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层,阻挡着来自太阳的高频紫外线,因此臭氧层的损耗将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从1980年代开始,地球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引发全球关注,北极地区虽然也曾发现臭氧损耗事件,但都影响不大。今年3月,北极竟然也出现了罕见的臭氧层损耗事件,而且被称为有记录以来北极臭氧层损失率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长知识     
全球温差最大的地区——上扬斯克每年深秋到来年春末,北极和西伯利亚地区寒冷的气流常常像潮水般地滚滚而来,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出现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剧烈降温和霜冻天气。这种冷空气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寒流”。当一天内气温猛降10℃以上,而最低气温在5℃以下,并伴有6级以上偏北风时,我国气象上称为“寒潮”。寒潮的故乡是北极附近和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区太阳斜射,昼短夜长,十分寒冷。冷空气比较重,喜欢下沉,堆积在低层大气。上述地方的空气又冷又重,就像被关在冰窑里,不断堆积形成一个厚度很大、范围很广的冷气团。这块沉重的气压…  相似文献   

3.
仁青 《少儿科技》2014,(1):10-11
<正>北极是个"聚宝盆"北极地区(以下简称北极)是指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阔地区,即北极圈(北纬66°34′)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泰加林带。这片终年严寒的地带并不像它表面看起来那样单调、沉寂,实际上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魅力。在皑皑的冰原上,北极熊、北极狐、北极驯鹿、北极麝牛  相似文献   

4.
巴非,现在的北极老是漆黑一片,太阳已向我们告别,落到大海里去了,一连四个月,我们都晒不着太阳了!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地球上四季气候的形成及产生的条件 ,指出了因太阳与北极星相距较近 ,北极星的吸引力侵入太阳系 ,使地球地轴在公转中发生朝着北极星的定向倾斜 ,这就使地球上出现了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的气候 ,这种气候变化 ,造成了恐龙时代的结束 ,人类时代开始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北极风光     
在我们这次访问北极之前,我对这个地区的概念和知识是贫乏得可怕的。地球的最北端,一片茫无人迹、酷寒死寂的冰雪国度——这就是我大体上对北极的看法。其实北极地区风光面貌、自然条件也是相当复杂的。由于人们对北极地区的长年累月的研究,有关北极地区的资料是相当丰富的。这里且不谈人们为征服北极所付出的代价所获得的成绩和苏联人民开发北极的英勇事迹,只就在旅途中的所闻所见,谈谈北极地区的自然风物和一些必要的概念吧!  相似文献   

7.
北极地区的开发与治理是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重要内容,为了维护北极的国家战略安全,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俄罗斯制定了北极地区的战略空间规划,旨在从军事安全、能源资源与北方航运、社会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不同维度开展区域空间规划与实践.鉴于北极的地缘格局,俄属北极地区的战略空间规划不得不考虑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从空间规划视角审视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战略规划,可在为加强北极治理及国际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自磐 《大自然》2014,(6):72-75
<正>大自然赋予北极点神秘的魅力与无穷的诱惑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疑就因为它恰恰位于人迹罕至和常人难以到达的地球之顶。如今,借助现代技术的便利,全世界每年数以百计的游客不远万里,来此一偿夙愿。人们常说的南、北极极点,是指地球自转轴与两极地面相交成90°的交汇点,即所谓的地理极点。地球南、北地理极点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分别)位于地球两端最寒冷地区的中央,因而同属地球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对最恶劣的地区;此外,由于地轴倾斜并与地球绕太阳公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13,(6):68-68
在智慧南京运营管理中心,一个大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显示了许多红色绿色的小点,显示着城市实时交通情况。原来,这是通过上海迅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Qmap物联网位置服务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的城市实时交通监控系统。这种技术可以满足十万用户级别的物联网终端的并发秒级数据上报、存储、处理、显示、交互能力,实现了智慧城市中规模化智慧生产、智慧生活、智慧服务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0.
元源 《科技潮》2001,(10):43
北极地区是影响全球(尤其是中国)气候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和敏感区。研究北极地区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在北极地区建立长期监测的科学站。但是迄今,中国还未建立北极科学站。9月7日下午3点,“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考察队队长高登义研究员发表讲话,他  相似文献   

