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5种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产麝鼠句亚科(Crocidurinae)的四川短尾鼠句(Anourosorexsquamipes)、北小麝鼠句(Crocidurasuaveolens)、中麝鼠句(Crocidurarusula)、灰麝鼠句(Crociduraatenuata)、蹼麝鼠句(Nectogaleelegans)、喜马拉雅水麝鼠句(Chimarrogalehimalayica)、四川水麝鼠句(Chimarogalestyani)7种动物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最短距离法与生物的分类结果较吻合,建议将蹼麝鼠句属(Necto-gale)并入水麝鼠句属(Chimarogale)而成其一亚属,并探讨了如何使数学的聚类更科学地反映生物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四川短尾Qu(Anourosorexsquamipes)行为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和实验室对四川短尾Qu的行为生态学进行了研究。四川短尾Qu的食性以蚯蚓,昆虫及其幼虫为主,也有部分植物芭叶和果定,同时喜食鱼韪等水产品。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至10月,对南充高坪区嘉陵江畔农田及荒地生境的小型兽类多样性进行调查.投放有效铗日2760,捕获小型兽类318只,有褐家鼠(Rattua norvegic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小家鼠(Mus musculus)、灰麝鼩(Crodura attenuata)、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ttamipes)等8种鼠型小兽,分属啮齿目(Rodentia)鼠形亚目(Myomorpha)的鼠科(Muridae)和鼩形目(Soricomorpha)的鼩鼱科(Soricidae)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种群性比通过X^2检验,与1:1无显著差异.测得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1.606,Margalef丰富度指数R=1.215,均匀性指数J=0.535,生态优势度指数D=0.394.  相似文献   

4.
黄胸鼠的取食与贮藏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用活捕笼捕获黄胸鼠12只,以花生、油茶及假海桐为备选食物,在围栏条件下对黄胸鼠的取食及贮藏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胸鼠主要集中贮藏食物;与油茶等林木种子相比,黄胸鼠更倾向取食和贮藏花生种子;黄胸鼠在巢外取食的位置一般会位于巢穴与种子释放点之间的区域,这可能是回避捕食风险的反映,每晚在巢内也会取食部分种子;黄胸鼠夜取食种子9.28±2.79g,约占其体重的10%左右.因此,黄胸鼠对林木种子有一定的捕食压力,但对种子扩散作用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5.
1993年4月~1996年4月,笔者对雉鸡行为进行了3年的观察.结果表明,人工定向选择使驯养雉鸡摆脱了自然选择的压力,某些行为与野雉有了明显的不同,出现生长不足(驯化雉表现的某些行为模式较野雉少)或生长过度(驯化雉表现的某些行为模式加强)现象.人工驯养使雉鸡的警卫和逃避行为减弱,取食和产卵行为加强,雉鸡对人工环境的适应逐代加强.  相似文献   

