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到643株细菌,用点种法筛选出65株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4株拮抗菌的抗菌谱和生长曲线及其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AC琼脂培养基筛选的2株拮抗菌(Na 3-38和Nb 3-15)对7株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a 3-22和Mb 3-7对7株指示菌中的5株有拮抗效果;除Na 3-38和Nb 3-15以外,其余12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11株拮抗菌(Na 3-38、Nb 3-15、Ab 2-55、Ab 2-77、Ab 1-3、Aa 3-22、Aa 3-67、Mb 1-4、Mb 2-10、Mb 3-7和Mb 3-27)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率大于10%.这表明:Aa 3-22和Mb 3-7在抗菌谱和生长曲线及其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等方面都适合作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2.
嗜水气单胞菌及嗜水气单胞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述了气单胞菌的形态特点,理化特性和生境要求,进而全面总结了由该菌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流行性,症状学及防治措施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福尔马林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条件下对中华弊敢单胞菌细胞的灭活时间,介绍了中华鳖嗜敢单包菌灭活菌苗的物的制备过程,并报告了菌苗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和现场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学性状、血清型、致病性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情况,并概述了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毒力因子和诊断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情况及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由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中华鳖的各种疾病、病理症状、致病原因和机理,以及疾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发现、人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动物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诊断要点及防控等方面对我国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实验得到该菌株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胨,初始pH值为7.5,最适生长温度和时间为28℃、36h,最佳氯化钠浓度为6.84mg/mL;在其他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大豆蛋白胨、葡萄糖、K2HPO4浓度、初始pH值做四因子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到培养基最佳组合为:葡萄糖10 g/L、大豆蛋白胨10 g/L、K2HPO44.56mg/mL、初始pH值7.5.研究结果为嗜水气单胞菌规模化发酵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自中华鳖养殖水体中成功分离得到水产常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的噬菌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对碱性环境具有抗性,但对酸性环境敏感,pH<5时几乎无噬菌斑形成;与宿主菌的吸附时间大约为20 min;对紫外辐射敏感,20 s的紫外照射便使大量的噬菌体死亡;对高温敏感,超过50℃时,噬菌体便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9.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鳖败血症的病理学观察表明,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肿胀、充血、出血;肝肿大,出血明显,肝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肿胀,颗粒变性,坏死;肺淤血;卡他性肠炎.  相似文献   

10.
水体嗜水气单胞菌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首先探索了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胸的微生物学培养法和免疫学方法,进而利用所建方法对580余个不同来源的样品进行实测,考核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监测鳖池水的细菌数量变化动态,结合疫情建立菌情-疫情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1.
哈密瓜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疆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地区的健康哈密瓜植株组织中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共得到252个菌株.经鉴定分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及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对内生细菌数量测定表明,不同品种、组织及种植地,内生细菌的数量不同,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变化为3.15×103~2.01×105CFU/g鲜重;各组织中以种子中最多,平均含量在6.18×106CFU/g鲜重;其次为根,再次为叶片,茎和叶柄中较少;对分离菌株进行哈密瓜叶斑病和果斑病菌拮抗菌的筛选表明,252株内生细菌中有71个菌株对叶斑病菌有拮抗作用,占菌株总数的28.2%,抑菌圈半径最大的可达8mm;6.7%的菌株对果斑病菌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防菌NH-BS-2000对西瓜枯萎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生防菌NH BS 2000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生防菌NH BS 2000的生长有显著影响,35℃培养的生防菌浓度比15℃培养的多54倍,它们对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4.0%和63.2%,差异显著;浓度对生防菌抑制病原菌作用的影响不显著,生防菌液原液与1000倍稀释液对病原菌抑制率分别为62.0%和64.2%;用生防菌NH BS 2000处理病原菌8d后,抑制率均在62%以上,最高抑制率达80.6%,而且抑制作用的持续性强.