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机法模拟地震动是在强地震断层破裂附近预测地震动的很重要工具之一.利用作者前期地震矩张量反演研究所获得的震源参数,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模型,采用Mo-tazedian(2009)提出的EXSIM算法,模拟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地震,并与实际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符合得比较好.文章认为模拟方法和预测结果在本地区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危害性评价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7,(8):1309-1315
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损失,对其进行准确的趋势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自然可公度理论、蝴蝶结构图的对称性分析、地震可公度结构系、震中的时空迁移方向等预测判断该地区M_W≥7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趋势.同时根据太阳黑子发生的周期频率、月球引潮力等分析此地区发生地震的机理.结果表明:1)巴布亚新几内亚2018年和2019年发生M_W≥7地震的信号最为强烈.2)从震中经向、纬向迁移的总体来看,下次地震震中向西南方向迁移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其范围可能在南纬5.1°以北,东经150.9°以西.3)巴布亚新几内亚下一次地震有极大可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第24周期下降段以及朔望日前后5 d之内.此研究旨在为今后的防灾减灾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Hurst指数及分形维D、相关系数C和V统计量图形以及散点图和拟合趋势线方法,分析全球7.0级以上地震震级序列,发现该序列是分形布朗运动,均值回复过程(粉红噪声,反持续性,逆状态持续性),且具频繁的逆转突变性或易变性,长期情况下其震级呈现极微弱的下降趋势.可供地震研究和安全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基于数理分析与可公度法得到的云南地区地震分析结果来预测云南地区地震,结果显示用两种方法分析得出的结果大致相同,这种将不同方法结合起来研究地震的方法将为地震的研究提供途径和方法,使预测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5.
赵航 《科技潮》1998,(2):43-43
近年来,世界各地接连发生地震,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我们无法避免这一自然现象,但可以减少它所带来的灾难。日本人川田嘉男发明了"FM 地震预测法",使我们得以于地震发生前三天预测到它。日本山梨县的八岳南麓天文台,台长川田嘉男,最近开发出一种"FM电波地震预测法"。该预测法对3级(Magnitlde 震级)以上的地震,可以提前1周预测震源(直径约250公里以内),提前3日预测出发生日期(误差仅1日左右)及规模(M±0.5)。其准确率高达90%以上。记者曾对1996年发生在日本的多次地震与用"FM 电波地震预测法"得出的预报进行了比较,结果竟惊人地对应,作为发现者的川田嘉男也因此  相似文献   

6.
OFC模型通过模拟地震能量传递行为来认识地震的活动规律.为更加真实反映地震发生时的能量传递,用199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数据抽象成的时空域网络替换传统二维规则网络OFC模型的底层网络.为了解仿真地震序列是否与真实地震数据具有相似性,将仿真地震序列网络化,与真实地震网络对比累积度分布的趋势,由此判断是否改进后的网络更接近真实地震网络.实验结果表明,时空域网络OFC模型产生的仿真地震序列和真实地震数据在宏观网络拓扑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2008 年汶川地震前的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滑坡研究情况,可主要分为地震滑坡特征与分布规律、评价与预测2 个方面。对地震滑坡的特征与分布规律,介绍了总体特征研究结果,叙述了中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的地震滑坡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震例。对地震滑坡评价与预测,按照专家知识驱动与地震滑坡真实数据驱动,将已有研究成果归纳为2 类。从地震震级与滑坡的定量对比关系、单次地震事件的滑坡分布数据和地震滑坡评价模型3 个方面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有必要对一些2008 年汶川地震之前的地震事件开展补充性滑坡研究。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显示中国大陆强震活动主要在包括南北地震带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尤以青藏高原内部的地震活动最强.近年来7级以上大地震更多集中在巴颜喀喇地块边界附近.2014年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地区,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川滇境内6级以上地震频发.余震活动及地震序列的分析显示,对于不同震型特点的强震序列,其地震序列的衰减特性和活动性参数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把匹配抽象时间序列相似性的方法引入到地震预报的应用中,结合大量地震历史源数据,地震领域的专家经验知识和相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抽象时间序列匹配模型。该模型在对海量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的基础上再进行时间相似性匹配,增加了横向和纵向多方位地区和多方位时间段的匹配,不同时间差和阈值的匹配,并通过大量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反复验证,同时对我国地震频繁地区近几十年的地震历史数据进行了相似性匹配实验分析,取得了可信度较高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给时间序列相似性匹配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用性以及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把匹配抽象时间序列相似性的方法引入到地震预报的应用中,结合大量地震历史源数据,地震领域的专家经验知识和相关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抽象时间序列匹配模型.该模型在对海量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的基础上再进行时间相似性匹配,增加了横向和纵向多方位地区和多方位时间段的匹配,不同时间差和阈值的匹配,并通过大量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反复验证,同时对我国地震频繁地区近几十年的地震历史数据进行了相似性匹配实验分析,取得了可信度较高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给时间序列相似性匹配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用性以及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提供了一种基于递推合成BP网络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并针对具体实例建立多变量时间序列模型.将其预测结果与灰色预测模型及常规BP网络的多变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很强的学习特性和泛化能力,适合进行非线性时间序列建模及预测.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地震预警"假说,都必须回答"地球内部的空间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问题。本文详述了由"量子物理学刚杆"提供的,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庞加莱空间"5项可测量的物理学依据,详述了可供检验的地球内能释放率和内能"扰动"的物理学依据,详述了已由他人完成的可用于地震预警的4项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3.