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来自以色列的38份野生二粒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组成进行SDS-PAGE检测,发现其HMW-GS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Glu-A1和Glu-B1位点共有18种可确定的亚基变异类型.其中,A1位点上的亚基1、2*(出现频率分别为60.53%和13.16%)和B1位点上的亚基13+16、14+15与17+18为优质亚基(出现频率分别为26.32%、7.89%和2.63%).同时出现了许多普通小麦所稀有或缺乏的特异亚基类型,如6+8*,7*+9,6+9*,7+9*,20,22等,在2份材料中出现了1种未命名的新亚基类型.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遗传方式及其结构特征,对我国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HMW-G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SDS-PAGE方法对河南地区24份小麦新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3种亚基和14种亚基组合,其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品质得分在5~10分之间,平均得分7.57,以上结果基本反映了我省目前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PCR和克隆的方法得到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B基因组所有可能供体以及小麦近缘种黑麦的HMW-GS基因5‘端序列,对所得序列结合已发表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二倍体中该基因2个拷贝的结构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利用SDS-PAGE对43个新疆及外引的小麦种质资源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的构成、不同等位基因变异及出现频率进行系统分析,并按照Payne等人的评分方法,计算了其品质得分分析。结果表明:43个小麦种质资源的Glu-1的平均分为5.47分,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构成中以2 12亚基居多,5 10亚基较少,部分地影响了新疆小麦品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6.
用水稻着丝粒重复序列RCS1为探针,与3072个克隆进行菌落杂交,得到了32个阳性克隆,用RCS1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着丝粒重复序列Tcs250为探针进一步筛选,在32个RCS1相关的阳性克隆中任选10个克隆进行点杂交,分别有6个和5个阳性克隆.为了克隆RCS1相关片段,依据RCS1的序列设计了三对引物,将引物3从上述阳性克隆中扩增的一个543bp的片段克隆测序,发现与水稻RCS1部分片段达到约83%的同源,与大麦的反转座子(Ty3/gypsy)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了92%,与节节麦中着丝粒的整合酶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了96%,命名为TBRCS1.TBRCS1可能是野生一粒小麦着丝粒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用水稻着丝粒重复序列RCS1为探针 ,与 30 72个克隆进行菌落杂交 ,得到了 32个阳性克隆 ,用RCS1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着丝粒重复序列Tcs2 5 0为探针进一步筛选 ,在 32个RCS1相关的阳性克隆中任选 10个克隆进行点杂交 ,分别有 6个和 5个阳性克隆 .为了克隆RCS1相关片段 ,依据RCS1的序列设计了三对引物 ,将引物 3从上述阳性克隆中扩增的一个 5 4 3bp的片段克隆测序 ,发现与水稻RCS1部分片段达到约 83%的同源 ,与大麦的反转座子 (Ty3 gypsy)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了 92 % ,与节节麦中着丝粒的整合酶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达到了 96 % ,命名为TBRCS1.TBRCS1可能是野生一粒小麦着丝粒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了超大穗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其F1代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份超大穗小麦中共检测到7种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Glu-A1位点,出现了两种亚基,null和1亚基,Glu-D1位点只有2 12一种亚基,而Glu-B1位点上亚基类型最丰富,有4种类型,尤其出现了两种新型的复合亚基组合形式7 9 8和7 9 14 15。遗传分析表明,在超大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F1中,双亲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呈显性遗传,且显母性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9.
新疆主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38份新疆主栽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38份材料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4种等位基因变异类型,其中Glu—A1位点有“1、2*、Null”3种变异类型,Glu-B1位点有“7、7+8、7+9、6+8、13+16、17+18、14+15”7种,Glin-D1位点有“2+12、5+10、5+12、2+10”4种.“Null、7+8、2+12”是主要亚基,它们的频率分别是55.3%、57.9%和65.8%.亚基组合类型有17种,其中Null、7+8、2+12亚基组合占39.5%;1、7+8、2+12亚基组合为10.5%,其余亚基组合的频率都在10%以下,不同材料的品质评分在3~10之间,平均评分为6.3.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晋南麦区近十年来主要推广的38份小麦骨干品种的HMW-GS组成及其GMP含量、膨胀势、降落值及直链淀粉含量,分析了Glu-1不同位点对部分烘烤品质性状的作用情况.结果 表明,Glu-1位点对膨胀势的作用以1A位点的加性效应为主;对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表现为以1A和1D的加性效应为主.对降落值的作用以1B×1D的互作效应为主,伴有其他位点间的互作.对GMP的作用以1A的加性效应为主,对GMP/pro的作用表现为以1A和1B的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1.