11.
孙凯 《世界知识》2023,(7):46-47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北极地区的能源资源开发、航道利用、战略部署等愈益引发域内外国家的关注。兼具北极大国与全球霸权国家的美国,越来越将北极地区视为重要的战略疆域。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加大了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力量投入。美国通过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外交能力、发布新版《北极地区国家战略》、构建北极同盟体系等措施,力图重振美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国际领导力,  相似文献   

12.
<正>第11届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5月初在芬兰罗瓦涅米举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发言中将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视为"威胁",污蔑中国有可能把北极变成"另一个南海",宣称美国将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存在,以抵制中俄的"攻击性行为"。对于此番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驳斥为"颠倒黑白、别有用心"。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是重要的政府间合作平台,重点关注北极地区环境与发展,推动国际社会研究北极的自然变化,提高地区生活工作条件,促进可持续发展。它有三类成员,一是北极地区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丹麦、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二是作为  相似文献   

13.
王军  李保平  王斌 《科技信息》2012,(20):126-126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船舶通航将成为现实。影响船舶通航的重要因素是导航,本文总结分析了北极地区特殊的导航条件,并提出了一些导航建议措施,为船舶北极导航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都知道,不同于南极地区有大陆,地球的北极地区主要是散布着浮冰的海洋——北冰洋。最近,科学家证实了在远古时期曾经存在北极大陆。他们分析了北极地区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新地岛、北地群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的岩石样本,发现北极大陆不仅存在过,而且与别的大陆"合并"过两次。岩石圈首次合并是在数十亿年前。北极大陆当时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一部分,后来在约7.5亿年前彻底解  相似文献   

15.
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北极和全世界引起广泛影响.聚焦全球变暖和碳排放问题,北极地区推出相应气候与环境治理框架政策.该文围绕政策框架对北极碳减排作用开展研究,选取2011—2018年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北极理事会20周年联合声明政策框架对北极地区碳减排效应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政策框架的发布对碳减排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分析结果和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治理模式,提出推动北极地区碳减排的治理方案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解惑释疑     
科学家们认为,南北极地区巨大的冰层是造成南极大陆和北极的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没有发生任何地震的主要原因。在南北极地区,由于终年冰雪覆盖,冰层极厚。据测算,冰层达到了这些地区总面积的80%-90%。厚大的冰层对底  相似文献   

17.
绚丽的极光     
太阳释放出来的电子与地球大气层相撞时围绕地球磁极产生的光,称为极光,呈椭圆形,持续不断。在地球北半部天际出现的极光,称为北极光,在北极地区每个晴朗的夜晚都可看到, 在同样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一年看到两次。在赫尔辛基能看到时,甚至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也能看到。极光的椭圆形与地球磁极的距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白天离的近,夜晚离的远。  相似文献   

18.
刘帅 《青年科学》2011,(2):23-23
据国外有关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北极地区海床底部数百万吨的甲烷正缓慢地释放到大气中,要知道甲烷这种气体蕴藏的能量是二氧化碳所含能量的20倍,它的大量涌入大气将给地球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他们指出这是由于北极地区的气候日渐暖化,其永久性冻结地带逐渐融化,导致沉积在海底的大量甲烷慢慢浮出水面,该媒体已经对科学家们的初步发现做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0月16日,由中国探险协会组织的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开始向北极进发。20多天后,五星红旗第一次在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空高高飘扬。做为本次科学探险考察队的队长,我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有志于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的中国科学家终于在北极地区有了我们自己的科学考察站。”自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开始  相似文献   

20.
扩大俄罗斯北极军事力量部署,以军事存在捍卫俄罗斯的北极主权;以军事力量保护俄罗斯的北极经济利益,为北极地区的多国竞争做好军事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