说明NH BS 2000菌株具备作为枯萎病生防菌的良好优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南海海洋细菌嗜水性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5-213)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13-203)在培养基中添加单萜(D)-柠檬烯后提取产物的组成变化情况。经GC-MS分析发现该两细菌对(D)-柠檬烯有显著的生物催化转化作用,能对底物进行不同程度的氧化、还原、水解、酯化、开环等反应,并产生丰富的系列结构不同的其它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以及三萜等。通过单萜微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必将获得新的活性萜类产品,也为丰富的天然单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硫酸盐还原菌在含水解聚丙烯酰胺介质中的生长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碱-复合物二元复合驱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存在可能会使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生物降解,粘度降低,从而影响驱油效率。为确定SRB能否在碱-聚合物驱生长,在实验室内用模拟水配制HPAM溶液,研究在含有HPAM的环境中SRB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含有合适的营养成分和适宜pH值条件下,SRB经驯化培养后能在任何浓度不大于1000mg/L的HPAM中生长繁殖,且在(API+HPAM)培养基中的生长期延长,而在HPAM溶液中的对数生长期变短,它们的稳定期都比在API培养基中有所延长。因此,在聚合物二元复合驱中也 考虑SRB引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最大粘附量为4.1×105cells/well,7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和亲和指数都高于溶藻弧菌;各菌株的分离常数都高于自身的最大粘附量,总体上呈现最大粘附量高的菌株其分离常数也大的趋势.7株拮抗菌在置换条件下都能显著降低溶藻弧菌对鳃粘液的粘附量,在竞争条件下有5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量,在排斥条件下仅有3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7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的粘附,其中置换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效果最差;拮抗菌和病原菌的粘附动力学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但是仅仅根据各菌株自身的粘附动力学特性无法推断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拮抗水霉菌株的筛选及抑菌蛋白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霉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真菌性病原菌,无寄主选择性,目前渔业生产上主要依赖化学药物防治,导致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强.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到5株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通过硫酸铵盐析、葡聚糖凝胶和离子交换树脂等方式进行分离纯化,从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TCCC11201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对水霉病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蛋白,经SDS-PAGE电泳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104.菌株TCCC 11201代谢产生的活性蛋白具有防治水霉病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将倒U型曲线理论应用到城市增长和城市环境关系方面.定义城市人口增长为城市增长参数,所选择的回归项包括耕地面积、经济水平和环境质量参数.长江三角洲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环境参数和城市增长的各曲线拟合均出现两个转折点,环境变化情况和倒U型曲线的理论假设是完全符合的.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了城市增长和城市生态环境调控的政策,针对长江三角洲的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增长曲线模型中LSE的几种新的相对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生长曲线模型Yq×n = Aq×m Bm ×kCk×n + eq×n , E(e) = 0 ,cov(→e) = Vn×n q×q ,该文定义了四种LSE 的相对效率,并给出了它们的上界  相似文献   

19.
湾鳄(Crocodylus porosus Schneider)嗜水气单胞菌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H野生动物园内饲养的一群湾鳄于2001年11月初暴发急性传染病,并引起部分死亡,病鳄表现内脏和体表出血等败血症状,从肝脏中分离出2株细菌(代号Croc0l和Croc02),经鉴定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根据溶血性、动物毒力、药敏和防治试验等证实菌株Croc0l即嗜水气单胞菌能产生外毒素,具有溶血性,为本次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应用敏感药物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厦门湾东南部海域、九龙江河口及九龙江水体中的胶体,研究了胶体的来源和胶体有机碳浓度(COC)对天然菌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胶体、河口胶体及河流胶体在不同程度上对天然菌群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海洋胶体中的天然菌群相对增长率y为54.0%~96.1%,相对增长率的平均值y为76.7%;河口胶体中的天然菌群的Y为20.0%~97.3%,Y为72.2%;而河流胶体中天然菌群的Y为8.3%~112.4%,Y为69.8%.胶体对外加菌群的促进作用与COC浓度没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