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苏云金杆菌家族中的cry1Ac3基因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融合成融合基因,构建cry1Ac3-cpti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表达Bt-CpTI抗虫融合蛋白。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cry1Ac3-cpti融合基因分别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E28及340的胚性愈伤组织中,轰击后的愈伤组织经筛选剂3次筛选,获得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R及Southern blot分子检测,证实所获得的再生植株为转基因植株。抗虫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玉米植株对玉米螟衣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用基因枪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继代培养后可以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将分别含有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基因[CryⅠA(b)]、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的质粒混合包裹在金粉上轰击上述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和再生培养,得到92个系的潮霉素抗性再生植株.点杂交结果表明97.8%的抗性植株含有hpt基因,73.9%的植株同时含有CryⅠA(b)基因和hpt基因.Southernblot杂交分析进一步证实外源CryⅠA(b)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CryIAc)与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转入番茄品系Micro Tom的子叶外植体中。经过共培养、除草剂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24个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株系。再将转化后的番茄植株经过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确定检测后呈阳性反应的株系为8个。通过小菜蛾幼虫初步抗性试验证明,转基因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番茄抗虫性和培育抗虫番茄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抗虫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聚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质粒 pBUSCK HPT ,pCUSBK HPT和pGNA HPT作抗虫基因供体 ,优良籼型三系恢复系SH5 2 7和广亲合系W 2 0 0 8为受体 ,采用基因枪转化法 ,获得了转修饰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sck)、修饰的Bt毒蛋白基因 (sbk)和雪花莲凝集素基因 (gna)的植株 .通过人工杂交 ,将外源基因聚合 .分子证据显示 ,作者获得了抗性基因聚合的材料 .蛋白活性测定表明 ,聚合基因的表达因载体结构相似而受到影响 ,但抗虫性却得到提高 .作者还讨论了聚合转基因在水稻育种中的作用和及其相关问题 .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因枪法将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hpt),gusA报告基因和ap1基因的2个质粒(pJIMB15和pBiSAP1)共同转化同转化由粳稻品种鄂宜105号种 子在胚诱导的愈伤组织(2-3周龄)。ap1基因编码一种双亲性的蛋白。该蛋白能延缓因假单孢菌感染所引起的非寄主植物中的过敏反应。经过2轮潮霉素(30mg/L)筛选,抗性愈伤组织被转入含30mg/L潮霉素的再生培养基中再生植株。从轰击的186块愈伤组织中共再生出32株独立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化率为17.2%),PCR/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84%的转基因植株含有所有3个基因。  相似文献   

6.
用一个合成的编码完全活化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Cry1Ac的嵌合蛋白基因BtS29K与慈菇蛋白酶抑制剂A和B的融合蛋白基因API-BA构建了双抗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S29K-BA.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该双抗虫基因转入烟草,获得了一批可同时表达两个抗虫蛋白的转基因植株.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Cry1Ac和API-BA蛋白的表达量分别达到3.2μg/g鲜叶重和4.9μg/g鲜叶重.用棉铃虫进行的杀虫试验表明,在中~高抗虫(70%以上的昆虫死亡率)植株中,表达双抗虫基因的植株百分数较仅表达Bt基因的高10%,比仅表达API-BA的高25%.证明用完全活化的Bt蛋白编码序列与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构建双抗虫基因表达载体可以确保两个基因抗虫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以小麦品种济南177、384、471的幼胚和济南177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质粒为pPPI2[含大麦黄矮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和GUS(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pPPI5(含CP基因)+pEmuGN(含GUS基因),用高速基因枪轰击钨粉质粒进入幼胚和胚性愈伤组织细胞.GUS基因的瞬间表达平均频率幼胚约为42%,愈伤组织为18.5%.转化处理后用PCR扩增技术检测植株中CP基因是否存在并稳定遗传.检测结果表明,来源于幼胚的T0代转化频率为2~9%(1993~1994年),并获得T1、T2和T3代稳定表达的转化植株.用愈伤组织转化,其转化频率3月龄者为0.4%;2年龄者为零.潮霉素(Hm)用于对转化幼胚和愈伤组织的筛选,低浓度时不能抑制非转化细胞的生长,高浓度则使细胞受伤害,不能再生正常健壮的植株  相似文献   

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水稻植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改良的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构建了ubi启动子驱动下的植物表达载体p13UEGFP.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经潮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对T2代植株进行PCR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和RT—PCR分析,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已经在转基因植株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9.
以自花受粉的笋玉米幼胚为外植体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酶解游离原生质体通过液体浅层培养得到了再生植株;通过PEG法和电激法对原生质体进行了遗传转化,转化用外源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和BT基因,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经潮霉素筛选后,PEG法和电激法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分别为9 3%和8.9%,Southem-blotting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玉米抗性愈伤组织细胞基因组中,转基因工程植株的分化工作在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转抗虫基因杂交稻的配制及田间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质粒 pBUSCK HPT作抗虫基因供体 ,优良籼型恢复系SH5 2 7为受体 ,采用基因枪转化法 ,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的植株 .通过自交和选择剂潮霉素B的筛选 ,筛选到选择标记基因纯合的单株 (T2代 ) .将纯合单株与不育系G4 6A ,D6 2A和D70 2A杂交 ,获得转抗虫基因杂交稻 .分子证据和蛋白质测定表明 ,外源基因能稳定地转移到杂交稻中并正确表达 .农艺性状测定显示 ,转基因杂交稻与对照相比 ,抗虫性有所提高 ,其它性状没有发生变化 .作者还讨论了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1.
BYDV CP基因转化小麦原生质体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PEG介导的直接转基因方法相结合,使高频率分裂的小麦济南177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与具有分化能力的小麦济南177胚性意伤组织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融合细胞;同时,利用PEG对原生质体的直接转基因作用,将带有抗病毒基因(BYDVCYgene)的质粒Ppp15与带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质粒严PBlActSN导入融合细胞中.经抗性筛选获得抗潮霉素(Hm)的阳性克隆并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作PCR检测表明,CP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2.
BYDVCP基因转化小麦原生质体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PEG介导的直接转基因方法相结合,使高频率分裂的小麦济南177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与具有分化能力的小麦济南177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融合细胞;同时,利用PEG对原生质体的直接转基因作用,将带有抗病基因的质粒P^pp15与带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质粒P^BlAetSN导入融合细胞中。经抗性筛选获得抗潮霉素的阳性克隆并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作PCR检测表明,  相似文献   

