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烟火药中Mg粉的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Mg粉对烟火药辐射效应的影响。方法 在试样中按比例逐渐增加Mg粉的含量,测定各个试样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的输出强度。结果 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的输出强度增加,但增加幅度在Mg粉含量的高百分比和低百分比区域是有差异的。结论Mg粉含量高有利于可见光辐射,Mg粉含量低于有利于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2.
采用独特的相对论电子束泵浦手段成功地首次观测到碱金属卤化物及稀有气体-碱金属体系离子型准分子Xe+Rb,Kr+Rb,Kr+Li等以及碱金属卤化物离子型准分子Cs2+F-等11种新型准分子的真空紫外辐射,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至今未能实现的Na2的紫带,K2的黄带和Rb2的红带准分子的受激发射,为电激励金属准分子激光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进行了一系列人体体表红外辐射光谱的检测,发现了人体红外辐射光谱在2—3μm与黑体辐射差别较大,说明人体表面存在热致红外辐射外的其他红外辐射.正常人与冠心病人左侧内关穴归一化红外辐射强度在1.5—3.7μm波段有明显差异性.通过与ATP水解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红外光谱比较推测可以用能量代谢解释2—3μm处的峰值.用激光照射肥大细胞可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说明中医灸法和激光穴位照射可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而产生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单电子Hartree-Fock近似及扩展离子处理方法(SLC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发态等效偶极子模型,计算了KF中FB(Na^+)的吸收和辐射光谱,研究了产生强Stokes位移辐射及激发态热转换现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红外辐射材料的光谱特性及光谱“匹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光谱角度概述了红外辐射材料吸收、反射特别是辐射光谱的结构和特点;按周期表格式给出了若干化合物在红外波段的辐射谱带的位置和宽度;并对开发新型辐射材料以及与物料的光谱“匹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H3BO3-Na2CO3为熔剂,在铂坩锅中于1000℃高温炉中熔融氧化铝试样,用HCl浸取,加入SrCl2为释放剂,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连续测定Al2O3中K2O和CaO的含量。该法分析标样符合允差要求,与标准方法测定样品数据相吻合。K2O和CaO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和1.6%,回收率分别为106%和95%。  相似文献   

