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为石油污染土壤紫花苜蓿田间修复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校园清洁区土壤,采用陇东石油开采、加工地区常见的牧草紫花苜蓿进行人工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田间试验,探讨其对西北干旱地区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种植空白组和种植苜蓿组土壤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去除量均随着土壤石油污染物投配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正相关关系特别显著,反映了投配量对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和去除量的巨大影响.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种植空白组为21.43%~54.17%、种植苜蓿组为91.08%~96.07%,种植空白组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仅为种植苜蓿组的0.23~0.59倍,显示石油污染土壤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然降解,但是紫花苜蓿的修复作用依然很显著;施肥对种植苜蓿组土壤扣除空白石油污染物残留量影响很大,施肥组仅为不施肥组的0.61倍,显示施肥有助于种植苜蓿组土壤石油污染物的去除.可见,紫花苜蓿对石油污染土壤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探究根际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选择根瘤菌、石油烃降解菌、根际促生菌并与豆科植物扁豆的不同组合为调控因子,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土壤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修复过程中扁豆与根际微生物均能提高土壤石油降解率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处理前,石油土壤的污染水平为8.75%,经过56 d的修复试验,对照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27.08%;种植扁豆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44.81%,比对照组提升了17.73%;添加微生物裸土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最大为70.57%;种植扁豆并添加微生物组的土壤石油污染降解率为83.05%。种植植物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合理添加各种微生物,利用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种植陆地棉修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华北平原腹地北侧的廊坊市境内土壤陆地棉(G. hirsutum L.)系统调查、采样和分析结果发现:陆地棉能有效地将土壤耕作层中IB族重金属元素(Cu、Ag和Au)吸附并富集于其植株之中,即陆地棉根系、茎杆、果壳、籽粒和纤维对土壤耕作层中Cu的生物吸收系数A在1.53~6.57之间,对Ag的生物吸收系数在2.005~19.834之间,对Au的生物吸收系数在0.882~2.672之间;通过种植陆地棉萃取土壤中IB族元素,解决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所面临的生物量少、难以商业化和大面积推广、易使土壤中重金属重新进入区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实用技术;总结得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一些原则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赣南稀土尾矿的治理对于改善当地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蚯蚓粪种植桂牧1号象草来修复稀土尾矿土壤。通过在稀土尾矿土壤中添加0 kg/m2、7.5 kg/m2、15 kg/m2、30 kg/m2、60 kg/m2不同量的蚯蚓粪,用沼液浇灌,种植桂牧1号象草,检测添加不同量蚯蚓粪对桂牧1号象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别测定施肥前、种草后土壤中有机质、N、P、K、铜、锌和总砷的含量,以评价稀土尾矿修复效果。结果显示:在稀土尾矿土壤中添加30 kg/m2蚯蚓粪种植牧草在产量(与对照组相比,牧草单株株高高了12.02 cm,重鲜高了0.35 g/株,总产量高了1 380 g/cm)和品质(总蛋白含量高了0.29%)方面都是最优,改善和修复稀土尾矿土壤效果也最佳(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最佳)。本研究结果对于赣南稀土尾矿土壤修复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质量为监测区域,对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共计采集土壤样品206个,应用气相色谱测定样品中的DDTs和BHCs的含量,采用熵权属性识别模型对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状况基本良好,评价结果为黑土常规耕作土壤和人参种植土壤为二级水平,长期定位试验土壤和设施农业土壤为一级水平,各监测区域排名顺序为长期定位试验土壤设施农业土壤人参种植土壤黑土常规耕作土壤。结果表明,虽然POPs已经禁用了20多年,仍然可以在常规耕作的土壤中监测到,而且其含量影响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的环境质量安全,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研究结果说明,权属性识别模型更体现出了分割问题上的优越性,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评价方法可行,精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表面活性剂对植物修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强化作用,研究了Tween 80对高羊茅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效应,探讨了Tween 80对植物修复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浓度(20.24~321.42 mg/kg)范围内,Tween 80的存在促进了土壤中芘的去除,在70 d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SEPR)实验间,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为66.52%(53.99%~80.18%),无植物土壤中芘的去除率为14.32%(11.28%~20.23%);添加4%Tween 80时,种植植物的土壤中的芘去除率为75.73%(60.96%~86.39%),无植物土壤中仅为18.43%(14.24%~25.79%).所有的芘去除途径中,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贡献最为显著,无论有(45.67%)、无(51.56%)Tween 80存在,都是污染物芘去除的主要手段.