6.
梁俊勋 《广西科学》1998,5(2):156-160
在45m2室内人工模拟自然条件下进行褐家鼠和黄胸鼠取食行为生态学特征的研究。观察结果显示,两种鼠对所提供的食物的日平均取食量和觅食时所付出的活动行为强度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日内的7时、15时和23时之间的摄食量和活动量的差异均极显著。当所提供的食物源有选择机会时,褐家鼠选择的平均取食量是玉米碎>稻谷>大米;黄胸鼠是玉米碎>大米>稻谷,无食物选择机会时褐家鼠的取食量是稻谷>玉米碎>大米;黄胸鼠是大米>玉米碎>稻谷。褐家鼠和黄胸鼠在寻找选择食物的过程中,通常付出的活动行为强度(量)是23时点>7时点>15时点。褐家鼠和黄胸鼠的取食行为特征表现可用“摄食时间+食物源+行为反应”的模式表示。同时指出鼠的取食行为与防治实践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2008年4—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嗣作了形态学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嗣分别在各样点之间存在明显的种群差异.对外形量度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合川东岸的黑线姬鼠种群与江北区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而四川短尾嗣在合川西岸与合川东岸的种群之间、沙区西岸与北碚东岸的种群之间差异显著,以上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研究初步说明嘉陵江对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嗣的种群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地理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行为观察和能量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常温下红嘴相思鸟的静止代谢率,平均耗氧率为(7.97±0.53)mL,O2/h·g,耗氧量与体重呈正相关.耗氧量的性别差异明显.对其行为观察表明,红嘴相思鸟属昼出性活动动物,取食、修饰、水浴等行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武夷科学》2019,(2):122-126
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PG)测定了荔枝蝽4龄若虫在寄主荔枝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荔枝蝽在荔枝上取食过程中产生了5 种波形:分别为NP波(非刺探波)、α波(刺探波)、β波(撕裂植物细胞波)、γ波(取食波)、δ波(取食结束波),但对不同品种荔枝没有明显差别,表明荔枝蝽对不同品种荔枝没有明显取食选择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荔枝蝽及其寄主荔枝之间的互作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笼养白头叶猴的食物选择和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笼养条件下白头叶猴觅食的行为序,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夏季和冬季的日食量,笼养白头叶猴的觅食行为序由探究行为,抢食行为,爬墙行为和进食行为等4步组成,除探究行为的持续时间在雌雄个体间有显性差异外,其他行为持续时间无显的性别差异,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不同,包括对某一食物的取食先后顺序,取食时间和取食量不同,雄猴和雌猴的日食量夏季分别为(659.3±136.3)g和(590.7±106.3)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法,测定了四川短尾 (nourosorexSquamipes)和中麝 (Cocidurarussula)的心脏、肾、骨骼肌、肝和脑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各组织LDH同工酶的区带数、各区带的迁移率,相对活力及亚基含量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四川短尾鼩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小型兽类.作者系统比较了四川省境内3个隔离的不同生态环境中四川短尾鼩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地理学变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所测量的36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盆东低山、丘陵区、岷山与盆东低山、丘陵区的四川短尾鼩种群已分别在24,26及3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逐步判别函数分析显示颧宽、眶间宽、上颌第三臼齿长、上颌第三臼齿宽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地域四川短尾鼩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此外,对引起四川短尾鼩头骨形态地理学变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种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雌虫取食以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饲料喂养组和蚜虫喂养组的取食量变化趋势相同,都是在羽化后几天内取食量急剧升高,然后逐渐减弱;并且蚜虫喂养组的取食量和取食指数都远大于人工饲料喂养组,约为人工饲料喂养组的3~4倍;而添加蔗糖的饲料2组的取食量要显著高于未添加的饲料1组,则证明了蔗糖对于龟纹瓢虫的取食具有促进作用;在相对生长率(RGR)和食物近似消化率(AD)上,蚜虫喂养组要显著高于人工饲料喂养组,人工饲料喂养组的食物近似消化率偏低,可能是由于饲料的营养配比不平衡,或是饲料中存在某些抗营养因子;而对食物利用率(ECI)和转化率(ECD)的测定发现蚜虫喂养组要低于人工饲料喂养组,这可能是低取食量的昆虫通过提高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来维持其生存的需要;实验还表明添加蔗糖可以显著提高食物的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同时对其体成分的研究表明:龟纹瓢虫雌虫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58.77%,15.93%和11.30%;雌虫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USFA)为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以油酸(1C18 n-9)为主要组成成分,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亚油酸(2C18 n-6)占的比例最大;在饲料中添加蔗糖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的蛋白含量,而在饲料中添加橄榄油则能显著提高龟纹瓢虫粗脂肪的含量;人工饲料组的USFA(平均为72.70%)要高于蚜虫喂养组的含量(58.00%),当添加0.5%的橄榄油时能显著提高USFA的含量,特别是油酸的含量增加明显,这与橄榄油中油酸含量丰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化学防治社鼠时的载饵和药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饲养条件下,鼠对各种载饵的取食差异明显,其喜食度为谷子>玉米>葵花>小麦.取食量和体重正相关.(2)室内饲毒显示,急性杀鼠剂的摄食系数为0.26~0.29,杀灭效果为100%;慢性杀鼠剂的摄食系数为0.57~0.65,杀灭效果为83.33%~100%.溴敌隆和甘氟是较理想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5.
各集团之间的取食行为比较表明,它们在取食行为上的分离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这一环境中资源空间。有些集团(如树干一侧干凿取一拾取集团)的取食行为表现为有较大的宽度,以更为广泛的方式利用环境资源,而有些集团表现为特化,这种类型集团所包含的物种一般比较少。研究表明,在构成东北山地次生林树栖食虫鸟类群落时,关键因素是物种之间的资源利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天鹅行为谱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行为谱的研究内容是行为型式(behaviouralpatterns)的描述,它的建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本文在对上海动物园自由生活小天鹅行为长达两年的观察基础上,对所遇见的主要行为用比较标准化的行为术语进行了定义、描述及分类.共区分和定义了32个行为型式,可分成静止、社会、梳理、取食、运动五大行为类型.上海师范大学校基金资助,上海动物园协助完成.  相似文献   

17.
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与核仁组织区的形成有关.次缢痕的数量、位置和大小是染色体的重要形态特征.现有的研究报道了台湾短尾鼩的染色体次缢痕多态性,其近缘物种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是否也存在这种次缢痕多态性还不清楚.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片法对成都地区的四川短尾鼩12个样本77个细胞进行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短尾鼩染色体组型为2n=48=2×16m+2×7sm+(X) m+(Y) sm,并发现四川短尾鼩的第21对和第22对常染色体上的次缢痕呈现数量多态性,其中10个细胞有1个次缢痕,50个细胞具有2个次缢痕,17个细胞具有3个次缢痕,这表明四川短尾鼩染色体次缢痕具有数量多态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染色体次缢痕多态性发生的原因及其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陕西蝮蛇二亚种血液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产蝮蛇二亚种──秦岭亚种(AgkistrodonhalysginlingensisSong)和短尾亚种(A.h.brevicaudusStejneger)血液形态学作了研究,鉴识了各类血细胞形态,并在两亚种间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行为频次和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两种不同指标,在动物行为研究过程中,发现行为频次与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为进一步检验以上结论对高原鼠兔行为研究的意义,文章采集了西藏地区的高原鼠兔取食行为和警戒行为的频次及时间分配数据,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行为中频次与时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作了形态学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分别在各样点之间存在明显的种群差异.对外形量度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合川东岸的黑线姬鼠种群与江北区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而四川短尾鼩在合川西岸与合川东岸的种群之间、沙区西岸与北碚东岸的种群之间差异显著,以上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研究初步说明嘉陵江对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的种群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地理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