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NOAA/AVHRR数据地学评价的基础上,面向遥感影像模式识别,对内蒙古地区1992年4月~1993年3月和1995年2月~1996年1月的10d合成、1km空间分辨率NOAA/AVHRR NDVI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集进行月合成与主成分变换处理,为遥感影像模式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2.
以PCA,ICA为代表的多元统计监测方法总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前提假设,如果不考虑它们的适用条件盲目选择监测算法,则可能给出错误结论,增加故障误报漏报的概率.针对理论方法在应用时面临的条件限制问题,在无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数据特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参数寻优并逐步剔除线性相关变量组的方法,实现多变量过程线性非线性的自动判别.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根据数据特点及各算法的适用条件自动选择适当的监测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1998—2008年山东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山东省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山东省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增加;农业发展与结构、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人口、生态因子、生活水平、建设性投资和粮食安全保障等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区LUCC的主要驱动力;气温、降水等自然因子对区域LUCC也有一定影响,但作用相对较小。通过研究有效揭示了山东省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了1998—2005年重庆都市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重庆市都市区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庆都市区耕地、未利用土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增加;农业发展与结构、经济发展、农业技术进步、人口、生活水平、建设性投资和粮食安全保障等社会经济因素是该区LUCC的主要驱动力;气温、降水等自然因子对区域LUCC也有一定影响,但作用相对较小。通过研究有效揭示了重庆市都市区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核主成分分析中,给每个训练数据赋予一个置信权重,将训练数据视为样本空间的模糊点,研究了基于模糊点数据的核主成分分析.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异常点对主成分的影响.同时,该方法也为数据先验信息的利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汶川地震灾区植被覆盖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MODIS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植被覆盖估算像元二分模型,分别计算汶川地震灾区2008~2015年共8个时相的植被覆盖度,以此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汶川地震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地震后植被逐年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地震灾区平均植被覆盖度在震后显著降低,其降低程度与地震烈度呈正相关,截至2015年,灾区平均植被覆盖度恢复至地震前水平.不同烈度区植被覆盖变化速率和构成具有差异性,总体表现为烈度9°区恢复速度最快,7°区恢复速度最慢,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对发展遥感植被覆盖监测理论,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恢复、灾害评价与水土保持等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行星反照率与地表反照率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表太阳总辐射观测数据,建立了利用NOAA/AVHRR数据估算地表反照率的模型.对每一幅卫星影像,分别确定了模型中系数a、b的值,并据此计算了卫星成像瞬间的地表反照率.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地表反照率计算模型估算的月平均地表反照率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福建省的地表状况. 相似文献
8.
9.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大尺度的区域研究中,利用遥感数据与方法分析植被的覆盖变化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连续近20年(1982-2000年)从 NOAA/AVHRR数据中提取的植被覆盖度指数,按不同植被覆盖度的指标,采用分区分类法对中国西部干旱区进行了分类,得到植被分类结果图,提取了各类植被在每个年度的面积数据,显示了各类植被面积变化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干旱区各区域相同植被类型的变化状况不完全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北疆地区无植被覆盖类型面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南北疆在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中、高覆盖度植被减少,即在绿洲与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植被面积减少,柴达木盆地荒漠面积增加,森林、草甸类植被面积减少,表现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综合各区各类植被的变化来看,在平原区荒漠无植被区是稳定的(与其总面积相比),绿洲也是西部干旱区较稳定的植被类型,而且是不断扩大的植被类型。人类活动已是西部干旱区、平原地区植被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二者之间的过渡带类型的植被,尤其是中、高覆盖度植被的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10.
极轨气象卫星NOAA AVHRR数据的高精度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极轨气象卫星 N O A A A V H R R 数据的高精度定位,提出了一种从直接定位、导航定位、几何精校正三方面综合考虑的方案。该方案通过建立精确的卫星运动轨道模型、卫星摄动模型,采用对称椭球体的地球形态模型和融入卫星姿态的地面扫描点位置的计算方法,使直接定位精度达到3 个像元。通过定量分析影响导航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融合卫星时间漂移校正、调整卫星轨道根数和估算卫星姿态偏差的导航定位新算法。在导航定位和几何精校正中,利用具有足够定位精度的1∶100 万数字地图数据和高分辨率 Landsat T M 图像,提取地面控制点和控制块,使 A V H R R 数据导航定位精度达到1 个像元,几何精校正定位精度达到05 个像元 相似文献
11.
