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罩式退火模拟试验,研究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0.3 mm厚的薄规格SPCC钢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织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680℃×13h退火,薄规格SPCC钢板的HV值为77.45,断后延伸率A50为45.6%;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SPCC钢板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硬度和延伸率逐渐降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钢板的晶粒尺寸和延伸率略有增大,硬度有所降低,但变化幅度均较小,保温时间对薄规格SPCC钢板深冲性能的影响较小;680℃和700℃退火后,SPCC钢板的织构组分集中分布在γ取向线上,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变形织构{112}<110>强度降低,有利织构{111}<112>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电场退火对08Al深冲钢板深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ODF分析)和拉伸实验研究了退火过程中电场对冷轧08Al钢板深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退火提高了08Al深冲钢板的塑性应变比(r值)和加工硬化系数(n值),同时降低了塑性应变比各向异性(Δr值),即提高了08Al钢板的深冲性能·其主要原因在于电场提高了08Al深冲钢板再结晶γ纤维织构的强度和降低了再结晶α纤维织构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对ASP生产Ti-IF钢的退火再结晶过程分别进行了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模拟实验,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从不同的实验角度对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形成及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罩式退火和连续退火两者的热历史过程不同,其再结晶组织转变温度及晶粒度有所不同,但是再结晶核心的形成位置及演变方式趋于一致,形核方式趋向于择优形核.  相似文献   

4.
预回复对08Al深冲钢板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ODF分析)并结合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本溪钢铁公司生产的08Al深冲钢板的织构和组织,研究了预回复对其再结晶织构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回复退火具有推迟冷轧08Al深冲钢板再结晶的作用,但并未改变08Al深冲钢板的再结晶形成机制·08Al深冲钢板在预回复下再结晶γ纤维织构增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预回复降低了形变储能,抑制了其他取向晶核的形成及长大,促进了再结晶γ取向晶粒的择优生长  相似文献   

5.
用电子背散射技术观察了700℃温轧板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以了解其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温轧织构由强的(111)〈112〉、较弱的〈110〉∥RD及Goss组成,再结晶织构与之相似.〈110〉∥RD及(111)〈112〉新晶粒首先形成于与之构成小角度晶界的形变晶粒的晶界附近,而在角隅及组织不均匀区等位置孕育出与周围晶粒构成大角度晶界的晶核,择优取向不明显.退火过程中(111)〈112〉在形变组织中累积,最终转化为(111)〈112〉再结晶晶粒.分析认为,温轧后退火是不均匀组织在低储存能驱动下的再结晶过程.(112)〈110〉及(111)〈112〉形变拉长晶粒多发生连续再结晶从而退火织构与形变态相似.在角隅区形成核心进而发生不连续再结晶,核心取向的统计性及不连续晶核的长大弱化再结晶织构,其中Goss晶粒多以此方式形成于(111)〈112〉晶粒内部.  相似文献   

6.