13.
水稻Osxoc1334是一个编码NBS-LRR类蛋白质的基因,通过构建该基因的超量表达载体,并在农杆菌EHA105介导下转化中花11号水稻,最终获得6株再生水稻植株.对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抗性愈伤组织和6株再生水稻植株均可染上蓝色,而野生型植株不变色,用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PCR鉴定,再生植株均可扩增到目标条带而野生型植株则不能,表明Osxoc1334基因已随T-DNA整合到再生水稻植株基因组中.采用半定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转基因水稻的Osxoc1334基因表达,结果其中3株转基因植株的Osxoc1334基因平均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强,其中1株为野生型植株的23.5倍.这为进一步鉴定该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因枪法将含有4个不同基因的3个质粒共转化由粳稻品种鄂宜105号和鄂晚5号种子胚诱导的愈伤组织(5-10d龄)。从轰击的986块愈合组织中共再生出169株独立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化率为17%)。PCR/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70%以上的转基因植株含有所有4个基因。GUS组织化学分析、Western blot和或RT-PCR分析表明所有4个基因的共表达率为70%。未观察到任何质粒在整合中存在优势,转基因拷贝数也与基因表达量无关。遗传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在后代植株中大多以孟德尔方式遗传。从其R1代为3:1孟德尔方式遗传的后代R2代植株中,鉴定含有3个或4个不同基因的转基因纯合植株系。PCR/Southern blot分析证实了这些转基因纯合植株系。这些系的植株具有相似的外源基因表达量。我们证实通过基因枪介导的共转化,结合常规育种方法筛选可以获得含多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纯合植株。这项技术为利用基因同时改良作用多个性状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抗原决定簇融合基因转化胡萝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是目前植物基因工程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生产简单、成本较低、使用安全方便、易贮存等优点.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O型和A型口蹄疫抗原决定簇基因O21-O14-A21转化胡萝卜.通过筛选.获得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经胚状体再生得到156棵抗性苗.通过GUS染色检测.GUS报告基因在部分转化的愈伤组织中瞬时表达.并在部分抗性苗中稳定表达.对部分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胡萝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抗除草剂Bar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Ti质粒介导和基因枪法 ,将含抗除草剂Ba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导入小麦幼穗和幼胚愈伤组织 .X Gluc染色检查表达载体中GUS标记基因的瞬时表达 ,并在含有除草剂Basta的培养基上进行多步筛选 .以愈伤组织为单位 ,统计GUS表达阳性频率和转化体的分化频率 .结果表明 :基因枪轰击法的平均转化率高于农杆菌导入法 ;幼穗作为受体的转化率高于幼胚 ;干燥处理有利于提高根癌农杆菌对小麦愈伤受体的浸染力 .  相似文献   

17.
抗除草剂旱稻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旱稻丹粳旱5-55、6-24、6-37的悬浮细胞及未成熟胚为受体材料,采用基因枪法将含BAR基因的pDM302质粒DNA导入旱稻细胞中,经PPT筛选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出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的旱稻转基因植株。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表明,外源BAR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内,抗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转化植株对0.01%Basta(有效成分为PPT)有一定程度的抗性,说明外源BAR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卡那霉素选择体系再生可育小麦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使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剂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小麦转化体系.预培养3d的未成熟胚在基因枪轰击前后进行高渗处理,轰击后于26℃、黑暗条件培养2周,然后用150mg/L硫酸卡那霉素选择培养2周,再转至含150mg/L硫酸卡那霉素的再生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再生植株在温室中长出2~3片新叶后用2.5%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喷洒;4周内,非转化体完全白化并枯萎,而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用水稻Actinl启动子控制nptⅡ基因,卡那霉素选择体系的平均转化频率达到2.6%.高渗处理明显促进瞬间表达效果和稳定转化频率.目前已得到23个转基因小麦株系,大多数已经产生种子.Southem分析表明这些转基因株系均整合有不同拷贝的nptⅡ基因.  相似文献   

19.
根癌农杆菌介导大麦Mlo反义基因转化小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含有大麦Mlo反义基因表达载体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l Ⅰ,对3种基因型小麦(核生3号、烟优361、扬麦158)的愈伤组织进行了转化.从其中2种基因型获得23株转基因植株,有2株是白化苗,转化频率分别为1.9%(核生3号)和2.8%(扬麦158).PCR及Southem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植物基因组.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压力的存在对转基因植株的获得至关重要,在无筛选压力下未获得转基因植株.7棵转基因植株移栽至大田后正常结实.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番茄子叶高频再生体系,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化番茄的条件,将IPt和etrl-1双基因导入番茄中,以除草剂PPT作为筛选标记,得到3株转化再生植株.通过PCR,RT-PCR检测证明etrl-1和IPT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有一定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