以纳雍县1992年、2000年、2008年3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ERDAS、ARCView、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纳雍县16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2年到2008年期间,纳雍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有林地和疏林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都呈增加趋势,水田和荒草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水体基本无大的变化,旱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大量增加、政策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等等。 相似文献
12.
城市适宜度的提出一方面源于目前城市发展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源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目标,其研究角度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城市微观地段或城市某个层面的城市适宜度研究;另一类是把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进行适宜度的分析,为把城市作为一个巨系统,即需在分析城市适宜度的概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城市适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选取江苏沿江8市,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城市适宜度,评价总得分依次顺序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泰州和南通,其中前4位都位于长江南岸,其经济基础雄厚、具有较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而江北的扬州、泰州、南通等则相对得分较低,反映了江苏沿江城市适宜度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我国制造业产业实际情况,提出7个评价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的指标;基于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种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模型,并对我国29个制造业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科学、合理地反映我国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1-2011年间MOD13Q1-NDV I以及TRMM 3B43月降水数据,分析肯尼亚地区11年来植被NDV I与年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肯尼亚地区植被NDV I总体上呈轻微下降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3.90%的地区植被NDV I显著增加,15.53%的地区NDV I呈显著减少.肯尼亚地区年降水量总体上呈轻微下降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3.29%的地区年降水量呈显著或低度增加,19.05%的地区年降水量呈显著或低度减少,77.66%的研究区域年降水量基本无变化.肯尼亚地区的植被NDV I与降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93.50%的区域植被NDV I和降水呈正相关,有41.67%的地区呈显著水平以上相关,6.50%的区域植被NDV I和降水呈负相关,仅有0.35%的地区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居群观察和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五味子属的14种植物的39个分类性状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五味子属植物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团蕊五味子和重瓣五味子——团蕊五味子群和重瓣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第二类为大花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大花五味子群的两个代表类群;第三类包括其它所有类群,该类又可分为三组:(1)五味子——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2)二色五味子——少蕊五味子群的代表类群;(3)中华五味子群的8个类群.基于聚类分析结果,提出了包括3亚属(即多蕊五味子亚属、五味子亚属和团蕊五味子亚属)和3组(即中华五味子组、五味子组和少蕊五味子组)的新分类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支持将华中五味子、滇藏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小花五味子等归并为东亚五味子的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落叶习性、下表皮角质条纹、花托膨大否、花单生否、上表皮有无气孔器、花托伸长否、雄蕊数、花药开裂方式、上表皮细胞形状、上表皮垂周壁式样、花粉萌发沟等性状的分类学价值较大,可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并据此编制了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创意城市创意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已有的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文化创意能力、技术创意能力、产业创意能力、管理创意能力和城市创意支撑能力5个方面,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创意城市的创意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文化创意能力、技术创意能力、创意支撑能力、管理创意能力、产业创意能力5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这一种客观的评价方法,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2个创意城市的创意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创意城市的创意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实力雄厚,创意人才聚集,属于创意能力强的城市;杭州、天津、武汉、大连、西安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科技创意能力不如一类城市,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属于创意能力较强的城市;青岛、宁波、济南、广州、重庆政府的引导、扶持力度不足,创意支撑能力较差,属于创意能力较弱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18.
对聚合生产过程中的操作变量进行主元分析,提取过程变量的主要特征,建立主元模型,可实现对多变量过程数据的压缩.在不减少原信息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有效地去除了测量噪声.将主元分析应用到聚合反应生产过程故障诊断系统中,大大减少了监测变量个数,能够实现对过程状态的有效监控;异常状态可根据变量对统计量贡献值的大小来确定故障源. 相似文献
19.
黑河上中游流域植被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黑河上中游流域1999—2010年SPOT NDVI旬数据及气温、降水旬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时滞互相关法,对研究区内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9—2010年,黑河流域上游植被覆盖状况优于中游,中游除张掖市及酒泉市存在人工植被外,其他区域基本不存在人工植被;2)在1999—2010年间黑河上游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均表现出明显退化趋势,中游流域的植被整体表现为轻度退化;3)黑河上中游流域的植被受气温的影响大于降水,而对降水的响应更为迅速.不同类型的植被对气温、降水的响应速度不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