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反映经济增长效率的重要注解,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的分解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深化和经济计量分析工具的发展在不断深入。文章从经济增长源泉、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和计量方法等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西藏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西藏经济维持长期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应该是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6-2005年的江西贸易统计数据,实证考察了1996-2005年间的进口对江西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进口对江西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不同种类商品的进口增长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分析视角,测度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口总体上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初级产品的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进口有显著影响;工业制成品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克服通常数据的不准确性,运用科学的数据推断技术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还是资本驱动型的结论。因此,要促进我国经济继续长期稳定的增长,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资本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从要素贡献度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由资本拉动和劳动供给构成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偏低,但不同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偏低的原因并不相同。在供给侧改革下,中国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对三大经济区域采取不同策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5.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新疆兵团1978-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率进行了估算和分解。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兵团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技术收敛有着下降的趋势,并建议兵团采取一定的政策和措施来增加这种收敛性。  相似文献   

6.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1978~1998年劳动、资本、技术的增长率及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来拉动;但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这些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趋于饱和,其投资的边际产出已经很低,造成其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应着重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而西部地区的省市应该是资金首先投向的地方。由于先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其资本增长率决定,因此,西部开发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各省市的资本生产率,即要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有效分析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区域相对优势,对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角度出发,借鉴广义DEA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种参考集进行评价的DEA-Malmquist指数模型。采用该模型测算基于东部和西部两种生产环境的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及其分解指数,从纯技术效率变化差异、技术变化差异和规模效率变化差异三种视角进一步分析了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相对优势。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不仅可以给出西部地区基于西部生产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还可以给出西部地区基于东部生产环境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而能够实现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区域相对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规模收益固定的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基于2006—2015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估算浙江省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据此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各市的地区性差异。结果表明:浙江省内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而在2006—2015年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来看,环保投入及规制带来的影响仍然是正向的。结论是要进一步促进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通过提高绿色技术进步率和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兼顾经济增长的效率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1978-1998年劳动、资本、技术的增长率及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来拉动;但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北京这些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趋于饱和,其投资的边际产出已经很低,造成其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应着重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而西部地区的省市应该是资金首先投向的地方。由于先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由其资本增长率决定,因此,西部开发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各省市的资本生产率,即要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综合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2004年~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湖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湖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因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湖北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湖北省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西藏在中央关心、地方援助的工作机制下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在传统发展方式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缺乏互动,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生态资源优势逐步丧失。中央第四次、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并丰富了西藏跨越式发展的理论内涵。文章立足于西藏已有优势,从优化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援藏工作机制等方面来提出推动西藏由经济增长向跨越式发展转型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对西藏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及特征进行了考察,将西藏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跨越性,产业间的关联性较低,缺乏内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粗放、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有失公平原则等问题已相当突出,使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局面难以为继。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解决我国经济增长问题应当尽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西藏传统的以“输血”为主的外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入手,分析了西藏现有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配套体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路径措施,推动西藏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效转变,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李继刚 《西藏大学学报》2009,24(4):38-42,65
合理的分工结构,协调的区域发展是一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的基本条件。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原因,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如何实现西藏经济的腾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西藏在我国经济分工体系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西藏应积极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并指出西藏在参与经济分工中应处理好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荫棠为清末西藏新政的开拓者,是系统提出西藏近代化改革的第一人。他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振兴实业论,对外商战论,创办西藏银行及进行币制改革论。文章认为,张荫棠筹藏时期的经济思想,虽然在现实层面贯彻很不理想,甚至有些思想不现实不准确,但对西藏此后的经济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西藏近代发展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藏的从业问题是影响西藏乃至全国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西藏边境贸易对从业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文章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方法,采用1978-2009年的年度数据,并借助软件EVIEWS6.0,对近年来中国西藏边境贸易与从业人数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边境贸易出口、进口与西藏从业总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西藏边境贸易出口对从业有着积极的影响,进口对从业的影响则相反;从短期来看,西藏边境贸易出口对从业具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进口的拉动作用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农业在西藏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与基础作用,随着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及合作程度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文章结合财政支农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在分析现有财政支农政策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夯实西藏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扶贫开发、推动农业科技工程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对策,以提升西藏财政支农政策效应,实现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增长理念是人们在反思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念,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包容性增长理念强调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和社会发展的宽容性,与西藏追求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作为一种理念,包容性增长需要以公共政策作为其实现的路径,而公共政策也只有以科学的理念作为指导,才能达到政策目标,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