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生长在田间的、分别属于三种不同结荚习性的六个大豆品种植株不同部位种子含油量。满仓金、丰地黄和小金黄一号等三个品种的主茎种子含油量高于分枝的。主茎不同层次种子含油量以中层最高,下层次之,上层最低。早丰一号不同密度植株全株的种子含油量,在每公顷10—30万株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而减少。与此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大,下层与中层种子含油量的差异越显著。集体五号、集体四号和早丰一号等三个品种的同一豆荚内不同豆粒的含油量不一致。在二粒英中都是顶粒大于基粒;在三粒荚中均以中粒最大,顶粒次之,基粒最小。百粒重的种子呼吸速率也有同样变化。我们认为,大豆种子含油量的高低与开花先后,胚珠发育早晚和群体结构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生殖生长的比较研究对大豆生产是有益的,特别是对提高大豆育种的杂交成功率是大有益处的,本研究表明: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始花期和花期长度是不同的,无限型和亚有限型大豆开花较早且花期较长,有限型大豆浓农91-44开花晚、花期短。无限型大豆浓农92-16和亚有限型大豆浓豆4号开花高峰出现较早,而有限型大豆浓农91-44开花晚,在开花中期日开花量剧增,无限型大豆浓农92-16结荚率低(23.6%),亚有限型大豆浓豆4号居中,为27.75%,有限型大豆浓农91-44结荚率最高,达43.50%,大豆不同植侏部位的结荚率也不相同,在冠层上部结荚率较高。其次是中部和下部,这意味着生产上要注意冠层上部和中部荚的形成;大豆育种者应选择冠层中上部的花做杂交,其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各种结荚习性大豆开花中期的形成的荚其灌浆速率较高。在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和指肪含量的变化一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多轴独立电驱动车辆驱动力的协调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三轴独立电驱动结构形式的混合动力车辆,提出了多轴独立电驱动系统的驱动力分层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多轴驱动转矩协调控制系统的分层控制结构,将控制系统划分为理想路面下的总需求驱动力矩分配层(上层)、驱动工况下的单轴驱动防滑控制层(下层),以及在上下层出现矛盾时进行协调控制的协调层(中层)。在完成了多轴驱动转矩协调分配控...  相似文献   

4.
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苔生菜为材料,研究温室多层立体栽培条件下各层光温环境对生菜产量和形态、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架中层日平均光辐射强度仅相当于上层的36.4%~45.6%,下层仅相当于上层的24.8%~37.3%;晴天10:00—16:00时段光辐射强度相对较高时,各层温度差异明显,中层温度为上层的84.8%,下层为上层的73.2%;最上层生菜地上部鲜质量、叶片数、主茎高度、叶面积均高于中层、下层.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分析表明:随着立体栽培中层和下层光照和温度降低,电子传递的量子效率Y(Ⅱ)、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降低,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逐渐升高.本试验的结果表明,温室多层立体栽培模式下生菜的产量和光合能力受光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豆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北疆地区主栽春大豆品种,在适宜密度条件下于初荚期去叶疏荚改变粒叶比,探讨不同品种群体粒叶比与冠层结构和不同层次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剪叶、疏荚处理后,叶面积指数(IAI)、消光系数降低,直射光透过率、散射光透过率增加,群体透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其中IAI与群体消光系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9966^**),同时,去叶疏荚处理后,在结荚期和鼓粒初期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灌浆后期,去1/3叶和去1/2荚处理,群体光照条件改善,延缓了叶片的衰老,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增加,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株粒重构成因素对大豆高产育种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大豆为材料,用生物统计方法研究了株高、株有效荚数、节粒重,株茎重、粒茎比和每荚粒数等株粒重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株高,节粒重、株有效荚数、粒茎比和株粒重呈正相关,环境相关较小,说明其间的关系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可以作为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选择指标,其对大豆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节粒重、株有效荚数、粒径比等,因此,在合理密植的条件下,提高株有效荚数和节粒重,适当增加粒茎比有利于预大豆高产育  相似文献   

7.
东秦岭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横穿秦岭东段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得到了该剖面上的二维速度结构图。由此获知该地区的地壳呈多层结构。上层地壳的P波速度为4.0~5.5km/s;中层地壳中有低速层出现;下层地壳的速度变化不大,约为6.5~6.9km/s。在深部可能有三个错断莫霍面的断裂带。地壳中的速度出现分层的特点,可能是由大的推覆构造所致。  相似文献   

