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蒿演替系列土壤基质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基质变化影响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群落的演替.对干旱区油蒿群落演替系列土壤基质变化的分析表明,随油蒿群落的演替进展,土壤各层中CaCO3含量显著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全N含量也明显增加,相应各层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油蒿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强.这些变化促进了油蒿枯枝落叶的分解,加速了Ca2 的释放,促进了土壤呼吸,促进了土壤中CO2的释放,进而促进了油蒿群落土壤中CaCO3的淋溶和淀积.进一步分析得知,油蒿须根是土壤CaCO3形成的重要来源.钙积层的形成使得较油蒿根系更浅的冷蒿植物得以侵入、定居,而油蒿则逐渐退出.因此,土壤基质变化尤其是土壤钙积层的形成是油蒿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就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特征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退化阶段植被区系组成的变化表现为物种数和密度先降后升的的过程,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密度的变化幅度为51.98→31.12→62.76→(ind.(tus.)/m^2),种数为15→12→17种;生活型谱变化不明显,说明植被的退化主要是群落中优势种的衰退造成的;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大,为218.1→748.72→155.6(g/m^2);植物水分生态类型表现为中旱生植物逐渐减少,强旱生植物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3.
采用2m×2m和5m×5m两种样方划分方法,调查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西部三种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乌丹蒿(A.wudanica)和白沙蒿(A.sphaerocephala)在迎风与背风条件下不同沙地类型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半固定沙地的差不嘎蒿种群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但随着沙地固定,草本植物增加,差不嘎蒿优势度明显下降,死亡率增加,到固定沙地阶段,2m×2m划分条件下变为随机分布;(2)生长在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的乌丹蒿种群,在两种样方划分条件下,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但在半固定沙地的种群聚集度比流动沙地更高;(3)对白沙蒿种群而言,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半固定沙地的为集群分布格局,但固定沙地的白沙蒿群落仍为单优群落,且由于环境均一,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4.
腾格里沙漠南缘油蒿与沙蒿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法,绘制油蒿与沙蒿种群点分布图,应用偏离指数、Lloyd平均拥挤度、Morisita指数等方法研究腾格里沙漠南缘油蒿与沙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从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到固定沙地上,油蒿与沙蒿种群的分布格局符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5.
为澄清严重灌丛化草地能否自然恢复的争论性问题,从灌草植物水分利用与土壤水分变化的角度分析了鄂尔多斯高原油蒿灌丛化草地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油蒿灌丛化草地围封后油蒿地上生物量由最高的231.7g/m2下降至9.3 g/m2,而长芒草生物量则由0上升至137.6 g/m2;0~10 cm根系生物量显著增加,10 cm~20 cm根系显著减少,灌丛化草地恢复为长芒草为主的草地的趋势明显。随灌丛化草地恢复,表层土壤细粒物质增加,降雨向土壤深层入渗减少,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加。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油蒿5月和9月主要水分来源为浅层土壤水,7月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长芒草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固定沙地长芒草群落油蒿5月和9月主要利用中层土壤水,油蒿7月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长芒草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质分析显示长芒草的耐旱性高于油蒿。灌草植物水分利用差异与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变化是灌丛化草地恢复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荒漠草原区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猪毛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8个样地190份猪毛蒿同化枝的δ~(13)C进行测定,分析猪毛蒿同化枝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经度、纬度、海拔和土壤体积含水率)、生境(土壤类型、地形类型、放牧干扰和群落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猪毛蒿同化枝δ~(13)C值为-25.10‰~-29.76‰,平均值为-27.79‰,表明猪毛蒿属于C3光合途径的植物;猪毛蒿同化枝的δ~(13)C值存在空间差异.经纬度、海拔以及土壤水分对猪毛蒿同化枝δ~(13)C值的影响不明显(P0.05).猪毛蒿同化枝δ~(13)C值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存在差异:灰钙土生境下高于风沙土及风化基岩残积土;坡上的高于平地、坡中及坡底;放牧干扰低于未放牧条件(P0.05);有柠条的生境高于无柠条生境.  相似文献   

7.
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库布齐沙地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好气型细菌、纤维素分解菌、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特点较为多样,但总的来看,夏秋季是它们数量最多的时期,地下枯枝落叶样品中的数量普遍高于地上样品,枯叶中的数量高于枯枝.相邻土壤样品的表现较复杂,数量变化波动明显,部分类群高峰值的出现有滞后现象,这与沙地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种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目前积累的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资料,对该区沙地啮齿动物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沙地啮齿动物种类构成既具有农区-草原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过渡特征,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对干旱半干旱沙地生境的适应,形成了该区沙地啮齿动物种类构成的独特特征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库布齐沙地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好气型细菌、纤维素分解菌、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特点较为多样,但总的来看,夏秋季是它们数量最多的时期地下枯枝落叶样品中的数量普遍高于地上样品,枯叶中的数量高于枯枝,相邻土壤样品的表现较复杂,数量变化波动明显,部分类群高峰值的出现滞后现象,这些沙地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中国北方六种蒿属沙生植物叶、营养枝的解剖特征及其数量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解剖特征上,六个种的结构一致;在数量指标上,各个种的差异较好地反映了它们对各自环境的适应性.其中乌丹蒿与其它种有一定的不同,反映了其特有的生境适应特性及与其它种的区别,分布于荒漠区的准噶尔沙蒿和白沙蒿体现了明显的旱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围绕阿尔乡围封沙地土壤环境状况,依据不同地貌类型,利用土壤动物分布特点对围封沙地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尔乡围封沙地土壤环境固定沙地好于半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好于流动沙地.  相似文献   