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Ms 7.0级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 8.0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发生的又一次强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九寨沟Ms 7.0级地震及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和历史地震分布、区域应力场、活动断层等资料,来揭示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动力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之间的交汇区,显示活动断裂的交汇区对此次地震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2)发震断裂为虎牙断裂,断裂走向为北西西向,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属于高倾角左旋走滑型地震;(3)震中位于虎牙断裂北段的北部地震空区,充填了1973年和1976年4次大于Mw6.0级地震空区;(4)此次地震位于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的库仑应力增加区,应是汶川地震的应力传递和触发的结果;(5)此次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部顶角区,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向北东方向的挤出是驱动此次地震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非平稳正态时间序列的线性预测问题。导出非平稳正态序列的递推预测-平滑公式。对于讨论同一问题的某些文献的结论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文的结论对非平稳序列并不适用。  相似文献   

15.
多层递阶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矿坑涌水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多层递阶方法与非平稳序列分析相结合来预测矿坑涌水量。在预测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应用周期变量法来时变参数,提出了应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加以预测。表明了此种方法是可行的。拓宽了多层递阶方法的应用范围,为预测矿坑涌水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震伤亡人数的概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利用可靠度方法预测城市地震人员伤亡数目的概率模型 ,利用此模型可计算出所需概率意义下的伤亡人数的范围 ,为地震区编制抗震防灾规划和地震救援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给出了 H市的发生地震时伤亡人数的预测实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和新划定的3.6版汶川地震区,再次探讨了与2008年汶川地震有关的若干科学问题,包括该震是否为主震?该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之间关系?该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该震发生前是否存在显著物理前兆?该震与紫坪铺水库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并非汶川地震区当前地震周期主震,未来将发生MS8.0~8.3标志性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直接联系且均与汶川地震密切相关,两者同为下一次标志性地震前的两次显著预震;汶川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及其未来主震是否存在复发周期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判断;在汶川地震前,由于自1995年12月18日后其震源体的物理状态长期保持近似不变,故不可能观测到显著的中长期与短临物理前兆;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of ENSO for the last 500 yea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repor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NSO into seven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annual (March to February of next year) mean SST of Ni(n)o 3.4 and composite index (ΔI) for the period of 1861~2000. Categories +3, +2, and +1 denote very strong, strong and weak warm episodes (E), -3, -2, and -1 mean very strong, strong and weak cold episodes (A). Absolute SST anomalies are about 1.5 ℃, 1.0 ℃ and 0.5 ℃ respectively for the categories 3, 2, and 1 (or -3, -2, and -1). The normal years are expressed as category 0. Annual categories of ENSO are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proxy data from AD 1501 to 1860. And a series of ENSO category is established for the period of 1501~2000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observational data. Comparison of proxy data with observations for 1874~1973 indicates that about 80% of the El Ni(n)o years and La Ni(n)a years can be reconstructed from proxy data,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construction is verified. Analysis of the power spectrum of the reconstructed ENSO series shows significant peaks at QBO, 3~4a (year), 5~6a, and 10a period, the former three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bservations for the last 100 years or more. Studies on long term variability of ENSO indicates that ENSO frequency is relatively stationary during the last 500 years, including the Little Ice Age (LIA) (1550~1850) and Modern Warming Period (the 20th century). However, the frequency of E is a little higher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that of A is somewhat higher during the LIA.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样本记录正交HHT变换的Hilbert谱提出了非平稳随机地震动过程的模拟方法。 利用正交EMD法对IMF分量进行处理,克服了传统EMD分解存在能量泄漏的缺点,使正交HHT法可以精确分析非平稳信号的时频特性。在此基础上,把样本的Hilbert谱均值作为地震动随机过程的目标Hilbert谱,引入随机相位角来进行非平稳随机地震动过程的仿真,并且给出了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函数。通过对2个地震动记录的模拟,验证了模拟的地震动样本,能完全反映原记录强度和频率的非平稳特性,在时频分布上和原记录非常接近,具有相同的统计特征,并且模拟样本之间也具有良好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