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科技潮》2001,(11):24
顺义区地处京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接受首都科技辐射的优势。全区有空港、林河、三高三个市级开发区和六个区级工业小区,培育了以“三区两线”为主的2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群。200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3.3%,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6.2%,全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3.2%,高于全市0.7%。加强领导,为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顺义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财政、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组员的顺义区科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科技工作。使“依靠首都科技优势,实现资本的聚集和人才的聚集”思想在全区上下形成共识。制定和完善科技政策。促进全区科技工作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科技政策。仅近三年顺义区科委利用科技发展资金支持一批科技项目,运作资金总额达9278万元,培育出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科技创新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科技与经济》2008,21(1):59-61
2007年加拿大政府制定了《努力使科学和技术成为加拿大的优势》的科技创新政策,这个政策为未来加拿大政府科技决策提供了总体原则,反映了加拿大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的现实调整和未来方向。加拿大政府认为,政府应当在科技创新和发展中起到"掌舵"而不是"划桨"作用,私人部门应当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主力军。加拿大政府通过实施这一科技创新政策努力形成三方面优势,即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知识优势和人员优势。在分析加拿大科技创新政策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一、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缙云县委、县政府坚持对科技创新在政策设置上予以引导鼓励,在逐步完善政策机制和落实政策兑现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根据新世纪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制定相应政策,使高校科研工作得以快速发展,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善用专利制度,用专利保护工作为高校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提供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思路和手段,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一是抓紧制定加强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围绕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方向,抓紧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寻找新的定位,跃上更高的台阶,跻身世界经济强者行列,似乎成了台湾当局和各阶层共同关切的问题。综合社会各界人士提出的各种建议,较集中的看法是,大力培养科技人才,积极发展科技,是台湾今后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因此,台湾当局在目前岛内传统产业竞争力减弱,升级不易,而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科技产业又面临很多困难的局面下,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而对自己的科技政策作了适当调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欧盟科技政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失去了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西欧加强了在科技领域的合作,走出了一条联合自强的道路。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科技政策,并制订科研规划,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提高了欧盟的科技和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8.
黄兰芳 《广东科技》2008,(21):37-38
江苏省高度重视科技政策在科技工作中的作用,将科技政策与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并列为科技部门服务创新的三大重要手段。 2006年4月18日,印发了《江苏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6]53号)(通称“50条政策”,下同)。在“50条政策”中,有15条涉及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而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多达数十项。可见,江苏省运用税收杠杆助推科技创新力度之大。  相似文献   

9.
梁萍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6):8-8,19
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要是通过培育区域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型小企业聚集、对高科技小企业的定向培养,以及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完善的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培植区域税源的有效形式。如何在区域创新中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是摆在我区科技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城关区具有区位优势、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政策优势、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城关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通过中心建设把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所具有的潜能,转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王虹 《太原科技》2007,160(5):1-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从一家单纯的科研单位发展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关键在于能够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科技储备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  相似文献   

11.
1科技与人才的优势是南京吸引研发机构落户的有利条件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现代化的科技城市,对于知识和技术有强大的吸收、融合和开发的能力。南京的科技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地之一,是科技人才和科研机构的聚集地、科技知识和科技资源的主要集中地、科技优势和科技潜力的蕴藏地。据权威机构2002年发布的有关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估结果,南京总体综合竞争力列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地之后,居第六位,其中“科教和人才竞争力”位居前列,对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1年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科技环境的特点,提出当前区县科技工作应该遵循与国家经济环境相结合、与国家重大规划相结合、与重大科技政策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围绕提升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启动区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承接科技人员"下乡入园进企"、开展区域科技政策理论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科技工作在经历了2004-2005年的战略部署、2006年的战术布局,2007年将进入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科技部确立今年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力争在组织实施重大专项、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加强科技宏观管理等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市委常委会对’95南京科技年工作提出六条要求一、要进一步统一对’95南京科技年活动的认识全市经济要“抓住机遇、再上台阶”,必须充分发挥南京地区的科技优势,使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有500多所科研院所、32万科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科技环境的特点,提出当前区县科技工作应该遵循与国家经济环境相结合、与国家重大规划相结合、与重大科技政策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围绕提升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启动区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承接科技人员"下乡入园进企"、开展区域科技政策理论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各类高校2000多所,普通高校1200多所,具有巨大的人才优势、学科综合优势、技术创新能力和原始创新潜力、每年都有大最的科技成果产出。  相似文献   

17.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这是我们要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一个高度。目前,我们应从最公认的角度来理解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一个政策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更不是一个学术性的问题,它提出了一个建设国家的方向和政策的取向。对自主创新的认识,首先是一种方向。它强调的是,我们要用创新的思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创新。同时不排除学习别人,它是一种政策方向。要落实这个精神,我们就要有面临挑战和承担的勇气,而且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来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不必用学术的观点来剖析它,也…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科技已经成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成为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作者建议:加快我国社会公益类科技机构的改革,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焕发活力;国家不断加大对社会发展科技支持的力度;地方政府要把支持社会发展科技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国家和地方都要大力促进非制造业的发展和促进非制造业企业的R&D投入;国家要制定有利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学科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宣传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必须改变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应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科技宣传新模式,大力宣传科技成果,主动展现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水平,让社会真正认识到高校的科技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工作水平的提升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科技融合政策的变迁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结果和导向。基于2011—2020年39项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表明,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的嬗变,是从探索阶段的松散、多点式的初级特征到创新阶段的深层次、宽领域、多方向的系统性布局扩展的,政策内容从简单集中到类型多元,政策目标从相加、相融到深度融合,政策趋向从科技引领、产业主导到双轮驱动、民生为本转变。这些特征客观反映出政府决策关注点、政策结构、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预示着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政策将进一步以新发展理念统领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推动制度优势转化效率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