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美的物化技术溢出对中国产生的中性技术进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TAP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通过从美国进口获得技术溢出的机制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地区之间的相对贸易量和地区之间结构相似性决定了物化技术溢出的大小,北美三大产业技术溢出均能促进中国产生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中只有第三产业对中国对应产生的产出有促进作用,对中国第一、二产业的产出作用增长的正负效应稍模糊,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与FDI的技术溢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6个国家11年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国外R&D溢出通过国际贸易这一渠道对中国的技术进步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即吸收国外R&D技术溢出必须与一定的国内研发水平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吸引和利用国际技术的溢出效应是促进一个国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国际贸易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国际贸易与FDI对一国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国际贸易、FDI为传递渠道的技术外溢通常称为物化型技术溢出,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北美和日本对中国物化技术溢出的有效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对比分析了由北美和日本到中国的物化技术溢出的有效性,假设技术知识通过贸易传递,贸易产生知识溢出,出口地区的技术创新由此传输到进口地区,进口地区的知识资本由此得到提高,中国能否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取决于吸收能力及其与出口国或地区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论文采用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入学年取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率来表示吸收能力和结构相似性。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源于日本的技术溢出的利用能力(0.3228)大于源于北美的技术溢出(0.1873)。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4—2014年我国服务业省际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研发投入强度和法律保护作为地区吸收能力的衡量指标,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中国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4个指标衡量的吸收能力对服务业FDI技术溢出皆存在门槛效应。当转换变量所代表的吸收能力跨过门槛值之后,服务业FDI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同地区的服务业FDI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国际R&D溢出的主要渠道之一,母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影响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运用中国1991-2010年的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R&D溢出能显著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对外直接投资R&D溢出渠道是中国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效应有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内研发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与OFD1渠道R&D溢出的协同效应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作为促进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高校提供的科研人才及成果等多种创新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科技园得以顺利开展孵化活动的基础条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依托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和熵值法分别评价2014年—2018年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和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运用混合回归模型探究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对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及空间异地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1) 研究期内,仅东部地区的孵化效率一直大于1,实现了DEA有效,北京、江苏和广东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也实现了DEA有效,多数省份的孵化效率偏低,且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高效率区主要由东部沿海、中部少数省份组成,东北三省和中部多数省份多位于中效率区,低效率区大都由西部省份组成.2) 各省级区域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似的特征,北京、江苏和上海的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一直处于较高等级,大部分省区市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呈现先稳步增长,后有所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3) 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对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大学科技园空间扩张分析结果表明,依托较高技术创新溢出能力高校的大学科技园,更容易实现辐射异地发展,助力科技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8.
企业对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的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对知识溢出的吸收受到企业本身学习能力、学习机制、研发活动以及企业所在区域的文化水平、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分成三类指标,建立了估计企业吸收能力的经验模型,并以我国各省省会的相关数据检验了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的情况,结果显示出与实际经济指标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9.
张翼 《科技与经济》2021,34(6):11-15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溢出对CO2排放影响的结构变化,进而分组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创新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减排效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溢出只有超过门槛值才能形成显著的总量减排效应;当人均实际GDP超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溢出会显著促进碳排放的降低;绿色技术溢出在高收入高吸收地区发挥的减排效果最好,对于高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创新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对于低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减排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翼 《科技与经济》2021,34(6):11-15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溢出对CO2排放影响的结构变化,进而分组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创新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减排效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溢出只有超过门槛值才能形成显著的总量减排效应;当人均实际GDP超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溢出会显著促进碳排放的降低;绿色技术溢出在高收入高吸收地区发挥的减排效果最好,对于高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创新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对于低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减排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完全信息下基于知识溢出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混合知识溢出的概念,研究在混合知识溢出下同行业双寡头间的合作行为.采用博弈论方法,以AJ模型为基础,对双寡头在生产市场上竞争而在研发活动上选择合作或不合作的行为.提出了3个阶段的研究模式:选择研发投资;选择可控的知识溢出水平;选择产量.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并对双寡头在研发上合作和不合作两种情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双寡头研发合作时会产生最大的知识溢出水平;双寡头单独研发会产生最小的知识溢出水平;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成果、产量及利润都比不合作时要高.  相似文献   

12.
0 IntroductionInthispaper,wedonotaddressproblemssuchashowfirmsmanagetoimplicitlyorexplicitlycoordinatetheirresearchef fortsandhowtheresearchinformationissharedbytheparticipatingfirms (seeRef.[1,2 ]) .Instead ,wewanttoinvestigatehowfirmsdeterminetheir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受到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企业吸收知识的能力,企业转化知识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所在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通过探讨这些因素,界定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并归纳其主要特点,整理出分析框架。最后,将评价因子分为五类指标,进而建立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的测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协作研发、研发费用支出和产品市场竞争三个方面的三阶段博弈.认为企业间是否开展协作研发取决于其研发收益,当协作研发收益大于竞争研发收益时,企业才会有动机开展协作研发.同时模型中还引入了研发溢出参数、产品的替代系数、研发路径等因素对企业开展协作研发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协作研发博弈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协作研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垂直性R&D合作的成本分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D的垂直溢出提高了厂商的R&D水平,垂直的R&D合作促进了整个产业的研发投资。以各厂商从R&D投资中所获得的利润增量占总利润增量的比例作为各厂商成本分担比例,考察了上下游厂商成本分担比例和R&D合作后上下游厂商净收益与垂直R&D合作体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上游厂商R&D成本分担比例随着参与合作的下游厂商数目k的增大而增大,下游成员厂商R&D成本分担比例随k的增大而减小,但是上游厂商净收益随着k的增大而增大,下游成员厂商净收益随着k的增大而减少,因此,上游厂商所确定的R&D最佳合作规模大于下游成员厂商的R&D最佳规模。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进口贸易的外溢技术知识存量的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回顾了具有代表性的CH、LP及FFG系列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溢出国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改进的SC模型;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对四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LP与SC模型的计量结果可以作为进口贸易溢出的技术知识存量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7.
结合以往对技术同化能力的不同定义 ,本文把技术同化定义为技术选择、技术吸收和技术应用的三阶段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基于R&D的技术同化能力的培育的双螺线模型以及技术外溢对企业技术同化能力培育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为技术和实践活动中的经济、社会、生态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发明思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本文选取福建省为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对象,应用动态数列法、对比研究法和层级分析法,探索省域科研成果、创新指数、研发成本和平台等创新要素的效用,分析福建省创新能力存在基础研究不足、研发成本粘性高、创新效率下滑和平台共享功能未有效发挥等瓶颈,提出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强化研发成本控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进共享平台建设等带动区域创新能力进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药研发集中体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和新进展。当前,药物研发相关学科交叉日趋紧密,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提升药物研发效率的同时快速革新疾病的治疗手段。从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新药来看,生物技术药物发展异常迅猛,突破性疗法认证推动药物创新,临床上未满足的需求成为行业的追求目标。本文回顾2017年新药研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和研发热点,展示新药研发新趋势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