7.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以缩合类栲胶、铁盐(FeCl3)和水玻璃(Na2SiO3)为原料的土壤防渗剂(FSL),发现原料的特征基因光谱峰的位置和强度均发生了变化,各组分间有配位聚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云层红外表观辐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对云层红外辐射与反射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导引头实际接收的表观光谱辐射亮度(包含云层辐射和反射、天空背景与路径等效辐射)模型,适用于导引头远离云层以及处于云层中的情况.通过傅里叶光谱辐射计对几种远离云层的中、低云表观辐射亮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并与模型计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3~5μm和8~12μm波段,模型计算与实际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导引头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以缩合类栲胶、铁盐(FeCl3)和水玻璃(Na2SiO3)为原料的土壤防渗剂(FSL),发现原料的特征基因光谱峰的位置和强度均发生了变化,各组分间有配位聚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短玻璃纤维/R-PVC复合材料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声发射分析。采用差示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未处理和偶联处理的玻璃纤维/R-PVC复合材料的结构差异,探测了材料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并且对试样断口进行了显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声发射技术结合试样断口分析,可以方便、灵敏地区分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合好坏,傅氏变换差示红外光谱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碱金属元素单质(锂、钠、钾、铷和铯)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近自由的s电子, 在常温和常压下碱金属单质具有简单的体心立方结构. 在压力的作用下, 碱金属原子间距减小, 电子轨道重叠程度增加, 导致电荷发生重新分布(如, s→p或s→d电荷的转移), 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结构相变发生(如长程无序非公度结构的形成). 伴随结构相变的发生, 碱金属单质的电子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锂和铯出现了超导电性, 更令人惊奇的是锂和钠在高压下还发生了有违传统高压理论的金属到绝缘体的转变. 文中总结了5种碱金属元素单质锂、钠、钾、铷和铯在高压下的丰富结构相变行为, 介绍了各种新型高压相结构, 分析了相变产生的物理机制, 阐述了锂和铯的高压超导电性, 并重点介绍了锂和钠的金属-绝缘体相变. 最后我们还展望了碱金属元素单质的未来高压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HB(N5)3M (M = Li,Na,K,and Rb)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s potential high-energy density materials in the present paper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They all show kinetic stabilities as to the breakup of N5 ring.Their kinetic stabilities decrease in the order of Li,Na,K,and Rb.Compared to HB(N5)3K and HB(N5)3Rb,HB(N5)3Li and HB(Ns)3Na have higher transition state barriers and are of significantly higher energy content,and thus they are suggested to be more practical and suitable as potential high-energy density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3.
该文应用MSA模型理论,并考虑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的贡献,对一系列浓度的有机电解质(MAc,M=Li,Na,K,Rb,Cs;RCOONa,R=H,CH_3,C_2H_5,C_3H_7,C_4H_9,C_5H_(11))在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值吻合较好。最后还对各相互作用项的贡献及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计算机模式识别和神经网络对卤化物和硫酸盐的中间化合物生成与否进行模拟和预报的基础上,对CsCl-MnSO4、RbCl-MnSO4 和KBr-MnSO4 是否能形成中间化合物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CsCl-MnSO4 及RbCl-MnSO4 能形成中间化合物,而KBr-MnSO4 则不能形成中间化合物.同时对MCl·MnSO4 中间化合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特种盐湖形成于陆-陆碰撞带,高原深部熔融物质,自第三纪形成始至第四纪时期以来,以火山-地热水形式向上地壳表层携出大量B、Li、Cs等成分。昂拉陵地区是青藏高原盐湖特殊组分Li、B、K、Cs、Rb含量最高的区域,郑绵平等首次在该区域发现中新世火山-沉积二元结构,火山后期与热液活动成为青藏高原盐湖特殊组分的主要来源。青藏高原第四纪地热水分布广泛,全区由南往北划分为5条地热带,其中狮泉河-雅鲁藏布地热带(I)、班公湖-怒江地热带(II)、贵德-南祁连地热带(IV),地热水中富含B、Li、Cs、Rb、As,这3条地热带周围分布的盐湖中也富集这些元素。青藏高原特种盐湖中B、Li、Cs、Rb、As等元素含量,湖泊水化学带、地热带的特征系数,Rb/Cs、Ni/Co系数以及同位素值,与一般盐湖、海水中不同,而与该区域地热水中相同;同时,特种盐湖水化学特征与地热带中特征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青藏高原盐湖各补给水源中地热水的Li、B、K、Rb、Cs元素含量最高。综上表明,青藏高原特种盐湖中富集的Li、B、Cs等元素,与火山-地热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相图模式识别评估,给出了一种新方法来计算预报中间化合物的生成与否和中间化合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利用构成二元系相图的纯组分的离子的微观参数(半径和电负性)作为原始变量,经过特征变换和归一化处理,建立判别函数,计算并预报了二价稀土卤化物与碱金属卤化物构成的二元系相图按中间化合物信息进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红外探测系统,进行了动态红外图像的计算机仿真生成技术研究.主要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1.分析了飞机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包括发动机尾焰、尾喷口及飞机蒙皮的辐射计算方法;2.讨论了大气衰减对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对利用理论模型得到的目标红外辐射图像进行了修正,获得了较接近实际的模拟红外热图像;3.对探测成像系统的噪声仿真进行研究;4.完成软件编程,实现动态红外图像的仿真生成.  相似文献   

18.
新型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及其对Rb+的交换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聚苯乙烯为载体,先将其氯甲基化,再利用傅-克反应进行接枝,合成了高聚物接枝邻苯二酚-聚苯乙烯树脂.对合成产物氯含量进行了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测定了树脂的弱酸交换量;此外,将树脂装入离子交换色谱柱,用动态吸附法考察了树脂对Rb  相似文献   

19.
Long alumina fiber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The spinning sol was obtained by mixing aluminum nitrate, tartaric acid,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with a mass ratio of 10:3:1.5.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G-DSC),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perties of the gel and ceramic fibers. A little of α-Al2O3 phase is observed in the alumina precursor gel fibers sintered at 1273 K. The fibers with a uniform diameter can be obtained when sintered at 1473 K, and its main phase is also indentified as α-Al2O3.  相似文献   

20.
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硝酸银与二苯并-18-冠-6的固体配合物。进行了熔点、元素分析、紫外光溜和红外光槽的测定。其热稳定性较好。初步确实该配合物的用成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