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孝文化是孝感最具特色的文化,为孝感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文章从理念战略、管理战略、形象战略三个方面论述了孝感孝文化名城建设的CI战略,并为孝感孝文化名城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孝感雕花剪纸是孝感地区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同时孝感是一个承载了深厚孝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孝感雕花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的起源、发展以及表现题材渗透了孝感地区独特的孝文化元素,同时体现了中国孝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一门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中国传统孝文化完美结合的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3.
中华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孝感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字命名的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孝子"中,孝感就有"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褥"的黄香,"泣竹笋出"的孟宗。他们的"孝行"与"孝德"一直影响着后人,并得到发扬光大。从2002年起,我们开辟了"中华孝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旨在倡导鼓励孝文化的研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孝感师专学报》2014,(5):F0003-F0003
设计说明: 孝感市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孝文化就是纵贯千年的一大主线。孝感的特产也很多,孝感米酒与麻糖更是远近闻名。本方案为一个以孝感米酒为主要特色的餐饮小吃场馆,设计中突出变出表现孝感的孝文化与雕花剪纸艺术,对空间界面与装饰细部做相应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张晓军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1):F003-F003
《孝感学院学报》将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办好"中华孝文化研究"这一具有 地方特色的栏目。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我们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应当吸收古今中外所 有文化的优秀成分,以适应时代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中华孝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已经积淀成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之流。 "孝"在历史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孝感孝文化艺术中大量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代表作和世代流传的艺术精品,以及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所表现的孝心、孝行,客观地印证了“孝感是董永故里”和“孝感是孝子之乡”。  相似文献   

7.
提起孝感市,首先使人想到的是一个多年来孝感立足的精神基石——孝文化。根植于孝感大地的孝文化是楚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民旗特色的华彩篇章之一。孝感市在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旅游事业的开拓中,  相似文献   

8.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1):F0003-F0003
2006年12月20日,由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与孝感市《孝文化研究》编委会联合主办的孝文化与和谐社会研讨会暨“中华孝文化研究征文评奖活动”颁奖大会在孝感学院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儒家传统观念认为,"孝"至少应包含尊敬父母与赡养老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儒家所倡导的孝道伦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这一时期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孝先于忠、避讳的盛行和孝感故事的兴起等,成为该时期孝道伦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鲜明特色。由于统治阶级对"孝"的提倡以及法律上的强制规定,儿子供养老人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形成了供养型家庭。  相似文献   

10.
《孝感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
时贤聚孝乡,宏论扬孝道。2009年10月16—17日,“中国·孝感‘孝文化与科学发展观’国际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孝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孝感学院承办。这是自2007年以来在我校召开的第三届孝文化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孝文化不仅具有传承孝德、教化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而且可以“以文化商”,具有孕育和生长经济产业的功能。将孝文化开发为产业集群需要有科学的战略与规划。目前孝感市在孝文化产业集群开发上还存在着缺乏战略规划等问题,需要实施孝文化产业园带动战略,产业和区域整合战略,品牌提升战略和科技推动战略等四大战略,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行业和人才等四个因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孝文化的孝感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经济条件下,城市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城市竞争的战略重点。孝感市具有浓厚的孝文化底蕴,以孝文化为基点,培育孝感市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孝感市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培育孝感市文化软实力应以孝文化为基础,塑造特色城市文化和城市品牌形象;发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产业;弘扬孝道,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构建和谐城市;加强政策引导,形成城市文化保护机制等方面为重点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然而,当前社会出现了孝道式微的现象,不孝行为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孝道失去了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传统孝道自身的缺陷与孝道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孝道危机的重要因素.解决当前孝道危机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对传统孝道进行现代转换,广泛倡导新的孝道观念,切实加强孝道教育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本文以元代辑录的中国二十四孝故事的发生地点、时代、人物背景等为素材,分析了二十四孝故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二十四孝故事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汉代和魏晋时期,其次是春秋时期.空间上,集中在山东和河南两省.最后得出引起孝道地域变迁的地理原因,即孝道随着经济和政治中心而发生传播和地域变迁,明显受到战乱和朝代更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无疑也是当前重建孝道的重要理论资源。《孝经》的孝道思想主要由孝道理论依据、孝道宗旨、孝道规范等三大方面构成。关于孝道的理论依据,《孝经》不仅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而且还从人性的方面对孝道根据进行了论证;关于孝道宗旨,"孝治天下"是《孝经》孝道思想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而以孝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以孝道教化为基础的,并且提出以刑罚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真正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经》的孝道规范,分为"事亲"的基本规范与"事君"、"立身"的泛化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与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与孝相关的议论性散文主要侧重对孝进行理论性诠释,揭示了什么是孝和怎样行孝的问题。古代与孝相关的诗歌、小说、戏曲和部分记叙性散文主要是通过塑造孝子形象对孝进行文学性诠释,其中一部分作品以史实为据塑造孝子形象;另一部分作品则通过虚构塑造孝子形象。这两类孝子形象对孝的文学性诠释都异曲同工地与古代议论性散文对孝的理论性诠释相吻合,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对孝的完美诠释,这种诠释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潘小慧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1):10-13,20
“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从古至今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一种“(伦理)德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孝”的适当地位是在“家”文化底下的一环,“孝”的合宜内涵包括“爱亲”、“尊亲”“顺亲”和“事亲”。从哲理的角度探讨21世纪的新“孝”道之可能或可行面貌,应当以西方哲学诠释人际关系的合理因素“友爱”,并把它作为当今建构新孝道的核心理念与要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孝德在近代衰落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从其起源看有两层最基本的含义:一是对生命的敬重;二是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并且这种孝的特征是以“父义”为前提的,具有双向性。但在封建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孝”逐渐走向了这两层含义的对立面,因此在近代受到批判,并逐步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这个以儒学为本的文化环境中,孝是深深影响中国人心理特质的一种文化。因此,探讨中国现代文化巨人鲁迅对孝道的理解和践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鲁迅对封建孝道进行了猛烈批判,呼唤中国的新人从封建孝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达到思想的觉醒与解放及行动的合理与自由;鲁迅对家庭中父与子、母与予以及几代入之间情感关系有着清晰的论述,其意在主张建立合理的家庭伦理思想观念体系。他认为爱是家庭维系的动力,同时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为家中长子,鲁迅于行动中尽力履行孝道,其孝行反映出鲁迅作为成长于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心灵危机以及行孝之艰难。  相似文献   

20.
起于印度文明之佛教,其教理颇含有与中国固有文明相抵牾处,尤以孝观最与中国固有观念相扦格,故其初至中国,中国排佛论者率多以"不孝"为口实而攻讦,释子为摆脱困境,为中国士庶所接受,故以四途大力发展孝论:一为比附儒典及创作伪经,二为译出及改造佛教孝经典,三为创作孝论,四为展开民间宣孝活动.经此种种努力佛教之孝论终为中国社会所普遍接受,且与儒家共同深化了中国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