8.
应用花生固氮根瘤菌,通过拌种方法在花生种子中接种,种植在未种过花生的花岗岩发育的壤土中,进行固氮效果测定。结果表明,施用的花生固氮根瘤菌明显增加了花生的结瘤量,植株生长健壮,群体生长旺盛,增加植株生物量,结荚率提高11%,植株含氮量提高52.9%,籽仁含氮量提高52.5%,产量提高40%,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选用6个大豆栽培品种(系),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茎粗与产量显著正相关;(2)单株荚数与分枝数、单株粒数、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酱香型白酒分层移位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香型糟醅在堆积过程中,不同部位升温不同而使各层糟醅具有不同风格.将堆积糟醅分为A、B、C类.采用A、B、C类糟醅分别与窖内上、中、下三层进行组合分层下池发酵,形成多种组合下窖方式.其中组合一方式可使上层酒酱味更加突出,中层酒更加醇甜,下层酒窖香味更加突出;组合二方式可使中层酒和下层酒具有较突出的酱香.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结英习性大豆生殖生长的比较研究对大豆生产是有益的,特别是对提高大豆育种的杂交成功率是大有益处的.本研究表明:不同结英习性大豆品种的始花期和花期长度是不同的,无限型和亚有限型大豆开花较早且花期较长,有限型大豆浓农91-44开花晚、花期短.无限型大豆浓农92-16和亚有限型大豆浓豆4号开花高蜂出现较早,而有限型大豆浓农91-44开花晚,在开花中期日开花量剧增.无限型大豆沈农92-16结英率低(23.6%),亚有限型大豆沈豆4号居中,为27.75%,有限型大豆沈农91-44结荚率最高,达43.50%.大豆不同植侏部位的结荚率也不相同,在冠层上部结荚率较高,其次是中部和下部.这意味着生产上要注意冠层上部和中部荚的形成;大豆育种者应选择冠层中上部的花做杂交,其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各种结英习性大豆开花中期形成的荚其灌浆速率较高.在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和指肪含量的变化一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灰色关联分析在大豆育种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15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并对2004年黄淮海中片国家大豆品种区试结果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与大豆产量关联度大小的顺序是:荚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分支>百粒重>生育期>单株荚数。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大豆品种优劣的排序与产量方差分析结果相关性极显著,可以用灰色关联分析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对品种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叶幕尺度上,通过分析微域环境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来揭示叶幕微域环境对无患子果实的影响,并为后续无患子叶幕结构优化和营造适宜微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福建建宁地区进入稳定结实期的10年生自然圆头形无患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格子法将整个叶幕分成144个小区,在整个生长期内逐月测定小区的微域环境因子,并在采收期测定各小区果实产量指标,以此来绘制整个生长期微域环境因子和产量的叶幕空间分布三维图;根据距离树干位置远近和自然分层现象将144个小区归并到9个不同的叶幕大区域中,对大区域的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产量、品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分层探讨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特征的相关性,并依此构建果实产量、品质与叶幕微域环境因子的回归预测模型,最终得到无患子果实优质丰产的微域环境条件。【结果】①随着叶幕区域由内膛到外围、由下层到上层,整个生长季的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0.3 和1.5 ℃、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分别增加了330.76和463.53 μmol/(m 2·s)、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3.0%,果实产量显著增加,下、中和上层果实产量比例为8:17:75,内、中和外围果实产量比例为24:32:44。水平方向上微域环境和果实产量的差异明显小于垂直方向的差异,结实部位主要集中在叶幕外围和上层;②叶幕9个大区域的果实数量、鲜果产量、干果产量、果实含水率、单果干质量和油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假果皮占果质量比、出籽率、种子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的差异均不显著;③果实产量、种子出仁率、油产量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最大,与果实产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8,温度对果实特征的影响仅次于光合有效辐射,而相对湿度对果实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④通过构建叶幕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特征的单因素二次回归模型可以得到无患子果实优质丰产的微域环境条件为:温度28~30 ℃,相对湿度小于74%,光合有效辐射830~1 203 μmol/(m 2·s);⑤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度更高,对果实和油产量的估算更准确,可用于自然圆头形无患子果实和油产量的初步预测。【结论】叶幕微域环境因子影响果实特征的形成,其协同效应对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更大;叶幕中、下层果实产量、品质更强烈地受到微域环境的影响,通过基于叶幕结构和结实特性的园艺措施改善中、下层叶幕微域环境有利于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豆在西宁地区后期的植株长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2年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生育后期荚果干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叶片干鲜重,荚果鲜重,茎杆干重和根干重均在鼓粒未期达最大值,以后均逐渐下降,鼓粒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增施钾肥和末期干旱对白羽扇豆结荚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探讨通过增施钾肥减轻末期干旱对白羽扇豆产量影响的可能性.温室盆栽窄叶白羽扇豆(Lupinus angustifolius L.),施钾水平为0,15,60mg·kg-1.于顶部分枝始花期开始干旱处理,用称重法使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40%—50%,持续14d后停止浇水.对照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100%,与干旱处理的同时停止浇水.结果表明,施钾能增加地上部生物产量、粒重、侧枝上的每荚种子数和主茎结荚数,因而提高产量;但对收获指数无影响.施钾还增加豆苗及主茎种子的钾含量及主茎幼荚汁液的蔗糖浓度,但降低叶片水势和渗透势.末期干旱降低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粒重、减少侧枝结荚数导致侧枝种子产量降低,从而使整株产量下降;但不影响每荚粒数和收获指数.末期干旱降低水势,但不影响渗透势.在本试验中,施钾不能消减末期干旱对窄叶白羽扇豆种子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半无叶型豌豆不同品系的株高 (x1)、单株荚数 (x2 )、分枝数 (x3 )、百粒重 (x4)、单株粒数 (x5)、双花双荚数 (x6)和单株籽粒产量 (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各个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百粒重 >分枝数 >单株荚数 >双花双荚数 >株高 ,其中 ,各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 ,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籽粒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利用半无叶型豌豆育种中 ,应以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为主 ,同时要注意增加双花双荚数 ,适当兼顾百粒重及其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土柱栽培实验,对蚕豆/马铃薯间作复合群体根系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根系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间作蚕豆的根系总干质量在苗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增减了-4.17%,13.40%,15.43%,-6.53%,间作马铃薯的根系总干质量增减分别为-30.98%,38.10%,4.24%,-12.56%.可见,在2作物生长最旺盛时期,间作具有提高根系总质量的作用.同时,间作扩展了蚕豆根系垂直方向的生态位,较深根系分布有利于蚕豆后期的竞争恢复生长.020cm土层,2作物生长前期,间作蚕豆与间作马铃薯的根比例较其单作降低了1.01%,6.17%,根系发生了下移现象;生长中期,间作马铃薯的根系较单作上升了10.77%,表现为根质量密度的上移,间作蚕豆的根比例较单作下降了3.08%.020cm土层,2作物生长前期,间作蚕豆与间作马铃薯的根比例较其单作降低了1.01%,6.17%,根系发生了下移现象;生长中期,间作马铃薯的根系较单作上升了10.77%,表现为根质量密度的上移,间作蚕豆的根比例较单作下降了3.08%.040cm土层,间作群体的根系比例在苗期、盛花期、成熟期与040cm土层,间作群体的根系比例在苗期、盛花期、成熟期与020cm土层的根系比例变化不明显,但结荚期间作马铃薯根比例比单作上升了9.27%.间作蚕豆在苗期、盛花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结荚期和成熟期却低于相应对照;间作马铃薯在盛花期、结荚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苗期、成熟期的根系含水率低于相应单作.蚕豆/马铃薯间作群体020cm土层的根系比例变化不明显,但结荚期间作马铃薯根比例比单作上升了9.27%.间作蚕豆在苗期、盛花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结荚期和成熟期却低于相应对照;间作马铃薯在盛花期、结荚期的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对照,而苗期、成熟期的根系含水率低于相应单作.蚕豆/马铃薯间作群体080cm深层,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单作,具有更高的贮水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高活性位点呈下移趋势.根系还原总质量和还原总质量密度呈上高下低的"T"型分布,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080cm深层,根系含水率高于相应单作,具有更高的贮水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水的利用效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根系高活性位点呈下移趋势.根系还原总质量和还原总质量密度呈上高下低的"T"型分布,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020cm为高量高密度型,2020cm为高量高密度型,2040,4040,4060cm为中量中密度型,6060cm为中量中密度型,6080cm为低量低密度型.  相似文献   