横向预拉伸对17%Cr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表面抗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Cr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冷轧退火板为原料,研究了3%、6%、9%和12%横向预拉伸(即拉伸方向垂直于板材轧向)变形对其冲压成形表面抗皱性的影响。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X射线衍射技术探究了横向预拉伸前后板材内部织构取向和晶粒团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横向预拉伸9%后实验钢板表面抗皱性获得较大提高。由于在退火、横向预拉及纵向拉伸后{001}取向晶粒含量均非常少,因此基于厚向塑性应变比差异的Chao起皱机理不适用实验钢,而基于平面剪切应变的Takech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实验结果。在横向预拉伸后,由于γ纤维织构晶粒簇的宽度降低、方向整体偏转,使得板材抗皱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下生产的含B和无B低碳热轧、罩式退火板为实验材料,研究了B对低碳深冲钢板织构的影响.利用电解化学相分析、内耗和托曼实验等方法和结果,从化学成分、析出物两个方面对热轧、退火板中织构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无B热轧板的AlN含量比含B热轧板中的高,后者的织构优于前者;退火板中含B钢和无B钢中AlN含量几乎相等,然而无B退火板织构优于含B退火板的.AIN不是影响织构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B、BN也会影响织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模拟工业用罩式退火的生产工艺,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罩式退火工艺与成品性能的关系方程。从单因素、多因素两方面系统分析了罩式退火工艺参数对IF钢钢板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电场回复对08Al深冲钢板再结晶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ODF分析),并结合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组织观察,研究了在退火过程中,电场对本溪钢铁公司生产的冷轧深冲08Al钢板回复阶段的影响及电场回复对08Al深冲钢板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退火具有推迟冷轧08Al深冲钢板回复和再结晶的作用·电场有利于提高再结晶γ纤维织构的强度·若仅在回复阶段施加外电场,将对再结晶γ纤维织构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SAF 2205双相不锈钢冷轧退火板的冲压特性以及冷轧和退火织构对其冲压性能的影响.实验钢冷轧退火板表现出较差的深冲性能和明显的45°制耳,其r平均值和Δr值分别为0.7和-0.27,这主要与其在冷轧及退火后形成的织构有关. ODF图显示,退火后SAF 2205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相未形成γ纤维再结晶织构,仍然为分散的α纤维织构.实验钢中铁素体相的织构强度明显高于奥氏体相,其对钢板成形性的影响更显著,即其各种〈110〉退火织构组分均不利于实验钢r平均值的提高,并且使得Δr<0.此外,奥氏体相的{110}〈001〉织构也对钢板成形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罩式退火和快速连续退火两种方式对含硼搪瓷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抗鳞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Mn,S的质量分数和添加微量B,实验钢不同方式退火板的性能均较好;连续退火板强度稍高于罩式退火板,伸长率A50和rm值明显高于罩式退火板,综合力学性能较好;连续退火板的氢扩散速率明显小于罩式退火板,主要得益于采用快速连续退火得到的实验钢中铁素体晶粒内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渗碳体颗粒作为有效氢陷阱;采用快速连续退火可以实现含硼搪瓷钢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抗鳞爆性能的匹配.  相似文献   

12.
磁场退火对无取向硅钢再结晶织构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磁场退火对金属材料的再结晶织构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对冷轧无取向硅钢薄板进行了普通退火以及0.1,6和12 T下的磁场退火,磁场沿轧向施加.研究表明,磁场退火显著影响再结晶织构的取向密度和晶粒尺寸,且与磁感应强度成非线性关系.磁场退火增强有利的η(〈001〉∥RD)和{100}织构,减弱不利的γ(〈111〉∥ND)织构,该效应在6 T磁场下较显著;再结晶晶粒尺寸在6 T磁场退火时较大,普通及12T磁场退火时居中,0.1 T磁场退火时较小.从磁场降低晶界可动性和提供与取向相关的附加晶界迁移驱动力的角度,分析了磁场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罩式退火过程,研究了含磷高强IF钢中FeTiP粒子在退火过程中的析出行为,利用透射电镜选区衍射并结合能谱分析,确定了FeTiP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650℃退火试样中只含有少量FeTiP,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TiP数量明显增加,其大量分布于晶内及晶界处,且晶界处析出物尺寸明显大于晶内析出物.