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ZL50装载机后车架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整机静态与动态测试基础上,编制了疲劳载荷谱和程序试验谱。并在电液伺服结构疲劳试验机上首次对后车架做了疲劳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在研究方法上,提出考虑机器负重应力、载荷谱的频次扩展和用局部应力场模拟原理设计试件等理论。这对工程机械设计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详细论述了金属材料的热机械疲劳试验与研究现状,分析了金属材料的热机械疲劳特性,讨论了热机械疲劳试验方法,并提出了目前热机械疲劳试验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热机械疲劳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特种产品运输振动加速模拟试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正确确定特种产品定加速运输振动模拟试验的条件,利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在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假设的基础上,以相同的结构疲劳损伤作为加速模拟的等效准则,确定了特种产品加速模拟振动试验所要求的振动量值和试验时间.通过在不运输、跑车试验和加速模拟振动的对比试验证明,将提高振动量值、缩短试验时间的加速试验方法应用于特种产品加速运输模拟试验是切实可行的,它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试验效率,也可以作为特种产品或包装箱设计及考核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模拟风荷载的拉、压往复作用,对输电塔的钢管K节点进行疲劳试验研究.当节点在50万次循环后仍未破坏,则停止疲劳试验,并对其进行静力加载破坏试验,得到了节点失稳破坏的临界压力和相应的破坏形态.采用2种有限元模型对节点进行了失稳分析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种模型计算的临界力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驾驶员--汽车--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提出汽车运行工况计算机模拟研究的方法,根据我们建立的各子系统的模拟模型,编写出运行工况计算机模拟程序,并与汽车道路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汽车运行工况的计算机模拟为汽车运动工况的试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行研制的SJD-52型交流电位法裂纹测深仪,对50kg/m级钢轨铝热焊接头在变载荷疲劳条件下的表面裂纹扩展深度进行了跟踪测量。疲劳载荷是经现场测定后作计算机模拟的。由记录曲线以及对测定数据作简单的单试样法线性近似处理的结果表明,试验是成功的。本文的测试方法也可用于实际构件疲劳试验。  相似文献   

7.
圆锥圆柱轴承真实故障试验及其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轴承疲劳试验机上对圆锥,圆柱轴承进行了真实故障试验,监测温度信号和振动信号,从信号处理方法,诊断参数选择,时域及频域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找到了圆锥圆柱轴承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测量耙振动加速考核使用寿命时,需根据其结构疲劳关系选择合适的振动量级,直接使用测量耙真实构件进行疲劳试验获取疲劳曲线需大量的构件样本,从而导致试验周期较长,试验经费庞大。本文针对测量耙常用材料1Cr18Ni9Ti开展拉伸试验,采用经验规律预估方法获得材料的S-N曲线,基于材料S-N曲线及小子样测量耙模拟试件疲劳试验数据修正,提出了一种基于材料拉伸试验数据的构件S-N曲线预测方法,并开展了模拟构件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合理性,确定的测量耙构件疲劳曲线可用于后续测量耙加速考核试验中振动量级的选择,该方法也可进一步扩展到工程中预估复杂结构件的载荷-寿命关系。  相似文献   