18.
对花生(花育16)地膜覆盖栽培、荚果产量在6 378.8 kg.hm-2水平下植株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鲜重、叶鲜重及干重、叶面积以出苗后41~60 d增长最快;根干重、茎枝鲜重及干重、茎枝长度、主茎高度、果针鲜重与干重、荚果鲜重、荚果数、全株鲜重及干重均以出苗后61~80 d增长最快;荚果干重以出苗后81~100 d增长最快;出苗后1~80 d,植株生产的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茎枝中,此后逐渐转入以荚果为主。  相似文献   

19.
四棱豆“桂丰三号”主要性状观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明华 《广西科学》1994,1(1):68-69
报道了“桂丰三号”的主要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和生长发育特性.“桂丰三号”是一个无限生长型的中晚熟品种,主蔓长3.5~4.5m,其第15~20节开始着生花芽、第3~10节上共长出3~7条侧蔓.3月15日至6月30日期间,从播种到开花约需75天;7月10日至20日期间,从播种到开花约需50天.3月至7月20日期间,无论何时播种,其开花结荚盛期都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单株结荚数30~50荚,荚长19cm,荚横断面呈正方型,每荚有15粒种子,老熟种子黄褐色、圆形,千粒重300g。嫩豆荚淡绿色,成熟豆荚黑褐色.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疆春大豆高产(4500kg.hm^-2)条件下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产大豆群体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开花期以前稳定上升,至结荚期达到最大,为4.165gCO2.m^-2.h^-1,鼓粒末期开始下降,全生育期平均值为2.321gCO2.m^-2.h^-1。群体呼吸速率随生育时期的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盛荚斯达到最大值,为1.962gCO2.m^-2.h^-1。群体呼吸速率日变化的趋势与光合速率相似,亦呈现单峰型曲线,至中午14:00-16:00达最大值,呼吸速率的日变化与温度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