可见,表面活性剂Tween 80的存在强化了高羊茅对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SEPR技术是改善植物修复POPs修复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污泥有机肥长期农用土壤上种植伴矿景天,与常规的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处理比较,田间试验探讨了连续植物修复效率和污泥有机肥长期施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农产品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长期污泥农用土壤上农作物和超积累植物生长良好,与未施用污泥肥料处理相比,继续施用条件下“玉米-小麦-胡萝卜”轮作作物中Zn、Cd 浓度有所上升,且小麦、胡萝卜中Cd 浓度均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种植Zn、Cd 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吸取修复处理下土壤中重金属浓度显著降低,土壤全量Cd 下降56.0%;继续施用污泥条件下土壤全量Cd 下降仍可达48.4%。证明在施用污泥条件下,种植伴矿景天和农作物,能够实现污泥安全处置、促进农作物生长和污染重金属高效吸取修复的3 重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生物量、生长快速的植物应用于镉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能性,选取狼尾草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大田实验研究狼尾草在镉污染土壤中不同农艺措施影响下的生长特性和镉富集效果。结果表明,狼尾草在重污染土壤(Cd含量为5.42mg/kg)中能够良好生长,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镉主要分布在狼尾草的茎叶,并且单季度对镉的吸收量为0.237kg/hm~2,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潜力。通过施用氮肥和提高种植密度,能显著提高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缩短土壤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已被证明是一项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表面活性剂修复技术和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修复技术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修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修复以及联合修复技术等,对于复合污染的土壤,多种修复技术的联合应用是现在土壤修复的研究趋势;此外对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是一种经济可行且生态良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对两种草坪植物(早熟禾、紫花苜蓿)去除土壤中镉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种植早熟禾时,枯草芽孢杆菌能够阻隔早熟禾吸收镉,显著提高生物量,增加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并且将土壤中总镉的去除率提高约49%;对于紫花苜蓿,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促进紫花苜蓿吸收镉,显著提高生物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以及有效态镉含量,并且将土壤中总镉去除率提高约140%.可见,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对两种草坪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均表现出显著的强化作用,而且能够改善只种植紫花苜蓿造成的土壤微生态环境破坏.研究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对两种草坪植物不同的影响和强化机制将为重金属污染场地的植物-微生物修复策略的制订与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对作物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是利用以牡蛎壳为主要材料的3种不同用量的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处理含盐量为2的低度盐碱土壤,对作物油菜的形态及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测量,用以观察此修复材料对盐碱土壤的修复作用。实验表明,此修复材料对种植40d后的油菜的出苗率无显著影响,而对叶长、叶宽等形态有明显影响。改良后的盐碱土上生长的油菜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均上升;叶片类囊体膜H —ATPase活性上升,证明此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对盐碱土壤具一定的修复作用,且其修复作用与修复材料的添加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化学淋洗联合油葵植物修复土壤中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大田盆栽实验,种植油葵修复净化土壤中的Cd,再采用去离子水、柠檬酸、醋酸、EDTA、盐酸等5种单一淋洗剂,以及柠檬酸+盐酸、EDTA+柠檬酸、EDTA+盐酸等3种复合淋洗剂进行室内柱淋洗,联合去除土壤中Cd.结果表明:土壤中初始添加C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mg·kg-1和50mg·kg~(-1)时,盆栽种植油葵对Cd的去除效率分别为25%和65%;在植物修复的基础上,继续采用0.04mol·L~(-1)的EDTA和0.05mol·L-1的EDTA进行淋洗,对土壤中剩余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33%和91.67%,而0.04mol·L~(-1)的EDTA+柠檬酸与0.05mol·L~(-1)的EDTA+盐酸复合淋洗剂净化能力最佳,分别达到95.92%和92.7%,且复合淋洗剂的净化效果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粒度大于150μm时,化学淋洗剂对土壤中的Cd几乎无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每当说起人参,人们就自然地谈到朝鲜的高丽人参。而高丽人参就是开城人参。人参是娇贵的名药,需要有半土半沙、半阴半阳、半干半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才能生长。开城地处丘陵地带,有着适合于人参生长的各种有利的天然条件。朝鲜人民很早就在开城一带挖掘和种植人参,开城在历史上曾是高丽王朝(公元九一八年——一三九二年)的首都。因此,开城人参又称“高丽人参”。开城人参分山参和家参。山参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的背阴处,极为名贵。家参是人工栽  相似文献   

14.