9.
夏欣怡  曾小伟  张亮  伍颖 《河南科学》2023,(9):1353-1359
钢筋通常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梁、柱、板等,其具有承压、抗剪和增加构件之间稳定性的功能.钢筋的疲劳性能对其稳定性评估至关重要,其中钢筋的高周疲劳试验是其重要的疲劳性能评估标准之一,因此如何进行钢筋的高周疲劳试验是一个关键性问题.目前,存在许多与钢筋高周疲劳试验相关的标准,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定制钢筋高周疲劳试验专项研究标准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发现,国内标准在试件长度、频率、结果评估等方面要求较一致,在疲劳参数选取方面差异较大,没有对全寿命周期S-N曲线绘制进行标准规定.结合国内对钢筋高周疲劳试验的需求以及国外标准的相关规定,建议完善国内标准中的试验疲劳参数要求,增设对S-N曲线绘制进行二折线方法绘制的规定.此外,建议将国内标准中有关钢筋高周疲劳试验的部分进行整合和处理,以形成一个统一的钢筋高周疲劳试验专题研究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抽油杆的可靠性试验研究表明,抽油杆的可靠性指标应用以其安全使用寿命为准则,通过寿命试验对抽油杆可靠度进行了评价。重点讨论了抽油杆的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提出抽油杆的寿命分散和系数。并针对抽油杆的特点,介绍了抽油杆可靠性筛选试验和可靠性验证试验的主要步骤,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轿车车头子系统的结构动力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轿车车头子系统进行正确的结构动力修改是利用其代替整车进行室内道路模拟试验的关键.结合轿车白车身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成功地对某承载式轿车车身的车头子系统结构进行了基于优化算法的结构动力学修改.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修改后的车头子系统可以准确地反映整车的动态特性,为室内道路模拟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轿车保险杠低速碰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轿车在低速碰撞过程中经常造成人员的伤害.为了准确评估这种伤害的严重性和保险杠的耐撞性,根据SAE J2319标准建立了用于评估轿车保险杠低速碰撞性能的摆捶式碰撞试验装置和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一种新的摆捶对固定保险杠碰撞的简化试验方法,运用等效能量法分析和推导了对固定安装保险杠碰撞试验的摆捶初始碰撞速度等效转换关系.通过某型轿车保险杜低速碰撞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研究,验汪了摆捶低速碰撞试验的有效性;分析了影响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减少试验误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轻质结构发动机罩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汽车发动机罩为例,结合材料特性、生产工艺、连接工艺等方面因素,设计四种不同材料发动机罩结构方案.采用拓扑方法优化、改进结构,并通过有限元结构模拟计算,比较分析并评价各方案.选择其中综合性能优势最为显著的复合材料结构方案进行试制并试验.通过对比模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复合材料结构方案的性能优越性.在轻量化方法、设计试验规范、选材与结构等方面,为汽车车身的轻量化研究探索了一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混合动力轿车的控制策略与建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理论模型和试验数据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在系统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了EQ7200HEV混合动力轿车样车A的仿真模型,该整车模型的控制策略采用了逻辑门限与瞬时优化相结合的算法,既可以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又能同时兼顾电池的充放电损失和制动回收电能.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控制混合动力系统在高效区工作,显著地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车型在样车道路试验中表现出操纵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利用K&C试验获取其与对标样车间悬架系统参数的差异,找出问题所在,制定了改进方案.经ADAMS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说明改进方案能使该车的操稳性能达到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汽车组合仪表性能仿真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分布式技术和控制局域网络CAN开发的汽车组合仪表仿真控制系统,并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及配置进行了分析和说明,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某A级车平台轮毂的性能,车轮的设计过程中要通过台架试验来确保产品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尝试通过搭建虚拟试验台来快速预测台架上车轮应力状态,以台架试验贴片应变仿真为研究内容,将实际台架试验与数值实验分析相结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如螺栓紧固力大小、球面螺栓和轮辐接触面的相互作用、焊缝的模拟、轮辋和轮辐之间的装配过盈量、加载轴刚度、冲压工艺等参数,进行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扫描轮辋和轮辐的三维尺寸,测量冲压工艺使轮辐产生的厚度变化,修正有限元模型的参数使仿真应变输出与实测应变输出更相近,从而更准确地模拟台架试验,初步搭建了车轮的虚拟试验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细观形态难以与宏观力学性能表征联系起来的现状,从损伤机理、表征模型及疲劳性能试验方法三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表征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多相、多组分、多尺度的黏弹性材料,其宏观的疲劳试验需要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数值模拟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等细观分析方法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试验方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室内小型试件疲劳试验,由于不同试验方法中设置的试验条件各不相同,故其试验结果和性能参数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应重点研究沥青混合料抗疲劳开裂性能的细观结构损伤开裂形态与宏观性能表征的联系;改进现有疲劳试验方法的试验条件、开发先进的三维应力状态的加载设备,并增加试验的尺度以反映真实荷载环境下的疲劳性能;基于能量理论和黏弹性连续损伤揭示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和历史荷载条件下的疲劳损伤规律。  相似文献   

19.
对金属构件中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是保证其安全服役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利用共线异向混频技术对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检测和定位。当两列共线异向超声波在金属构件内相遇时,会与疲劳损伤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试件疲劳裂纹长度的增加,混频非线性系数单调递增,这与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此外,通过控制两激励信号的延迟时间,使两列激励信号的相遇位置沿试件的水平方向由左向右移动,利用和/差频信号幅值最大值所对应的延迟时间对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定位。因此,利用共线异向混频技术可以对金属构件内部的不可见疲劳裂纹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