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崩岗集中发育于华南丘陵谷坡及山间地以风化花岗岩残积物为基底的红土地貌,被称为南方地区的"生态溃疡",是该地区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降雨、气温等气候因子的极端变化,内部各种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广泛分布,加之过度的植被破坏是崩岗形成、发展的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对南方红壤侵蚀区(根溪小流域)野外调查,分析坡向、形态、发育阶段和活动状况上的数量及面积状况,在此基础上得出:南坡崩岗的数量和面积要明显多于其他坡位;中期崩岗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从形态来看,条形崩岗数量最多,混合形崩岗数量最少,爪形崩岗面积最大,弧形崩岗面积最小;半稳定型崩岗个数最多,且面积最大,活跃型崩岗个数最少,稳定型崩岗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2.
探讨崩岗流域沟道侵蚀及其引起的崩岗坡面的坡向变化,对崩岗流域的科学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崩岗沟道侵蚀量的计算,是崩岗流域侵蚀强度划分和崩岗侵蚀方式甄别的主要依据.利用Leica Scan Station 2三维激光扫描仪,以广东五华县莲塘岗崩岗为研究案例,通过3年共计6次定位监测,获取了5个监测周期的高精度地形数据.以此为基础,结合Arc GIS软件,对崩岗沟道发育及其坡向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沟道侵蚀是崩岗流域主要侵蚀方式之一,53.6%的侵蚀量来自切沟和冲沟的沟床下切和沟壁侧蚀,其中下切侵蚀又是沟道侵蚀的主要形式.沟道总长度和流域切割密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阶段性变化,3年平均流域切割密度为158km/km2.沟道走向对崩岗坡面的坡向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沟头的细沟和切沟的溯源侵蚀对坡面的坡向具有重塑作用,坡面面积减少的坡向的反方向,即为沟道溯源侵蚀的主方向.侵蚀强度最大的坡向与主沟道发育的走向NNW—SSE一致,这是由当地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一组剪切应力产生的裂隙走向所决定的.沟道侵蚀作用对崩岗流域演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壤区崩岗侵蚀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崩岗在我国南方红壤区中广泛分布,它破坏土地资源,恶化生态环境,是我国南方红壤区侵蚀最严重、危害最大的土壤侵蚀方式之一.加快对崩岗侵蚀治理的研究也就成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保持中的重中之重.文章拟从崩岗侵蚀类型和侵蚀发展过程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出崩岗侵蚀治理的模式,旨为我国南方红壤区崩岗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崩岗是土壤侵蚀的一种形式。其中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而水土保持指对外营力造成的土壤侵蚀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以保护水土资源、维持土地生产力,并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以土壤侵蚀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及相关对策。本文以赣县废弃稀土矿区的崩岗侵蚀现象为依托,进一步探讨南方丘陵崩岗侵蚀区的形成与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治理思路。为以后南方山地丘陵区崩岗侵蚀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崩岗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分布最为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其发育的速度和强度对地表产生巨大破坏作用,同时对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通过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ICP-MS测定,对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黄泥坑崩岗群内3个不同侵蚀崩岗各部位表层土壤(0~10cm)进行取样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依次为轻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强度侵蚀区,且轻稀土元素含量富集;不同侵蚀程度的崩岗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基本呈现沿集水区到沟道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元素Ce元素含量极高,Eu元素含量低,有明显的亏损现象;植被覆盖条件好的区域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幅员辽阔,花岗岩分布广泛,面积很大。其中尤以东南部为集中,如福建花岗岩面积即占全省面积1/3,广东省也占30%(约66500公里~2),较少的广西省也占13.4%(约35000公里~2)。它们的分布也反映出大地构造的特点。加里东期花岗岩多分布在西侧,向东多为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沿海则为燕山期花岗岩为主。这种自西北向东南迁移的分布状况,反映了我国东南部地壳活动与古岛弧活动有关。即和江南古岛弧,武夷、赣南、云开古岛弧,浙闽粤沿海中生代岛弧和台湾新生代岛弧等四个俯冲带构造有关。其中尤以燕山期花岗岩分布最广,对地貌影响也最大。东南地区由于气候上是属高温多雨的季风气侯,花岗岩地貌另成一格。例如在我国西部、东北部花岗岩区就没有厚层的红色风化壳的发育及所成的暴流崩岗地貌。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水库众多,消落带开阔,广泛分布有易侵蚀性红壤,在水库波浪和台风暴雨作用下,土壤侵蚀严重。以高州水库为例,波浪侵蚀使凸坡植被土壤全部流失,立坡侵蚀使凹坡不断缩陷甚至发生崩岗,径流又进一步侵蚀裸露坡面和周边沟谷。结果导致消落带水土资源环境恶劣、植被凋亡、生态功能尽失。为此,提出"桩-土-植被一体化"梯度治理方案:采用轻小群排桩护岸,截排水沟组织排水,阻隔波浪和径流侵蚀;抽取库尾淤泥回填桩后坡面形成梯级平台;种植和抚育适应周期性浸晒两栖乡土植物。方案具有适应地形、施工便捷、维护简易、清库扩容、护岸固土、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等经济实用高效的综合治理效果,预期可以在华南地区其他水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水库众多,消落带开阔,广泛分布有易侵蚀性红壤,在水库波浪和台风暴雨作用下,土壤侵蚀严重。以高州水库为例,波浪侵蚀使凸坡植被土壤全部流失,立坡侵蚀使凹坡不断缩陷甚至发生崩岗,径流又进一步侵蚀裸露坡面和周边沟谷。结果,消落带水土资源环境恶劣,植被凋亡,生态功能尽失。为此,提出“桩-土-植被一体化”梯度治理方案:采用轻小群排桩护岸,截排水沟组织排水,阻隔波浪和径流侵蚀;抽取库尾淤泥回填桩后坡面形成梯级平台;种植和抚育适应周期性浸晒两栖乡土植物。方案具有适应地形、施工便捷、维护简易、清库扩容、护岸固土、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等经济实用高效的综合治理效果,预期可以在华南地区其它水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凤凰县的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受其自然条件影响,凤凰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是崩岗.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概述了凤凰县的基本情况及水土流失现状,对崩岗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崩岗的危害,提出了崩岗的防治措施,最后为凤凰县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详实的典型例子说明了拦沙坝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所起的蓄水拦沙,稳岸固沟,防洪减灾等重要作用。且对我国南方诸省的花岗岩剧烈侵蚀区、崩岗区的水土流失严重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开展我国南方诸省的花岗岩剧烈侵蚀区、崩岗区整体上的拦沙坝建设,使之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详实的典型例子说明了拦沙坝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所起的蓄水拦沙,稳岸固沟,防洪减灾等重要作用.且对我国南方诸省的花岗岩剧烈侵蚀区、崩岗区的水土流失严重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开展我国南方诸省的花岗岩剧烈侵蚀区、崩岗区整体上的拦沙坝建设,使之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一) 鱼魿地形指的是坡面上的一种微地形。它发育在有植被的坡地,是多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在江西红壤分布的广大丘陵和山地,鱼魿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极为强烈的。只要坡面上有这种地形的存在,其土壤侵蚀大都异常微弱;相反,要是鱼魿地形遭到了破坏,则土壤加速侵蚀往往随之到来。因此,研究鱼魿地形的形成及其作用,对于探讨红壤  相似文献   

13.
