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根据碱溶液吸收法 ,对西安东南部地区 7月份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了昼夜观测 .观测资料显示 ,西安东南部地区 7月份土壤CO2 释放量在一昼夜内具有明显变化 ,从当日 9时到次日 9时 ,CO2 释放量表现出由低变高再变低的规律 .土壤CO2 释放量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相同的特征 ,但释放量的变化具有滞后性 ,相对于温度的变化滞后 4~ 6h .温度是决定土壤CO2 释放量昼夜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 ,它的升高和降低分别造成了土壤CO2 释放量的增加和减少 .不同植被条件下 ,土壤CO2 释放量不同 ,林地释放量大于草地 ,草地释放量大于裸地 ,夜间 1 2h释放量大于白天 1 2h释放量 .  相似文献   

2.
西安吴家坟秋季土壤的碳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西安呈家坟秋季土壤CO2释放量的监测,研究了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作用下,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特点,总结出西安南郊地区秋季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主要随着温度而变化,即气温降低,土壤CO2释放量逐渐减少,在昼夜时段中,土壤CO2释放量也随温度变化,但相比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大约滞后6h,且夜间释放量明显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3.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原理,对西安南郊和蓝田不同成因土层CO2释放量进行了观测,探讨了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关中地区夏季土壤(厚土层)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负相关,CO2释放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滞后4~6h;而薄土层土壤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正相关,CO2释放量不存在“滞后性”,且释放量明显小于厚土层;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天气密切相关,温度高、天气晴朗时释放量大,反之则小;厚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小于夜间,白天约占1/3,夜间约占2/3;薄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大于夜间,白天约占2/3,夜间约占1/3,薄层土CO2观测揭示了CO2释放量和变化规律都与土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NaOH溶液吸收CO2原理,对西安南郊和蓝田不同成因土层CO2释放量进行了观测,探讨了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资料表明,关中地区夏季土壤(厚土层)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负相关,CO2释放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滞后4~6h;而薄土层土壤CO2释放量变化规律与气温变化规律正相关,CO2释放量不存在"滞后性",且释放量明显小于厚土层;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天气密切相关,温度高、天气晴朗时释放量大,反之则小;厚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小于夜间,白天约占1/3,夜间约占2/3;薄土层CO2释放量白天大于夜间,白天约占2/3,夜间约占1/3.薄层土CO2观测揭示了CO2释放量和变化规律都与土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石灰吸收法和Hohenheim Chamber法测定了德国南部农田CO2释放规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在实验期间内,各处理的CO2净释放量均为正值,表明在春季土壤-作物系统是碳的源。一天内作物-土壤系统在大部分内表现为CO2净释放,只在中午11:00至13:00且光照充分时才出现净同化。不同轮作方式下农田CO2累计释放量存在差异。不同处理CO2累计释放产为净释放,但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别。CO2净释放量与气温、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与PAR相关性不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碱石灰吸收法吸收时间和吸收剂的数量对试验结果有影响,而吸收时间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液(NaOH)吸收法对赣南红壤地区马尾松和草地两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 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差异(P<0.05),马尾松和草地土壤呼吸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观测期间,土壤呼吸速率5月最高,1月最低,且土壤呼吸总体速率草地大于马尾松林地,但1月...  相似文献   

7.
变化的淹水条件对土壤磷素释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农业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机理,选择太湖流域宜兴稻麦轮作土,模拟了变化的淹水深度、水土比、不同酸度上覆淹水等,进行了淹水土壤磷释放研究.实验表明:土壤释磷量随淹水深度成比例增加,同一淹水深度土壤吸附/释放磷量出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实验得到一个临界水土比4:1,水土比小于4:1时,淹水中没有Fe2 溶出,且土壤磷释放缓慢,而水土比大于4:1时,磷释放强度增大,上覆淹水中开始出现Fe2 ,且随水土比增大而增加;碱性淹水条件时土壤释磷量大于酸性淹水条件时的释磷鼍,其中上覆水pH9.78时土壤释磷量最大,而pH3.7时土壤总铁和Fe2 释放量最大,但此时释磷量很低,表明淹水中水-土体系Fe2 -Fe2 氧化物氢氧化物胶体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用光谱法检测了二硫苏糖醇(DTT)在不同温度下对马脾铁蛋白(HSF)铁核铁的释放过程.在空气(21%O2)、DTT浓度为1.67mmol/L和反应时间为2h条件下,37℃时铁释放量是5℃时的19.43倍,25℃时铁释放量是5℃时的16.91倍,37℃时铁释放量仅是25℃时的1.15倍.这说明HSF分子在不同的温度下其蛋白壳结构发生了柔性改变.这种改变使HSF亲水通道在5℃时变得更为狭窄,从而使DTT进入HSF变得困难.  相似文献   

9.
天然温带草地CO2通量排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状态下(无牧、无施肥、无割草、无灌溉)内蒙古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羊草草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草地田间CO2通量的原位观测实验.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分析了1998年5月至1999年5月,2001年至2003年,共4个实验观测年CO2通量的观测数据与主要的环境因子(土壤含水量、降雨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不同土层温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带草地土壤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的生长状态对于其日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影响;主要的环境因子中只有表层土壤含水量与草地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草地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显著而且不同的年份其变化特征也各不相同;降雨量的季节分布与其季节通量的变化特征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4年的实验观测的统计分析表明:表层土壤含水量是温带半干旱草地CO2排放通量主要控制因子.CO2排放通量的年际变化不显著,以4年观测的平均年通量估算我国温带草地CO2年排放量是3.17 Pg,约占全球土壤CO2年排放量的1.23%,对于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光谱法检测了二硫苏糖醇(DTT)在不同温度下对马脾铁蛋白(HSF)铁核铁的释放过程。在空气(21%O2)、DTT浓度为1.67mmol/L和反应时间为2h条件下,37°C时铁释放量是5°C时的19.43倍,25°C时铁释放量是5°C时的16.91倍,37°C时铁释放量仅是25°C时的1.15倍。这说明HSF分子在不同的温度下其蛋白壳结构发生了柔性改变。这种改变使HSF亲水通道在5°C时变得更为狭窄,从而使DTT进入HSF变得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