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清小说序跋中的小说社会功能论主要有“正史之余”说、“劝惩”说等二种。探讨明清小说序跋中的小说社会功能论对提高小说的文学地位,丰富小说的表现手法,拓展小说的艺术功能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自汉代始,便具有了要服务于儒家政教伦理的要求。此后的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基本延续了这一小说观,并逐渐衍化为中国古代小说特有的一种劝诫意识。在唐传奇中,开始普遍出现以起首、结尾的“引子”“楔子”来暗示、解释小说叙事立场的“劝惩”结构。到了宋元明的话本、拟话本小说,尤其是明清世情小说中,小说家们更多将劝诫题旨内化到小说的深层肌理。“劝惩”意识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题材选择、结构形态和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3.
李渔用劝惩的观念来创作小说 ,他劝导人们对金钱、名利、婚姻要淡漠。但他在劝惩中形成了自己的悖论 :冷淡心性是为了欲望的最大满足 ,表面上的“无私”,目的却是“私”。冷淡心性的劝惩正是中国文化中的忍耐与“退一步”的哲学。借助于宿命论的因果报应 ,李渔的小说中省略了很多生活中真实的东西 ,却没有达到劝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是清代教育小说中以家庭教育为题材的一类小说。受中国文学注重教化的传统以及家庭教育小说自身题材、主旨的影响,清代家庭教育小说表现的思想主要是教育思想:重视品德教育,勤学与尊师教育;重视环境习染,身教严教,情感激励与感化教育。这一思想主要蕴含在清代家庭教育小说人物所选取的教育内容(教什么)和教育方法(怎样教)中。透过这些思想,可以看到教育小说家们受儒学传统影响而难以舍弃对现实的关心,希望借小说达到劝惩目的的创作意图,也让我们对清代教育、清代社会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李渔的小说有明显的劝惩意味,但其尚情的一面却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其所尚之情的主要内容是:(一)男女之情,(二)真率之情。其表达尚情观的主要方式微妙而又曲折;(一)让作品的意义指向与道德劝诫相偏离,(二)偷梁换柱,以情释理。李渔的尚情观与晚明的进步思潮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不仅指小说的结构上的对位和对话特征,更指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以往独白小说主人公不同之处在于复调小说主人公和作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主人公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自身所具有的自由性。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集,其中300字以下的短文占全书篇目的三分之-一有余。该文认为: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标准,此类短文属志怪范围的小说文体。并且指出,《聊斋》的短文构思精彩,描写生动,蕴含哲理,并能以巧妙手法进行“劝惩”和嘲讽,实属优秀古代短篇小说之列。  相似文献   

8.
小说最深刻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超越具象,传递丰富的审美内涵及深刻的哲理思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小说诗意化创造。小说诗意化创造,并不在于对诗歌意境的移植,而在于能否把这种移植融化在小说独具的写人叙事特长之中。小说诗意化创造主要表现为虚实相生、化情节为情趣、淡化人物、进行意象追求。  相似文献   

9.
儆戒愚顽 劝善惩恶──谈《聊斋志异》中的民俗描写何梅琴《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搜集民间传说写成的一本小说集”①,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②。全书近五百篇,绝大部分故事直接或间接来自民间,广泛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了劳伦斯的社会观和泛性论,指出他小说创伤中的重要的主题思想在于: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及对两性关系的研究,认为:张扬人性的复归乃是劳伦斯的社会理想和救世主张。  相似文献   

11.
受善恶果报观影响,我国古代小说多有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尤其在明清小说中更是如此。大多明清小说比较直露地宣扬善恶果报观,而《儒林外史》却表现得相对"冷静",甚至还有嘲讽的文笔。这反映了吴敬梓较为复杂的创作心理:一方面受当时社会盛行的民俗文化影响,不自觉地在文中体现着劝善惩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持批判态度,对善恶果报观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怀疑与嘲讽。  相似文献   

12.
元代平话在人物形象、思想倾向、表达方式上,均表现出野性和率性的风格,这是元代平话这一白话小说发展阶段特有的风格特征,与明清小说迥然有别。这种写作风格虽然说不上成熟完善,但自有其自然可爱之处。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原因:与元代平话的主要内容来自民问说话有关系;与元代北方民族的审美风格有关系;与元代文人的处境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明清很多文人都涉足小说评点,他们是著名的小说评点家,也是小说理论家,他们在评点小说时,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其中八股文的死法理论在小说评点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八股文死法指文章的基本法则,小说评点者对它们的借用,意在说明小说具备文章特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明代中晚期的时候出现了创作市场化、刻印买卖产业化和读者消费群体分层的趋势,并且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共同推动着小说话本产业的发展。并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传统文论是诗学。小说理论发展较晚,主要体现在明清的小说评点中。金圣叹是其集大成者。他的小说理论,集中到一句话便是——“因文生事”,从而使小说从历史中彻底分离出来而独自成为一种新兴文体。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是我国学术文化蓬勃发展的年代,也是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学术文化促进、丰富了小说形式和内容的演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清小说序跋中的虚构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虚构论提出的背景和虚构理论本身的发展轨迹;二、虚构论的内涵;三、虚构论的价值,探讨明清小说的虚构理论对提高小说序跋在小说理论史上的地位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篇通俗小说是介于长篇通俗小说和短篇通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种,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明末清初诞生了一大批中篇通俗小说作品,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烟水散人徐震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李渔《十二楼》的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19.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事小说由下层作者创作又面向下层读者,有着野性文化基因。其中的巫风描写及其流变有着明显规律,准确地折射着明清易代之际社会下层的独特视角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