黄土丘陵坡面三维形态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黄土丘陵坡面的野外观察,提出三维坡形的概念,从三维空间考察斜坡,划分出九种基本三维坡形,论述其发育的基础及其与坡面侵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选择3种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灌木林地、草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37 Cs示踪技术分析了坡面尺度土壤侵蚀程度的变化,明确了土壤重金属(Mn、Cr、Zn、V、Ni、Cu、As、Co)在流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坡面侵蚀速率变化与土壤重金属再分布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总体上为"强烈侵蚀",最大侵蚀速率高达10 853.56t·km-2·a-1.灌木林地和草地为"轻度侵蚀".坡耕地Cr和As含量较高,而V、Mn、Zn、Co、Ni、Cu在灌木林地和草地含量较高.坡耕地土壤重金属的分布与侵蚀速率相反,侵蚀严重的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少,侵蚀微弱的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侵蚀作用下坡耕地中Cr、V、As、Co和Zn容易发生顺坡迁移流失.土地利用变化和侵蚀过程对坡面土壤重金属分布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重金属面源污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帕隆藏布流域是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在此区域具有发育密度高,危害性强等特征。针对该区域(波密-索通段)发育的一种较为特殊的冰川泥石流,即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研究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进行典型泥石流发育特征调查和分析,总结了此类泥石流较其他类型泥石流在物源、沟谷地形和水源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冰碛物-崩滑型物源冰川泥石流物源以沟源冰碛物和沟岸崩滑型堆积物源为主,分布面积广,储量大;沟谷宽缓呈"U"形,为典型冰川作用侵蚀地形;流域内水源以冰川融水为主,水量大。此类泥石流沟谷支沟暴发泥石流概率大于主沟,暴发频率为中~高频,主沟泥石流潜在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中部的丘陵,是我国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川中丘陵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及该地区泥沙输移比的时间变化。笔者认为,川中丘陵的土壤侵蚀与泥沙外移是不同步的,沟谷的运移能力对侵蚀物质的外运极为重要。所以,对丘间沟谷的系统研究可为川中丘陵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赣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带岩土体强度特性及边坡破坏模式,采用室内岩矿鉴定、X粉晶衍射试验和电镜扫描等方法对原岩和全风化花岗岩进行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分析,同时通过全风化花岗岩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中风化花岗岩单轴和三轴试验对风化带岩土体的强度特征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大,全风化花岗岩应力-应变关系发生了转型,破坏模式为先鼓胀再剪切破坏;中风化花岗岩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经历了四个破坏阶段,三轴试验得到岩块的抗剪强度参数,经虎克布朗准则反演得到了岩体的强度参数。结合野外特征,赣南花岗岩风化带岩土体边坡失稳破坏模式主要有5种,其中坡面冲刷破坏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湖南省又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且水系发育,河湖地地质灾害较多.本文以澧县为例,介绍了河湖地区管涌、岸崩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后对河湖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对河湖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州蜜环菌资源及其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是我国蜜环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报道了贵州宽阔水、雷公山、坡岗自然保护区等地2种有价值的蜜环菌,并对蜜环菌的生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基于137Cs示踪法研究了小流域不同坡度、坡而植被类型下的系统坡长侵蚀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系统坡长尺度上坡而侵蚀强度存在峰值,且该峰值的位置位于系统坡长的中、下游.系统坡长侵蚀作用过程呈溅蚀一片蚀一近坡纹沟发育一细沟发育一切沟、冲沟侵蚀排泄一坡而侵蚀稳定(至基准面)的动态演化过程.各过程对应的坡面分布区域,上段坡而以溅蚀、片蚀为主,中上段以纹沟侵蚀为主,中下段以细沟侵蚀为主并发生侵蚀泥沙径流经由切沟、冲沟排泄现象,下段以溅蚀为主并辅以一定的下泄面蚀.在系统坡长要素侵蚀作用过程中,坡度仅对峰值出现位置起控制作用,而对坡长侵蚀作用规律无影响.地表植被对坡长侵蚀作用干扰较强,主要是通过对地表径流的拦蓄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