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下管线成果表对于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非常重要,可以为管线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提供重要的管线信息,而地下管线成果表的制作却较繁琐。本文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了点号、连接点号、X坐标、Y坐标、Z坐标、流向等表格的填写,大大提高了地下管线成果表的制作效率,为地下管线数据的快速更新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地下管线知识规则是地理信息系统对管线空间对象存储和地下管线探测成果数据检查的基础,该文通过对地下管线对象的抽象描述,建立了各地下管线对象间的空间规则知识规则和属性规则.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应用系统之一,可以实现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服务.该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构建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深度探讨了地下管线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应用GIS技术的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数据组织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入库的工作经验,以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数据组织与管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地下管线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李佳川 《科技资讯》2010,(32):49-50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就是指利用GIS技术和其他专业技术,采集、管理、更新、分析和处理地下管线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本文以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下管线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应用GIS技术的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增祥 《科技资讯》2010,(33):143-144
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就是指利用GIS技术和其他专业技术,采集、管理、更新、分析和处理地下管线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本文以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下管线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管线设施建设的加快对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以地下管线空间数据更新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目前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更新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研究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线空间数据更新的原则,更新的必要条件和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西安 《科技咨询导报》2012,(24):130-130,132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深度探讨了地下管线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构建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深度探讨了地下管线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现代计算机和日益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以动态管理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实现了地下管线现代化管理。探讨了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系统建立的导个环节,包括空间信息的采集方法、录入过程、集成技术以及管理功能等各方面,通过胶州市地下综合管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地下各种管线数据的自动化录入、集成以及综合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职能正经历着一场快速而深刻的变革。笔者依据城市职能三要素理论,运用区位商法、纳尔逊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城市职能规模、城市专业化部门、城市职能强度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地级以上的287个城市职能的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层次整体较高,部分城市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城市职能体系尚不完善、职能过于单一;城市规模分布不均衡,地域职能分工不明显;城市职能与城市规模存在密切关系,城市职能强度随城市规模变化而变化,城市职能体系随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图形分析法分析了1980年以来上海市南京西路片区各个街区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特征值的演变.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街区空间拓扑参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结合城市空间特征值对片区空间形态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以商业化为主导的大城市中心城区更新运动使街区空间形态向肌理粗糙、街巷稀松、高强度和相对孤立特征演变,并且不同的更新程度对街区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不甚相同.最后,提出在城市中心区更新过程中应注意空间多样性建设和对城市传统文化和传统业态的保育.  相似文献   

13.
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形成的特殊城市气候,是现代都市的典型气候特征之一。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它的形成与城市下垫面性质和城市能耗等许多因子有关。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森林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城市能源规划以及城市规模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城市规划部门和有关专家应根据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以期最大限度地消除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郑州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郑州也开始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本文从郑州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形态、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轴、轨道交通与城市中心等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轨道交通对郑州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推断出轨道交通将形成郑州市空间结构的新骨架,它会引导郑州市向"两轴多中心"城市空间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分析及案例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圳、上海、大连为例,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驱动力进行初步分析。将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分为城市旅游吸引、城市区位与基础设施、城市环境与城市形象、城市经济、城市政府推力五大驱动力因子。提出了发展城市旅游,应根据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结合城市旅游发展的五大驱动力来确定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驱动机制,从而实现城市旅游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立体化--城市模式发展的一种新趋向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约型三维立体化城市模式是化解城市生存空间短缺、城市要素立体化与城市基面平面化矛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立体化主要是指城市基面的立体化.城市综合效益优先的原则、城市要素开放的原则、城市要素整合的原则、城市环境宜人的原则是立体城市设计实施当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立体城市机制能够发挥效能的保障.城市地域功能系统整合型、城市历史与环境保护型、城市综合体利用型、城市形态景观环境利用型是城市立体化功能目标的几种主要类型.城市的立体化是城市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立体思维方式将逐渐渗入城市设计的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与无偿划拨相并存,而有偿使用又以出让方式为主,在分析土地出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土地年租制的必要性,并在深圳土地年租制试点的基础上,对引进和推广土地年租制,实行双轨制并轨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城镇供水工程的经济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因此,城镇化建设将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而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的城镇供水工程项目大多处在空白或初期阶段。文章根据现阶段国家的政策、经济、技术以及评价要求,结合城镇供水工程的自身特点和属性,在对城镇水资源需求与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供水工程的经济规模确定及经济评价方法,将对合理评价供水工程的经济效果,促进城镇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市设计的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实践,然而对于“城市设计”的理解却多种多样。对于城市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如“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的实现方法”“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徐晓霞  元媛 《河南科学》2008,26(5):618-622
在中原城市群这一区域背景下,运用区位商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的部门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法结合各部门所占的比重对城市主导产业进行了分级,并对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职能以工业职能较为明显,主要是生产性职能,而服务性职能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职能强度为强烈和较强的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