12.
水分是影响干旱区沙丘植被分布、生长和生存的关键因素.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达布察克镇周边8km范围为研究区域,对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进行连续观测,研究城镇周边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丘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分为春季积累期、水分消耗期、秋季积累期、稳定期4个阶段.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沙丘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纯蒿)固定沙丘(柳蒿混生);沙丘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个层次;从沙丘地形部位看,丘间低地地下水位高,而背风坡土壤含水量接近植物凋萎系数.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固沙植物材料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尔沁地区采集小叶锦鸡儿、樟子松、山竹岩黄芪和差巴嘎蒿这4种22年生固沙群落的土壤样品,对土壤有机C,全N,微生物生物量和主要酶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土壤按3层取样0~10,10~20,20~30cm.结果表明,4种固沙植物均能明显改善土壤C,N水平,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酶的活性.尤其是对土壤表层0~10cm的改良效果更加明显.4种材料中,小叶锦鸡儿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最大,其群落土壤中微生物C,N含量、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蛋白酶、脱氢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表现出强大的改善沙土环境的能力,可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材料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西藏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恢复及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在河滩流动沙地上不同地面处理措施对沙地植被恢复的影响,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的多年植被恢复试验中,进行不同地面处理措施下各流动沙丘恢复植被的植物种组成和生长状况的野外实地调查,分析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2011年、2016年对试验地植物优势种的抽样调查,探讨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沙地植被恢复情况。【结果】2008年以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恢复的存活植物种数可达10种,花棒、籽蒿和藏沙蒿在个体数量与生长状况上均优于其他植物种,且不同处理措施间植物的生长与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秸秆沙障植物物种数量最多,而植株生长状况对照较好。物种多样性则表现为石方格及塑料方格>秸秆沙障>无处理措施。【结论】花棒、籽蒿和藏沙蒿可以作为河滩流动沙地植被早期演替阶段的先锋植物。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秸秆沙障既能保证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同时利于植物生长; 但在人类活动干扰较为严重的区域,则可以铺设石方格及塑料方格,以提高植物多样性,进而促进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增强沙地植被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15.
A sandy grassland blowout consists of an aeolian depression formed in top soil and the underlying sand deposit underlie, and the adjoining redeposit of sand derived from the depression. Research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topographic mapping combined with aerophotograph interpretation reveals that: (1) All the three sand land tracts in Hulunbuir Grasslands are composed of blowout depressions and adjoining dunes, with interlaying remnants of sandy grasslands as background; (2) blowout depressions and their adjoining dune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stages, and initiating factors; (3) blowouts develop mostly in the upper parts of sidelong aweather and sunward slopes inclining southwestward when west wind prevails; (4) initiation of blowout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oupling of extreme droughts and wide spread intense human disturbance to the fragile topsoil layer. The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key factors to prevent desertification are to protect grassland vegetation and topsoil.  相似文献   

16.
A sandy grassland blowout consists of an aeolian depression formed in top soil and the underlying sand deposit underlie, and the adjoining redeposit of sand derived from the depression. Research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topographic mapping combined with aerophotograph interpretation reveals that: (1) All the three sand land tracts in Hulunbuir Grasslands are composed of blowout depressions and adjoining dunes, with interlaying remnants of sandy grasslands as background; (2) blowout depressions and their adjoining dune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stages, and initiating factors; (3) blowouts develop mostly in the upper parts of sidelong aweather and sunward slopes inclining southwestward when west wind prevails; (4) initiation of blowout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oupling of extreme droughts and wide spread intense human disturbance to the fragile topsoil layer. The investigations indicate that key factors to prevent desertification are to protect grassland vegetation and topsoil.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库布齐沙带东段油蒿(Artemisiaordosica)固定沙兵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1)好气性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垂直分布是结皮层(0-0.5cm)〉0.5-10cm〉30-40cm〉60-70cm,在0-10cm,油蒿固定沙丘与流动沙丘比值;好气性细菌数量为13.7:1,真菌数量为15.2:1;2)芽孢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垂直分布是0.5-10cm〉30-40cm〉结皮层(0-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不同类型沙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分.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的土壤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各类群数量为: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不同类型沙地中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垂直分布的基本趋势依次为:结皮层(固定沙地)》0~15 cm》30~45 cm》75~90 cm,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芽孢型细菌中的巨大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占优势;放线菌中的95%以上是链霉菌属,其中白孢类群占优势;霉菌中的青霉和毛霉占优势;土壤微生物各类群数量与有机质含量、植被盖度、植物种类和凋落物的多少呈正向关系;从固定沙地到半固定沙地再到流动沙地的过程,是沙地微生物类群、植物群落和有机质丧失的过程,是沙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范围确定及风沙地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沙地范围的界定,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Landsat8OLI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采用水系流域分割方法,划定科尔沁沙地的自然地理范围.并提取了各类沙丘分布信息,对沙丘格局特征和形态示量做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面积64 387.22km2,风沙覆盖面积37 381.00km2.风沙地貌分布及格局具有一定规律性,沙丘类型自西向东、自南向北趋于简单,并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干、支流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不同河谷形态、走向其两侧沙丘发育呈现差异性,河流对沙地发育演化及维持其平衡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