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意”与“笔”的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研究探讨的中心。从绘画创作的过程来看,张彦远所提出的“意在笔先”和“画尽意在”的命题,是对绘画创作过程之始、之终的概括和总结;除此之外,“意”与“笔”的关系贯穿于整个绘画创作的过程之中,即“意在笔中”,这是对绘画笔意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标志是通过形象符号传达明确信息的媒介。本文对标志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阐明了现代标志设计应该力求“言简意赅”,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有三种设计途径:即“一形多意”、“一形一意”、“意在形外”。  相似文献   

3.
书法与诗歌,是南北朝两朵瑰丽的奇葩,二者关系甚密。南北朝书法兴起于秦汉魏晋书法的基础上,其创作,北朝尚碑,故碑书尤兴;南朝禁碑,文人习书,仅在尺素之间,故隶草盛行。其书法之美趣为“力”、“韵”、“意”,这既是他们书法创作的追求,也是他们用来衡量书法优劣的标准。南北朝诗人得此美趣之后,致力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关的创造,并灵活处理了三者之关系,打通了书法同诗歌之关节。  相似文献   

4.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芙蓉出水”的美被认为是一种高品级的美感形式。本从主体心性的空灵、充实和艺术表达的深遥、意远两个方面阐释了“芙蓉出水”的美之美学内涵,以期对审美创作和审美欣赏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篇涉及词汇训诂与书法理论的争鸣文章,针对侯文“新释”提出辩驳,认为侯文把“笔软”理解为“软毫笔”,“奇怪”理解为丑陋,不合规范既违背了蔡邕《九势》意旨,也与历代书家的理论不相吻合,侯文所谓“新”非创新,而是标新。  相似文献   

7.
高宇琪 《甘肃科技》2004,20(2):171-172,174
中国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反映 ,从主观上要反映出画家的意 ,从客观上要表现物象的神 ,这便是中国的“传神论”和“写意论” ,如顾恺之的“传神论” ,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 ,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生画尽意在”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当推顾恺之的“传神论”。究竟“神”是什么 ?它对中国绘画及绘画理论的发展有什麽特殊的意义呢 ?顾恺之的早期“传神论”主要有那些观点和艺术主张 ?地位和作用如何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毛锥子论     
中华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同时便产生了毛笔。中国毛笔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传承媒介和文化符号,毛笔的制作和使用影响、推动了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流变。历史铭记着制笔工匠的业绩,也直面文人墨客对中国毛笔的钟情。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不了解中国毛笔,也就不了解中国书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起源于音乐的抒情文学,宋词最根本的艺术特性就在于以委婉之笔,抒内心之思,体现出“言长”的艺术特征。宋词的音乐性、宋代的时代风气和社会习俗以及词人的创作动机和审美心理,决定了宋词的艺术风格必然是“以婉约为宗”。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把书法和汉字划上等号,有损于书法的艺术旨趣和创新,强调书法别于汉字,不利于书法的理解和普及,书法的艺术体现和应用的“信号”(汉字)之间是互为关联,互为因果的,书法应以应用汉字为直接载体才能体现书法家的艺术理想、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疾涩是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生命之所在,疾涩线条的节律性使中国书法被称为“时间的艺术”从而别具一格,疾涩线条的韵律感确立了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画的最根本之点,疾涩的不同侧重产生了书派风格之差异,疾涩既是技法术语又是艺术审美范畴,它是中国古公款宇宙生命和运动变化的感悟和认知;无论是疾是涩,都是力、势、气三有机统一并发生变化的结果。“疾势涩笔”和“迟中见速”本质上就是阴阳合和“之道。  相似文献   

12.
疾涩是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生命之所在。疾涩线条的节律性使中国书法被称为“时间的艺术”从而别具一格,疾涩线条的韵律感确立了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画的最根本之点。疾涩的不同侧重产生了书派风格之差异。疾涩既是技法术语又是艺术审美范畴,它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和运动变化的感悟和认知;无论是疾是涩,都是力,势,气三者有机统一并发生变化的结果。“疾势涩笔”“迟中见速”本质上就是“阴阳合和”之道。  相似文献   

13.
<正> 前言人类远古的音乐生活,由于生产力和意识水平的历史局限,基本上呈现出“创作、表演、欣赏”之“三位一体”的艺术审美范式。人类当代的音乐生活,基于生产力和意识水平的社会进步,大体上表现为“创作、表现、欣赏”之“系统分工”的艺术审美格局。从“三位一体”的音乐审美范式到“系统分工”的审美格局的确立,大约经过了数千年的时间。“舞台演奏艺术的最佳境界”之课题研究,即指向当代“系统分工”音乐生活中的器  相似文献   

14.
袁跃奇 《科技资讯》2011,(15):234-234
书法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借助汉字而创造出形象的创作艺术,而作为书法创作手段的书写则贯穿于于整个书法创作过程,既然书写是艺术创造,不仅要讲究书写的技能功夫也同时也要讲究创造的审美效果。书法艺术到底是该讲求"工"还是该追求"拙"?在书法艺术中",工"与"拙"究竟是对立的还是有有统一元素在里面,究竟哪种可以被称作更有价值的艺术形式,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毕胜 《科技信息》2009,(34):227-227
中国的书法,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诸般传统艺术中最为普遍而又最富有内涵的艺术。强化陶瓷美术教育中的书法教学,对了解书法审美的涵义,提高学生人品与审美素质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赋笔”是梁启超新体散文写作的特点之一。“铺陈的表现手法”是“新文体”艺术魅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主客问答的结构模式”是梁启超把藏之名山的“文集之文”变为面对大众的“报章之文”的一种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7.
林启泉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4):46-49,52
写意性是工笔画固有的审美特征,认识和理解工笔画的写意性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精神,是工笔画艺术长期坚持的审美倾向和创作方式。在工笔画创作中以"意"为主导,注重以文脉、精神、情趣、品味对传统精神的感悟和现实生活的体验,实现工笔画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中国绘画中“形”与“意”这一传统话题的探讨。针对当今在中西方文化艺术思潮的交汇中有关东方文化艺术的地位及价值出现的种种误导倾向,着重从传统入手,对中国绘画的“形”与“意”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比较富于实践性的思考与阐述。本文提出,中国绘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意”组合的美学法则是东方绘画独特的审美情结,本质上是以“意形合一”的交融为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界定“艺术语言”、“意象”,解释“立象以尽意”的含义,论证“立象以尽意”是艺术语言的本体;艺术语言的创造过程是“立象以尽意”的过程,艺术语言的审美过程是析象悟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它是一门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美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独特艺术。它“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划之间,法度森严而又变化无穷。书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把书法列为“六艺”(礼、乐、射、驭、书、教)之一,认为人必习之。数千年来,我国书法家灿若群星,名作如林,书法流派纷呈,千姿百态。书法不仅为我国广大群众所喜爱,而且传播海外,成为世人公认的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