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使用建立血栓形成机制计算模型或计算机软件模拟血栓形成过程逐渐成为血栓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笛卡尔自适应细化网格的混合计算模型用于模拟初期血栓的形成.计算模型中利用水平集方法的运动界面追踪功能对初期血栓的形态和生长过程进行建模,采用网格细化和局部水平集方法实现建模网格的自适应细化,提高水... 相似文献
2.
3.
给出了关于具有偶数自由度的F分布函数在偶数自由度方向进行递推的数值计算.它与常用的交替递推算法相比,减少了计算量和累积误差.针对该方法可能出现的超字长问题,亦提出了分析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自由曲面的数字化是自由曲面重建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在三坐标测量机上合理对自由曲面进行采样,将关系到曲面重建精度和测量效率等重要问题,作者提出以物体重心坐标为数学模型的采样算法,该方法具有保存曲面拓扑信息和网格自组的功能,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曲面的形状特征,同时对算法得到的网格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为坐标测量机的采样提供了一条简洁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正偶数分拆成若干个连续偶数之和的分拆种数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形在有限元网格图形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元网格图形的自动生成及细化是进行有限元计算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该文采用“分形”理论建立了有限元网格图形自动生成中的细化递推模型,它不同于传统的网格自动生成中的“树”理论,而是采用了“分形”过程中的自相似性。它具有运算速度快,内存占用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有限元分析过程中的前处理。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二维系统的有限元分析,同时也可推广到三维系统 相似文献
7.
8.
9.
线结构光三维视觉曲面测量的自适应采样与建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线结构光视觉传感器曲面测量数据在商用IDEAS中的建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特征的自适应采样方法和采样精度评价指标.对扫描曲线进行采样,并经过对曲线间采样点的匹配、细分生成矩型网格数据,送入IDEAS系统,建立曲面的CAD 模型.最后给出了曲面建模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使采样点能有效地反映扫描截面曲线的曲率特征,实现了与IDEAS曲面建模数据格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图P_n~3的优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育青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定义了图P3n,得到了结论 :当n =6k和n =6k 1(k为任意自然数 )时 ,图P3n 都是优美图 ,同时 ,还得到它们的优美标号递推算法等 相似文献
12.
对简单图G(V,E),设f是从E(G)到{1,2,…,k}的映射,k为自然数,如果f满足:1)对任意的uv,uw∈E(G),v≠w,有f(uv)≠f(uw);2)对任意的u,v∈V(G),u≠v,有C(u)≠C(v).则称f为图G的k-点可区别边染色法,而最小的k被称为点可区别边色数(其中C(u)={f(uv)|uv∈E(G)}).研究了图K2nE(F5)(n≥13)的点可区别边色数. 相似文献
13.
对简单图G(V,E),设f是从E(G)到{1,2,…,k}的映射,k为自然数,如果f满足:1)对任意的uv,uw∈E(G),v≠w,有f(uv)≠f(uw);2)对任意的u,v∈V(G),u≠v,有C(u)≠C(v).则称f为图G的k-点可区别边染色法,而最小的k被称为点可区别边色数(其中C(u)={f(uv)|uv∈E(G)}).研究了图K2n\E(Fm)(n≥4,m≥2)的点可区别边色数.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图K2nE(K1,5))(n=10,11)的点可区别边染色,得到图K2nE(K1,5))(n=10,11)的点可区别边色数为χvd′(K2nE(K1,5)))=2n.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递归方法,用三进纯偶多项式解决了三进制数字之和函数Ap(3k)与Ap(N)的均值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霞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83-86
在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了曲面关于坐标平面对称的概念,研究了在积分曲面是对称的情形下,曲面积分的若干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可以简化曲面积分的计算,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19.
20.
孙世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23-26
研究关于标准布朗运动的一个重要性质,其在概率论与随机控制问题中有具体应用,证明所采用的是分析方法。结果以变分方程的形式给出,形式十分简捷,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