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裙带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t)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使用海螺酶(sca snail enzymes)和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酶解裙带菜细胞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地分离成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2、实验表明,氯化钠可作为分离裙带菜原生质体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的渗透剂。3、荧光增白剂染色镜检法可作为鉴定裙带菜原生质体的一种辅助方法,并适用于原生质体再生壁的观察。4,光照(2000-2500Lux)能促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含有蔗糖(W/V,1%)的培养液有助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5、分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经培养,已能长成幼体。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拆合技术是在细胞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本课题选择高产酒精的K氏酵母和具有淀粉糖化能力的黑曲霉进行拆合研究,以期形成核体/胞质体一原生质体,核体/胞质体—核体/胞质体等多种类型的融合子,实现远缘杂交。本文深入研究多种因素对K氏酵母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添加了牛血清白蛋白,聚乙烯吡咯烷酮;酵母细胞壁合成前体物以提高原生质体再生能力,当原生质体形成率>95%时,再生率最高达58.6%。此外,本文初步研究了酵母原生质体的分部拆分。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7):1079-1082
为进一步改善绣球菌栽培特性、提高栽培产量,对绣球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绣球菌原生质体再生量为指标,对等渗剂、酶反应温度、pH和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2%的溶壁酶溶解绣球菌菌丝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是,以0.6 mol/L蔗糖为等渗剂,在30℃、pH值6.0环境下反应3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的再生量为11 850个/mL.  相似文献   

4.
细胞融合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生物工程技术之一,而细胞融合的主要关键步骤之一是酶法脱壁制备原生质体。早在1958年Romano等报导链霉菌属中一些种的细胞壁可以被溶菌酶溶解,Douglas首先用溶菌酶从链霉菌菌丝制备出原生质体,并用对噬菌体吸咐及血清学试验证明细胞壁确实溶解。随后Okarishi等研究了链霉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成细胞形态的条件。但由于不同的微生物之间的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有所不同,以致使它们对溶菌酶的敏感性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从而使溶菌酶在细胞融合中的脱壁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前面两文已证明,激活剂LIA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商品混合酶酶解的方法,研究了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头孢霉、粗糙脉孢霉、紫色红曲霉、白地霉、凤尾菇、冬菇、平菇等10种13株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对这些真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证明所得到的制备物确实为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实验表明,用商品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等配制成的混合酶液,可成功地从上述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的丝状真菌菌丝体制备出原生质体.实验还说明,巯基乙醇对多数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不是必需的.在所有供试菌株中均观察到由原生质体直接长出菌丝及由原生质体先形成酵母芽链状再长出菌丝这两类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6.
壁的再生是原生质体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是建立在代谢基础上的。前文我们已报道了再生壁形成中,EMP(糖酵解)和HMP(戊糖支路)呼吸途径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TCA(三羧酸循环)途径尚未研究。本文系报道应用TCA呼吸途径的抑制剂丙二酸钠对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选择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片为材料,按前法分离叶肉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培养按前法进行。丙二酸钠附加于NT培养基中,经高压灭菌后接种。检查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用荧光增白剂VBL染色荧光法。细胞面积的计算按前法。  相似文献   

7.
葡萄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花药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附加5%纤维素酶(OnozukaR-10)和0.5%蜗牛酶的混和酶液中分离,获得大量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分离的原生质体在附加2mg/L 6—BA和0.5mg/L 2,4—D的改良B_5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原生质体能再生细胞壁、生长和分裂,形成了较大的细胞团。  相似文献   

8.
洁霉素产生菌不论生长在含有甘氨酸的S培养基或不含甘氨酸的S培养基的菌丝中,其细胞壁均可被溶菌酶溶解而释放出原生质体。甘氨酸浓度为1.0%破壁效果最好,溶菌酶的作用浓度以2.5mg/ml为最佳。原生质体在Hb培养基上能够很好地再生。用P培养基配制的40%(w/v)PEG1000溶液,能有效地诱导洁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重组频率达6.7%。  相似文献   

