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抗菌陶瓷釉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抗菌釉料(石灰石、长石、石英、高岭土及抗菌剂-纳米TiO2)对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利用吸附等温线分析其吸附行为。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00nm处测定抗菌釉浆的吸光度,并结合釉浆中微粒的Zeta电位,考察釉浆稳定性与pH值、NaCl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结合扫描电镜照片观察釉浆沉积物形貌,并分析SDBS在抗菌釉料中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吸附SDBS釉浆体系Zeta电位的主要因素是pH值;当吸附SDBS的釉浆在pH=7,NaCl浓度为10mmol/L时达到最佳分散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对铝热轧用润滑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乳化液稳定性、粒径及其分布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T702,SPAN80,油酸三乙醇胺皂,Tween80和NP-10这5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对铝热轧润滑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液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基础油中添加油性剂,可与表面活性剂发挥协同效应,增加其乳化性能,降低乳液的表面张力,提高乳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油酸三乙醇胺皂与Tween80或NP-10复配能使乳化液分散更细、更均匀,进一步降低其表面张力,提高乳化液的润湿性和稳定性;乳化剂的类型、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用量和复配技术对乳化液的粒径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粉体,通过机械球磨的方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纳(SDBS)的用量对纳米Fe3O4的包覆结构及其磁流体分散效果的影响。对制得的样品经过XRD,HRTEM,FT-IR和XPS等进行表征。在50 mL水溶液中,当纳米Fe3O4质量为10 g,pH为4.5和球磨时间为5 h时,SDBS最佳用量为0.8 g;SDBS以化学和物理吸附在尖晶石结构的Fe3O4纳米颗粒表面,形成了Fe-O-S化学键使得纳米颗粒表面的包覆结构很难被打破,制得的磁流体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CuO/水纳米流体悬浮液分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去离子水中添加纳米CuO颗粒,制备一种新型强化传热工质CuO/水纳米流体。采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纳米CuO颗粒进行分散,并对其zeta电位、粒度及吸光度进行测量。系统研究超声振动时间、表面活性剂种类和质量分数、pH值等对CuO/水纳米流体悬浮液分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超声振动时间的延长、分散剂浓度及pH值的增加,纳米CuO颗粒的分散性均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纳米CuO颗粒的分散存在一个最佳超声振动时间、分散剂质量分数和pH值。纳米CuO在悬浮液中的最佳分散工艺条件为:超声振动时间1.5 h,pH=8,wSDBS=0.06%。  相似文献   

5.
反向微乳法制备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以Span80和Tween60为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反向微乳液,研究了不同配比的Span80-Tween60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微乳液最大增溶水量的影响,利用Span80-Tween60/环己烷/水(HCl)反胶束微乳体系水解正硅酸乙酯制备出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15~40nm的二氧化硅粒子,探讨了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水与正硅酸乙酯的摩尔比(H)对SiO2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Span80和Tween60质量比为2∶5时,微乳体系有较大的溶水能力;SiO2纳米粒子粒径随着R和H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表面活性剂和天然聚合物调控下制备晶型稳定和形貌特殊的纳米羟基氧化铁(FeOOH)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镜,系统地探讨了不同表面活性剂作用下FeCl_3溶液在pH=11及40℃下水浴陈化24h形成铁矿物的晶型及结构形貌.结果表明:Fe(Ⅲ)经水解中和可形成针铁矿(α-FeOOH)纳米颗粒;各产物中α-FeOOH的晶型、颗粒尺寸和形貌结构差异不明显,证实了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对形成的同一矿相产物没有影响;DTAB、AEO-3P、SDBS、F127和Tween80作用下形成的产物中还含有结晶性较差的水铁矿相,表明表面活性剂所含基团会抑制水铁矿向针铁矿转化;含相同基团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链长对形成产物α-FeOOH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 要 使用SiO2和MWCNT纳米颗粒,在80%:20%的水/乙二醇基液中制备纳米流体,分别研究超声波振荡时间、分散剂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振荡时间为1 h;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的最佳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0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最佳添加量为0.1%;在最佳添加量下,CTAC的分散效果优于SDBS;在同一分散剂下,MWCNT-水/乙二醇混合基纳米流体的稳定性优于SiO2-水/乙二醇混合基纳米流体。研究不同浓度的纳米流体在不同流速、温度下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基液相比,纳米流体的传热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与纳米流体的传热速率增加相比,纳米流体浓度对压降和有效泵功的不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酸钠对纳米SiO_2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聚丙烯酸钠(PAAS)作为分散剂,并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红外光谱仪对分散剂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状态进行识别.发现聚丙烯酸钠能够显著提高纳米SiO2颗粒的分散稳定性,但是,当聚丙烯酸钠的添加量过大而达到过饱和时,反而会造成体系中纳米颗粒分散稳定性的降低;对于相同质量分数的聚丙烯酸钠,低pH值增加了纳米SiO2颗粒与聚丙烯酸钠形成氢键的几率,促进了聚丙烯酸钠在纳米SiO2颗粒表面上的吸附,纳米颗粒的分散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含碳纳米管悬浮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中加入碳纳米管制备了含碳纳米管悬浮液(纳米流体),研究了几种典型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AB)及乳化剂OP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静置和离心分离等手段研究了其稳定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未加表面活性剂时碳纳米管不能均匀地分散到水中,而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能够稳定存在数月,而且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此时纳米流体的稳定性最好.在3种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剂OP作为分散剂时碳管纳米流体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水悬浮剂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在农药颗粒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研究了水悬浮液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WitconolNP-100)在福美双和克百威两种农药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农药颗粒表面的吸附对悬浮种衣剂(FSC)的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itconolNP-100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吸附受阴离子表面活性剂WitconolD-425影响,饱和吸附量在1-30g/l浓度范围内随其浓度增加而减小,并在20℃-54℃范围内随温度上升而增加.膨润土的引入增加了WitconolNP-100的吸附,并使其达饱和吸附需用量增加.54℃热贮稳定性试验表明,WitconolNP-100用量为10g/l,达到并接近饱和吸附值时,种衣剂产品分层率最小为5%.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农药颗粒表面形成完整的吸附层是悬浮种衣剂贮藏稳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 3种体系的水溶液在适当条件下均可自发形成囊泡. 结果表明, 虽然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相似, 但在与同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囊泡时的复配比例及囊泡的稳定性却有很大区别. 考察了3种体系囊泡自发形成时的复配比例, 并探讨了囊泡的形成机理及其时间稳定性,利用负染TEM技术观察了囊泡的形貌.  相似文献   

