直言结论;表达与交流环节不充实;探究的各环节之间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因此,在保证完整的科学探究环节的前提下,提出:科学探究教学中要设置记录结果的环节,明确得出结论的环节,增加完善结论的环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环节,通过体验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提升和转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科学思雏的概念及科学思维的过程,并阐明了科学思维过程的阻碍因素及科学思维过程的标准。为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科学思维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的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感是人对美的一种主观体验。美感过程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感受、体悟、认识过程。无论艺术美感.还是科学美感,都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观感受。科学美感指人们在科学领域里,在客观对象审美属性刺激下所产生的以情感愉悦为主调,同时伴随着感知、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百年来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呈现出一幅幅五彩缤纷、晶光闪耀的万花筒景象,使人眼花缭乱。上个世纪里,没有人能预料有震撼大地的原子弹、氢弹,没有人预料到每秒钟能运算几十亿万次的“电脑”,更没有人能想到真的实现了“嫦娥奔月”。 或许正因为科学技术的神速突破,人们不禁要问:科学的脚步是否已到极限,将由跑步变为踏步!10年前,第25届诺贝尔奖颁奖期间,专门讨论了科学终结问题,一些认为很多学科面临“寿终正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科学交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交流,是个体或组织之间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相互传递并获取科学信息的过程或活动.科学交流对于科学发展具有衔接继承、激励启智、智力整合、造势辐射、聚才育人等功能.就世界范围而言,国家科学交流体系近年来呈现制度化、综合化、社会化、超域化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我国的国家科学交流体系,应当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婧 《天津科技》2006,33(4):47-48
从科学传播的内涵入手,探讨了科学传播发生的条件、目标、内容与机制等相关规律性问题,指出科学传播研究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综合分析提出了对现代科学传播的定义和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6.
从古典科学到近代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盛 《科技潮》2010,(7):30-33
现代科学是有用的科学科学 在西方的第一个阶段是希腊科学。这是一种自由的科学,一种内在性科学,它不是经验科学,它是“没有用的科学”。希腊人相信,一门知识越没有用越纯粹、越高贵。但是这样一种科学在历史上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而衰落。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人重新发扬光大希腊的科学传统,并且酿造出了另外一种科学类型——就是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现代科学。现代科学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它是要有用的。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它具有显著的实用性。我国科学教育的目的基本上也停留在“实用”的层面,而科学的内在精神常被忽略。科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重视科学实用性的同时,应大力提倡科学精神,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课程中进行科学本质教育是现代科学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教材是实施科学本质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我们对科学本质教育的理解,以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为分析对象,对如何在教材的编写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的思想,提出几点浅显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提出的科学素质概念,是一个极其基本、极其核心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仅侧重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而且,以公民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和落脚点。对于普通公民来说,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指掌握和领会科学方法的精髓;树立科学态度,主要是指具有端正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精神,主要是指逐渐培养普遍怀疑的态度、充分尊重事实的客观立场、严密逻辑思维的原则和继承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课程中进行科学本质教育是现代科学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教材是实施科学本质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我们对科学本质教育的理解,以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为分析对象,对如何在教材的编写中渗透科学本质教育的思想,提出几点浅显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