9.
一株耐盐性酵母的原生质体化及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株耐盐性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的原生质体化及再生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0.5 mg/mL(10 unit/mL)细胞壁溶解酶zymolyase20T在1.0~1.5 mol/L山梨糖醇渗透压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内,原生质体化率可达99%以上,再生率在2%~11%之间,而且用磷酸钾缓冲液比用Tris-HCl缓冲液再生率高.在山梨糖醇浓度1.5 mol/L,zymolyase20T浓度0.5 mg/mL,磷酸钾缓冲液0.1 mol/L(pH6.0)时,30℃、60 min,再生率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omineanum Schwabe)转化体系,选用禾谷镰孢菌株F128为受体,分别用裂解酶、蜗牛酶、崩溃酶、纤维素酶、几丁质酶消化该菌细胞壁,都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其中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崩溃酶,而且以5g/L浓度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消化3.5-4.5h即可获得相当数量的原生质体,菌量的加入以每毫升酶解液中加入20mg湿菌性产生的原生质体最多。所制备出的原生质体的再生方式至少有2种。  相似文献   

11.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湘鄂西土家族490个样本的身高资料,对其遗传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应用样本作了二元回归分析,并建立了湘、鄂西土家族男、女子代身高与亲代身高遗传回归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黄瓜花叶病毒的侵染扩散及病变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镜下观察黄瓜黄叶病毒的侵染扩散部位发现:病毒粒体入侵细胞及复掣一子 体的扩散同烟草花叶病毒一样是以整体形式向细胞壁靠拢,附着,并通过胞间连丝进入易感细胞,同时还发现少量病毒粒体似有直接穿过胞壁入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部位及细胞病理变化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电镜下观察了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烟叶后,病毒粒体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及病变细胞的超微结构,从粒体的侵染部位分析病毒粒体的入胞及其子代粒体的扩散是以整体形式向胞壁靠拢、附着,随之胞壁凹陷将病毒包夹入细胞内, 也有少许病毒粒体是通过胞间连丝进入易感细胞,同时还发现似有病毒直接穿进胞壁入胞的现象,伴随着病毒的侵染,叶片细胞发生诸如片层松散、空泡化、结构肿胀瓦解,此外,还出现了胞核不正常、染色质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本文以元代辑录的中国二十四孝故事的发生地点、时代、人物背景等为素材,分析了二十四孝故事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二十四孝故事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汉代和魏晋时期,其次是春秋时期.空间上,集中在山东和河南两省.最后得出引起孝道地域变迁的地理原因,即孝道随着经济和政治中心而发生传播和地域变迁,明显受到战乱和朝代更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复合鲫血细胞DNA含量的测定,探讨了其倍性和产生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显示,复合鲫的DNA含量明显多于母本种彭泽鲫的DNA含量,且所测14尾中多数个体的DNA含量超过或接近四倍体的DNA含量,少数个体的DNA含量介于三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推测多数复合鲫个体为复合四倍体异育彭泽鲫,其染色体组包含母本彭泽鲫的全套染色体和父本单倍染色体组所产生的子代,少数个体可能为非整倍体.  相似文献   

17.
张丽君 《科技信息》2009,(13):233-234,248
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当今社会必须重视孝道的弘扬,从情感培养到孝道理念的渗入,从课堂教学到社会文化氛围的熏陶,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促进孝道的教育,使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使家庭温馨、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孝感孝文化艺术中大量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代表作和世代流传的艺术精品,以及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所表现的孝心、孝行,客观地印证了“孝感是董永故里”和“孝感是孝子之乡”。  相似文献   

19.
对普通丝瓜种子和幼苗进行磁处理后,子代发生了性状变异,通过选育新种质和累代磁处理,在子二代表现出瓜长、个重、结实率高的新特性,磁处理明显地起到了改良本地普通丝瓜品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初形态的儒家从孝德的层次和境界、行孝的标准和原则以及孝德与仁德、孝与忠的关系角度入手,将"孝德"从个人、家庭领域扩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从而使它成为一个丰富和完整的伦理概念。从孔子到董仲舒,"孝德"思想在理论层面上,由伦理向哲学转变;实践层面上,则由道德规范向意识形态转变。与此同时,它也遭到了不同方面的批评。对儒家孝德思想进行合理诠释和定位,不仅需要正确认识上述的两种转变,还需要从孝德自身的内在逻辑中来对其进行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