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从旅游发展效率、旅游环境质量、旅游交通基础和旅游公共服务四个维度构建了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障碍度诊断分析法,分别分析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具体障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逐年提升,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质量优于西北地区且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性,具体的障碍因素为旅游从业人员数、旅游劳动生产率、航空客运能力、铁路客运能力和公路客运能力.最后根据障碍因素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追寻健康为目的,融合林业、健康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随着旅游业向支柱性产业加速迈进,森林康养逐步成为推进恩施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产业,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SWOT-AHP模型分析了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 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机遇>劣势>威胁.气候环境优越是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匮乏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劣势;康养市场需求的增加是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机遇;而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招商融资困难.2) 通过四象限坐标法分析,确定战略坐标P(x, y)=P(0.367, 0.301),战略强度系数ρ=0.9495,得出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应积极地采取竞争型发展战略,以期为恩施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推进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育休闲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休闲旅游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体育休闲旅游产品需求,日趋多样.笔者就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的现状,开发西部民族地区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对策与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体育休闲旅游业,促进西部地区的文化,经济进步,加速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万盛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确分析旅游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旅游城市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万盛区旅游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并指出二者的潜在矛盾,得出万盛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与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的结论。最后提出万盛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一些建议:即合理布局旅游城镇;准确定位城镇职能;美化城镇旅游环境;乡村旅游高级化,巧妙控制城市用地;强化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明显。本文从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带来新型城镇化各方面的明显变化特征研究方面入手,用实证研究方法揭示旅游业与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之间的推动作用关系,以期更理性地探明旅游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经研究发现,旅游业能够促进人口快速集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保护与传承、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城乡融合和保护生态环境。该结论恰好证明了旅游业发展与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城乡融合、生态环境等新型城镇化六大指标息息相关。进而论证了旅游业发展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关联性,能够极大推动其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认识到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内涵及意义.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从动力、公平和质量3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区位商法获得表征东营市与不同城市和区域间发展层次的相对指数,以2001-2008年的时间维度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地区等空间维度对东营市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分析总结东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巴马县旅游业的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实地调研搜集大量的数据,建立一套基于数学模型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验证评价巴马县新型城镇化表现及水平,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选取影响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方法,运用MATLAB统计软件计算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其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征求专家对巴马县新型城镇化指标表现进行末级量化.最后,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巴马县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分为79.14,其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中后期阶段.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较为客观评价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计算方法科学,结果可信,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处湘、鄂、渝三省交汇处的湖北省恩施州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经短期开发乡村旅游便已成为恩施州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但是乡村旅游在恩施州农村经济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只有加强政府主导和支持,乡村旅游协会引导和农户配合,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才能不断推动恩施州乡村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是对城市在各个旅游要素的作用下,与其他城市在旅游业发展竞争中所体现出的潜在发展力的评估.对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模型,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简称呼包鄂)地区26个旗县区为例,计算与评价其旅游发潜力指数.结果表明:呼包鄂26个旗县区整体旅游发展潜力水平较低,差距较大,市场因素与旅游资源因素是影响呼包鄂旗县区旅游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因素与交通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滞后类型占多数;大同市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1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从静态角度看,大同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4、0.983 4、0.789 2、0.987 5、0.968 3;从动态角度看,大同市各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张家界为案例地,综合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泰尔指数、变异系数及DEA模型等研究方法,探析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旅游效率的演化特征,进而借助Tobit模型从人口、经济、土地、生态、社会5个维度辨析新型城镇化对旅游效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值为0.481,综合水平由0.061上升到0.920,呈稳步上升趋势;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趋势大致相同,经济城镇化发展最快,人口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较为滞后,但各维度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减;(2)旅游综合效率均值为0.883,亟待优化;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67,资源配置水平较高,而规模效率较低,是限制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3)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及生态城镇化均对旅游效率产生显著影响;而土地城镇化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影响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蚌埠市为例,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皖北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2年,蚌埠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协调系数呈递增态势,且继续保持优化发展的趋势明显,但总体水平偏低。中原经济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北地区振兴等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皖北中心城市和皖北旅游中心城市的打造等成为促进蚌埠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政策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受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西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文章以林芝地区八一镇为例,探讨旅游业发展对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剖析了其中存在的矛盾,并从注重弘扬民族文化,保持城镇民族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促进人口城镇化等方面提出旅游业与八一镇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旅游经济大发展环境下的西藏城镇化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从基础动力、经济效益和就业贡献3个维度构建旅游业经济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市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评价.以2011年为时间断面,应用ArcGIS9.3绘图软件,对河南省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空间分析;通过2009—2011年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的变化时序图,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18个省辖市旅游业经济绩效差异化显著,郑州、洛阳、开封、焦作和南阳为高绩效水平;安阳、新乡、信阳、许昌、三门峡和平顶山为中等绩效水平;濮阳、鹤壁、济源、漯河、商丘、周口和驻马店为低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方法】使用熵权TOPSIS法计算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 1) 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个别时段出现波动;2) 两者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对旅游业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637~0728之间,旅游业各子系统对新型城镇化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687~0706之间,旅游业关联的主导要素是旅游市场和旅游收益,新型城镇化关联的主导要素是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 两者关系度渐趋磨合,但均处在颉颃阶段,它们的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结论】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两者的关联度较强,它们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内在联系,结合黔东南州的实际情况,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对黔东南2006-2015年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黔东南州旅游业、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并提出了促进黔东南州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晟坤  汪威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68-68,151
目前,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区域旅游形象设计对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区域资源特征研究与调查,区域旅游形象替代分析、定位策略和口号设计几个方面对民族地区区域旅游形象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西部省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地区特征,按照构建指标体系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相关性和相对性原则,建立了由政府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设施、经济实力、旅游业及第三产业效益、环境水平、开放程度等5个子系统共45个评价指标,基于SPSS12.0大型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11个省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其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按照聚类分析法将有序样本聚类为3个类型区,并对不同类型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即一类地区应提升旅游业经营理念,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二类地区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三类地区应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强旅游产品的营销,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及微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区域城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上海、杭州、南京等区域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相对较高,苏北和苏中地区城市相对较低.综合耦合度和协调度,将区域划分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和谐区、磨合区、拮抗区和低耦合区4种类型.培育政策保障与政策调控机制、结构转型与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旅游服务提升与市场推广机制、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机制等多元驱动机制是提高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袁维军  笪晓军 《甘肃科技》2012,28(10):103-105
小城镇作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旅游业是很多民族地区小城镇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东乡族自治县河滩镇为例,探讨了民族地区旅游型小城镇规划的编制理念和策略,主要讨论在民族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利用小城镇资源优势,完善旅游功能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