小麦谷蛋白亚基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方差分析探讨了3个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座和2个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座对14个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基因座可以影响多个品质性状;不同基因座对不同品质性状的影响是不同的;影响的大小也存在差异.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有些品质性状同时受到两个基因座的影响,有时基因座间互作的影响大于单个基因座效应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说明,小麦品质性状的改良是非常复杂的,对不同品质性状的改良应采用不同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点突变,在小麦高分子量(HMW)谷蛋白基因5′上游调控序列的TATAbox与基因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之间,改变三个碱基,产生新的BamHⅠ内切酶位点.在调控序列中,选择四个合适的内切酶,对上游序列进行缺失,分离到四个大小分别为2400、610、440和110bp的含有不同调控元件的HMW谷蛋白基因启动子,与质粒pBI101.1的报告基因GUS重组,构建了四个嵌合质粒pWG2400、pWG600、pWG440和pWG100.经基因枪、微束激光和PEG等方法将pWG2400转化玉米胚乳悬浮细胞,GUS基因获得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HMW谷蛋白基因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介绍适合于MALDI TOF质谱分析蛋白质及亚基的SDS PAGE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铜染色法在凝胶板上直接显色且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电泳纯的蛋白质和亚基,并用MALDI TOF质谱技术直接分析它们的分子量.本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和损失率小等优点,尤其适合于蛋白质组学、利用数据库分析蛋白质同源性和确定蛋白质种类等结构信息的研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DS PAGE和MALDI TOF质谱非在线联用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SDS—PAGE技术对新疆育成与推广的11个品种和卯年代引进的44个亲本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引进亲本在G1u—Al位点有2种等位变异类型0和1;Glu—Bl位点有6个等位变异类型:7 8、7 9、13 16、17 18、6 8、7,但主要以7 8为主;G1u—D1位点有2个等位变异类型:2 12、5 10,以5 10为主要类型。在大面积推广品种中,新春5号和新春9号为5 10亚基携带者;新春3号品种携带17 18亚基。上述结果基本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新疆春小麦育成与推广品种和20世纪90年代引进亲本品种的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丙酮沉淀法对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进行快速高效纯化,以纯化后的蛋白做为抗原,免疫白兔,制备了相应的多克隆抗体.与大肠杆菌裂解液共温育去除交叉反应性抗体,并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对抗体进行了初步纯化.电泳及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能与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发生强烈反应,而与小麦中的水溶性蛋白、醇溶蛋白及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不反应.该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功能及其品质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和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6.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提纯蛋白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含有多种成分且各蛋白质成分的分子量相差较小的菌体蛋白质的提纯,用一般的沉淀法、层析法均达不到理想效果.作者选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进行提纯,并尝试电泳后不经过染色,直接从凝胶中分离所需要的蛋白质成分.该实验对制胶、电脉、染色、脱色等各个环节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提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5代麦谷蛋白及SDS沉降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普通小麦与高冰草体细胞杂种F5代 175个株系的麦谷蛋白及SDS沉降值分析 ,发现杂种F5代有 10种不同的麦谷蛋白组成 ,并出现了 1Ax1,1Ax2 ,1Bx13,1By16 ,1By8,1Dx5等 6种不存在于亲本小麦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 1Bx13 1By16 ,1Bx7 1By8,1Dx5 1Dy12等 3种新亚基组合 ,部分杂种中出现了高冰草的麦谷蛋白特征谱带 ;杂种株系的SDS沉降值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其中一些杂种的SDS沉降值明显高于亲本普通小麦 .结果表明 ,通过体细胞杂交有可能将野生禾草的优良性状引入普通小麦 ,创造出多种不同组成及组合的新种质 ,为小麦品质育种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提取制备猪带绦虫、猪囊尾蚴虫体、猪囊虫囊液、多房型束球绦虫、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细颈囊尾蚴囊液和羊绦虫等8种寄生虫抗原,运用SDS-PAGE电泳法比较各种抗原的蛋白质的组成,不连续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猪带绦虫、猪囊尾蚴虫体、猪囊虫囊液、多房示绦虫、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细颈囊尾蚴囊液和羊绦虫等几种抗原的蛋白质在凝胶中分别有31,23,18,17,21,22,8和24条带,分子量在13kD-134kD之间,8种抗原的电泳带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特异性,其抗原的共同蛋白质亚基带的分子量为63kD,38kD和24k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