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众传播给世界带来了举世瞩目的影响,尤其在文化价值观方面,这种影响正在重构这个世界的文化环境。在审美层面,大众传播通过对受众审美需要的迎合谋取高比率的收视(收听,或阅读),进而再按照传播者的意图进行审美创造,将带有浓厚媒体气息的文化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受众头脑中,通过引导舆论操纵大众的审美走势。该文着重探讨大众传播在审美创造过程中对受众审美价值观的满足进而对其进行重构,以此展望大众传媒对社会大众审美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传媒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对视频制作的发展起到根本性作用,在推动视频互动性升级转型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同时,接收的多屏化、移动化、碎片化等传播生态特性倒逼传统视频必须从播出平台、制作方式、传播介质等方面进行变革.数字技术对传统视频互动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升受众对节目的参与度,形成受众参与节目生产的态势;数字媒体受众的沉浸式体验,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建构传播优势以及交互式视频的兴起.实现视频产业全面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尊重受众主体地位,回归受众本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需要攻克数字媒体中具有共通性的关键技术,从而有效适应新的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被称为无国境的世界的今天,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越境现象日益显著。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使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聚焦于日本电视剧这一大众文化形式,在梳理以传统媒体为媒介的日本电视剧在中国传播简史的基础上,考察互联网时代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的现状、途径、面临的问题及其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为当下电视剧产业带来新的思考.一部架空历史剧之所以获得大众和学者的诸多好评,原因在于它开启了当代大众审美的新境界.从朦胧雅致的图像意境,到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跌宕起伏的权谋叙事到民族大义的家国情怀,该剧的诸多情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其艺术审美价值高于当下其他的古装剧.《琅琊榜》的精良制作给电视剧产业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世界博览》2015,(7):18-21
1成功的电视剧是怎么制作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剧一直被看作是一种消遣,是电影的替代品。然而现在,电视剧的处境已经大为改观,它提供给观众的是品质、吸引力和谈资。再没有人偷偷摸摸地躲起来看电视剧,甚至一个人如果不追剧的话就会被看作不懂社交。像《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这些广受欢迎的作品是怎么制作的呢?  相似文献   

6.
韩剧走进中国大陆已有十数年的时间.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韩剧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受众.文章以韩国电视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韩文化的比较入手,提出中韩文化的接近性和审美情趣的相似性是"韩流"劲袭的基础,而同源文化的适度差异增加了韩剧的美感.这些文化因素是韩剧满足中国受众心理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韩剧走进中国大陆已有十数年的时间。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韩剧征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受众。文章以韩国电视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韩文化的比较入手,提出中韩文化的接近性和审美情趣的相似性是“韩流”劲袭的基础。而同源文化的适度差异增加了韩剧的美感。这些文化因素是韩剧满足中国受众心理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多元化趋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世界的文化多元化必将长期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面临着巨大挑战,电视传播媒介必须适应受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无论是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还是在内容的选择上,电视媒介必须进行改变以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开辟了西藏藏语电视剧译制事业。嘉央先生可谓开创西藏藏语电视剧翻译制作的领军人物。文章通过嘉央先生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主要介绍西藏藏语电视剧译制事业的创业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审美人类学的重心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研究不同民族的“美学”现象 ,它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前提是在承认和尊重不同民族审美现象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来研究人类美学的共同特征或本质。审美人类学以对传统美学研究的反思为出发点 ,是生活世界的美学 ,同时也是一种经验研究 ,它有助于把西方传统的美学研究从形而上学转变为一种确切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必然趋势,数字化带来的是电视频道更加专业化、受众信息消费的细分化,在频道资源丰富、互动性强、受众掌握着收视主导权的数字电视语境下,电视媒体经营单位可设置广告专业频道以顺应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趋势,构筑“碎片化”的消费受众重聚平台,回归广告传递信息的本源。  相似文献   

12.
贺越 《山西科技》2014,(4):10-12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媒市场的运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又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载体形态,使信息传播的渠道及方式更加广泛、多元,电视信息的传播与运作空间也更加广阔。阐述了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媒体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媒体新格局下受众收视习惯的变化、传播新体系的形成以及受众收视的流动性,探讨了电视传播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电影叙事的语言越来越复杂化,观影体会和审美诉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导致了观影心理上的"缺失"感急需电影叙事从文本和形式两方面"给予"填补。本文旨在于厘清观影认知心理发生的三种变化,并把握这些变化,促使电影制作方对观众的观看动机、观看行为、观看目的有着更为深入的洞悉,对电影叙事给观众的心理审美带来的影响做出更适宜的改变,从而达到最佳的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朝阳媒体产业被业界看好,但从之前的“长期数字电视标准之争”到“机顶盒两万台停滞现象”,可见数字电视进程化的道路并不顺利.再从“国家政策的扶植”到“地方政府对数字电视强硬推广并遭遇困境”,说明在市场经济的电视产业浪潮中,政策并不是一种有效手段,运用受众研究分析了受众对数字电视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并探讨它在数字电视进程化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互动难是当前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的难题之一。主持人与观众互动的前提是应当了解不同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内容上应起到辅助作用,在节目程式上应起到主导作用。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可以通过善于运用百姓语言、巧妙运用认可性语言和适当把握语言中的"度"等语言互动技巧以及面部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体态语和服饰语等非语言互动技巧更好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圆满之趣"是元代戏剧在剧尾处理上呈现出的一道极为普遍的文化景观。其审美生成是我们民族传统审美意向的外化,是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审美意向无限趋同的结果。一方面,它是创作主体在"自娱"和"娱人"取向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主观呈现;另一方面,它还是消费主体在市民口味消费期待下审美意向行为的一种潜在诉求。元代戏剧"圆满之趣"的呈现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审美情趣的一次重大转型,极具民族特色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影视剧和小品中出现的东北方言多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向观众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语言风貌。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影视剧和小品中的语言主要运用了谐音析字、摹绘、省略、激问等4种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导致人们收看电视态度的改变,另一方面使得可供收看的电视频道及栏目、节目数量的增多.于是观众的收视方式从原来相对稳定的忠实完整收看演变为片断组合收看.而收视方式的改变必然反过来对节目的制作与编排产生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于观众的新旧收视方式的分析,寻找收看与制作编排两个环节的互动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新闻节目对画面的后期编辑与制作有着很高的要求,新闻的主旨及所要表达和传递的意义都要经过后期编辑的过程呈现给观众。而在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从电视新闻画面的选取及画面编辑的时空限定等方面,阐述了蒙太奇意识在电视新闻剪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化”电视节目是一个创新之举,“化”电视节目应具有导向性,服务性和趣味性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