以济南市马武寨山为试验地点,采用11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研究区水土环境的3个主要成分为土壤生态因子、微地形因子、土壤养分因子,利用3个主成分对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露天采石矿废弃地及自然山体的水土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生态修复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1)土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NDVI和植被类型是土壤生态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微地形因子中坡度是决定土壤侵蚀强度的主要因素;土壤侵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养分流失。(2)露天采石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可通过种植多种乔木、增加土层厚度及土壤中黏粒含量等措施改善区域土壤生态环境,降低坡度减弱土壤侵蚀强度。(3)植被人工修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植被与土壤的良性循环演替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蚯蚓对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壤动物在植物修复永久性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对紫花苜蓿修复土壤菲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试验浓度(20.05~322.06 mg.kg-1)范围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污染土壤中修复植物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0 d后,种植紫花苜蓿土壤中菲的去除率高达58.60%~81.82%,其平均去除率(73.42%)比无蚯蚓活动的土壤—植物系统(64.02%)提高9.40%,比无植物对照组(22.57%)提高50.85%.各种生物、非生物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4.09%)最为突出,比无蚯蚓活动时(37.97%)提高6.12%.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菲污染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铬(Cr)、镍(Ni)复合污染小型地块种植狼尾草,分别测定修复前后不同污染程度地块土壤中Cr、Ni的含量,以及修复后狼尾草的生长量和体内重金属含量,探究狼尾草对Cr、Ni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r、Ni复合污染会显著抑制狼尾草的生长,Cr浓度较高的2号小区(596.00 mg/kg)其生物量(...  相似文献   

17.
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就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盐生植物种植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土壤明显增加,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物根系越发达,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越多,土壤酶的活性也越高.为盐渍化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理论数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造成土壤污染的重金属中,汞以其来源多、传播广、毒性大等特点,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环境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土壤系统中汞的排放量增长显著,对土壤环境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也对土壤修复工作提出迫切的要求.结合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本文分别对汞的来源、土壤中汞的主要赋存状态及修复方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不同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如淋洗法、稳定化/固化法、热处理法、电动修复法、纳米技术法、生物修复法等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提出展望,为从事土壤修复、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9.
前言老参地轮作柴德槐后,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在《老参地轮作紫穗槐对人参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一文中已作了评述,放线菌在土壤中在某些物质转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分布在土壤中的主要抗菌素产生菌。对于土壤中放线菌的分布、区系组成及其产生抗菌素的研究,已有了许多报道。但从老参地再利用的角度,探论与分析放线菌的区系变化,以及探讨人参根际土壤拮抗放线菌的抑菌效应的报道还很少。本文是在研究老参地轮作紫穗槐对人参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壤污染不仅破坏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而且对水体和大气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我国土壤污染治理起步较晚,探索国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对改善我国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地域特色、土壤污染类型和土壤修复现状,对国外先进土壤修复专利技术进行了深入调研。从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复合修复四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土壤修复现状和技术特点;选取了国外土壤修复领域的典型专利技术进行深入剖析,分析了这些土壤修复技术在我国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通过对国外土壤修复专利技术的分析发现,相较单独的化学或物理修复手段,复合修复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机动性强的优点。复合修复法将成为今后土壤修复乃至生态环境修复领域中的主要技术形式和研究的重点。展望了我国土壤修复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的探索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