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玲玲:最近,我国成功地将两颗科学试验小卫星送入太空。请问这次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 老博士:这次将“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小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小卫星研制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小玲玲:发射这两颗小卫星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小玲玲:听说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地撞击了月球,是吗?老博士:是的。“智能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成功地撞击月球“卓越湖”的火山岩平原,结束了它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了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小玲玲:这次撞击会不会伤害月球?老博士:不会  相似文献   

3.
“勇气”号和“机遇”号分别于2004年1月4日和25日成功登陆火星,这对被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亲切地称为机器人“地质学家”的火星探测器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火星探测之旅,这在全世界掀起了火星探测的热潮。  相似文献   

4.
“猎兔犬2”号、“勇气”号、“机遇”号,在全世界掀起了空前的“火星热”。很早以来,火星就在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幅1939年的漫画:火星上的两个小精灵,正在用一架望远镜观察地球。他们看见了什么?———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法西斯分子,正在地球上共同挥舞着屠刀!这正是当时“地球人”处境的写照。也许在火星小精灵看来,人类的所作所为挺可笑的———他们自诩为万物之灵,却总有人在屠戮同类。一次世界大战不够,还要再来第二次。不知这幅漫画出自中国或外国哪位艺术家之手。它登在《世界知识》第十卷第一期,即1…  相似文献   

5.
院士箴言     
老博士:正因为能源有限,所以科学家作了巧妙设计:让“新地平线”号在大部分飞行时间里处于“休眠”状态。但要求它每周向地球报告一次自己的身体情况。科学家还将每年“唤醒”它一次,对其设备进行检查。小玲玲:科学家想得真周到啊!那么,“新地平线”号何时才能返回地球?老博士:  相似文献   

6.
中国机器人     
小玲玲:如今,国外已研制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我国机器人的研制情况怎样?老博士:机器人技术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人奋起直追,如今中国机器人已是风华正茂,正在许多领域大显身手。小玲玲:能举个例子说说吗?老博士:就拿仿人机器人“汇童”来说吧。在不久前举行的国家“十五”  相似文献   

7.
小玲玲:听说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造太阳”,请问什么叫做“人造太阳”?老博士:“人造太阳”实际上是一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由于它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靠氘、氚不断发生聚变反应释放能量)而被形容为“人造太阳”。小玲玲:我国有这样的装置吗?老博士:当然有。在安徽合肥科学岛,中科院就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如右下图),它的专业名字叫“托卡马克”。小玲玲:为什么要造“人造太阳?”老博士:这是因为人类能源消耗在快速增加,我们今天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再有一百多年就要用尽,而其他能源又难以接替上。“人造太阳”又叫…  相似文献   

8.
小玲玲:听说大连将建一条永磁悬浮列车线路,是吗?老博士:是的。我国计划在大连修建一条3公里长的永磁悬浮线路,这将是我国第一条永磁悬浮列车线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小玲玲:什么是“永磁悬浮”列车?老博士:要理解“永磁悬浮”列车,得先了解什么是磁悬浮。磁悬浮是一种  相似文献   

9.
火星探路     
有过几番成败1962年,苏联人首次向火星发射空间飞行探测器“火星1号”,尽管发射失败,却引发了六七十年代苏美两国进军火星的竞赛。1964年~1965年,美国发射两枚飞近探测型火星探测器“水手3号”和“水手4号”,后者首次成功地在距火星9920公里的宇宙空间拍摄并发回22张显示火星地貌的珍贵照片。画面显示,火星表面有众多环形山,恰似月球,也是一片死寂。1969年,美国连续向火星发射飞近探测器“水手6号”和“水手7号”,在距火星表面仅3000多公里的宇  相似文献   

10.
小玲玲:听说四川有座城市叫雅安,那里老是下雨,像“天漏”似的,是这样吗?老博士:是的。那里是世界上罕见的“雨城”。一年365天,雨日就有210多天,雨量还大,并且夜雨多,70%的雨发生在夜间。小玲玲:雅安为什么会“天漏”?老博士:根本原因是那里的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首先,是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