12.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体系中制备立方相Co_3O_4磁性纳米粒子,将其与制备原液的混合体系分散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溶液中,再加入苯乙烯引发聚合,制得聚苯乙烯/Co_3O_4复合纳米粒子.TEM观察Co_3O_4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30 nm左右,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为40 nm左右.XRD、IR谱图及热、磁性能测定表明聚苯乙烯对Co_3O_4纳米粒子的包裹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制冷剂水合物蓄冷是实现电网负荷侧调峰、提高空调经济性的一种新型节能技术。提出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Span80、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n-BA)促进静态条件下HCFC-141b水合物生成,基于等容定温法获得5种配比的水合物生成温度曲线,并利用6组平行实验判定水合物平均生成时间、水合体系稳定性;基于图像观察法确定水合物生成位置与质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均可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水合物生成,但是水合体系稳定性均较差;其中浓度分别为2 wt%、0.1 wt%、0.1 wt%的Tween80 + Span80 + n-BA体系效果最佳,诱导时间(纯水体系>16 h)缩短至17.5 min,水合物溶液最为均匀,能够实现HCFC-141b水合物快速成核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uO/CeO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N2吸附-脱附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沉淀-水热法制备的CuO/CeO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上CuO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两种复合材料中CuO颗粒的尺寸较复合前明显减小且分散均匀.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颗粒间结合紧密,形成连通的孔结构,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物孔径分布较窄.测定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复合材料催化丙烯还原NO的转化率(C3H6-SCR).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CuO/CeO2复合催化剂都表现出优于单组分CuO和CeO2的催化活性,其中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协同作用,350℃时NO转化率可达74%.其可能的原因是,沉淀-水热法能使得复合材料上的CuO物种更均匀地分散在CeO2表面并与之充分接触,使材料整体形成更有利于多相反应的介孔结构从而增强了协同作用,提高了材料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测定了45℃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二甲基甜菜碱(C。6B)以及n(SDS):n(C,。B):20:80混合物在带负电荷的大庆油砂上的吸附滞留。结果表明:SDS和C,6B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0.0034mmol/g和0.0237mmol/g。以气/液界面上的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为参比,估算出两者在油石少/水界面的吸附层数分别为0.31和1.55,表明c。。B先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吸附到界面,随后形成表面胶束;二者混合物的吸附是非均匀的,其中C,6B发生了优先吸附:混合体系中两组分的吸附量皆大于单一体系相同平衡浓度下各自的吸附量,即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这种优先吸附和协同效应对于降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在油,石少/水界面的吸附滞留和色谱分离效应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醇热法制备了CeO2纳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XRD、TEM及N2吸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eO2比表面大且结构有序性好.TPR和XPS分析证实CuO/CeO2催化剂中有不同的铜物种存在.催化性能评价结果则显示焙烧温度影响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而且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使得CuO/CeO2的催化活性远远高于单纯CuO和CeO2组分.  相似文献   

17.
用wilhelmy吊片法研究了油烯基聚氧乙烯(20)醚(AEO20)/Tween80混合体系的平衡表面张力.探讨了温度对其平衡表面张力的影响,计算了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CMC,γCMC,Γmax,Amin,pC20),并进一步用Clint和Rubingh理论探讨该混合体系在胶束形成过程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分子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