当退火温度升高到800℃时,FeTiP完全溶解,因此在整个基体无法检测到FeTiP.FeTiP的溶解消除了其对再结晶的阻碍作用,最终获得高强度{111}取向再结晶组织,从而提高高强IF钢成形的性能.FeTiP具有斜方晶体结构,且析出物中Nb元素的存在(含Nb原子可表达为Fe(Ti,Nb)P)不会引起晶体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以含铌高强细晶IF钢为研究对象,在不同保温时间下进行了连续退火实验.通过采用OM显微分析及EBSD测试技术对实验钢进行显微组织和微观织构观察分析,得到含铌高强细晶IF钢在退火过程中织构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揭示:高强细晶IF钢在连续退火过程中形成较强的〈111〉//ND再结晶织构.当退火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120 s时,钢板具有最强的〈111〉//ND织构;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111 〉//ND织构逐渐增强,〈 110〉//RD先减弱后增强.再结晶织构在{111}面与{112}面之间转化并发生漫散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微织构分析技术及X射线衍射织构分析技术,结合对取向硅钢薄带再结晶各阶段退火板磁性能的分析,系统研究了其形变再结晶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结果表明,薄带内原始高斯晶粒取向发生绕TD轴向{111}<112>的转变,同时晶粒取向还表现出绕RD轴的附加转动,这种附加转动及其导致的表层微弱立方形变组织可为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形成提供核心。退火各阶段样品磁性能的变化对应了{110}-{100}<001>有益织构及其他织构的强弱转变以及再结晶晶粒不均匀程度的变化,综合织构类型及晶粒尺寸的变化推断发生了二次及三次再结晶过程。升温过程再结晶织构演变主要体现了织构诱发机制,也即与基体存在绕<001>轴取向关系的晶粒长大优势结合高斯织构的抑制效应发挥作用;而在高温长时间保温后三次再结晶过程,{110}低表面能诱发异常长大发挥主要作用使得最终得到锋锐的高斯织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先进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深入研究了冷轧工艺变化和道次间退火处理对工业纯钛板材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不同一次冷轧变形量样品经退火和二次冷轧加工后的EBSD取向分布图、取向差角分布图和极图得知,一次冷轧产生的孪晶对退火再结晶晶粒尺寸及晶粒取向(织构)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又影响二次冷轧的变形组织和织构特征,使二次冷轧变形孪晶的生成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孪晶分数随着轧制变形量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同时会降低二次冷轧组织中{0001}基面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17.
选择Ti-IF和Ti+Nb-IF钢铁素体区热轧板为实验材料,采用金相组织观察、二相粒子形貌分析、织构分析等实验手段对其组织和织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i-IF钢比Ti+Nb-IF钢的晶粒尺寸大,二相粒子尺寸大且数量多;两种钢的表层板织构强弱正好相反且在二分之一层形成了具有冷轧特征的织构,而纤维织构表层为(1 1 0)∥ND,(1 1 2)∥ND,(1 0 2)∥ND,二分之一层为(0 0 1)∥ND,(1 1 1)∥ND,(1 1 2)∥ND;区别于Ti+Nb-IF钢,Ti-IF钢在表层出现了〈0 0 1〉∥RD,二分之一层出现了〈1 0 2〉∥RD织构组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金相观察和织构ODF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铁素体区热轧IF钢织构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冷轧和退火过程中织构转变的特点和机理.结果表明:铁素体区热轧IF钢时,在交滑移机制的作用下,主要得到纤维状的形变组织和较强的α丝织构和较弱的γ丝织构,同时有少量的再结晶晶粒存在;冷轧过程中,在位错滑移、晶粒转动以及晶内剪切带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典型的纤维状组织,α丝织构和γ丝织构都明显得到加强;退火时,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的形成主要受很强的定向形核机制和弱的选择长大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真空熔炼技术制备NiPtB合金铸锭,分别采用直接中温轧制和高温均质化退火+中温轧制对该合金铸锭进行处理,分析对比两种处理手段对NiPtB合金铸锭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铸态组织的不均匀性难以通过直接中温轧制消除;高温均质化退火可使NiPtB合金组织更加均匀;退火后的NiPtB合金经轧制后,组织均匀性提升,轧面晶粒主要为{100}和{111}取向;相比于直接轧制态,退火+轧制态样品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溅射成膜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开发新一代冷轧低合金超高强钢,利用连续退火实验机对Ti-0.12%、Nb-0.076%的冷轧低合金超高强钢进行连续退火实验,设计了760~830℃四种不同退火温度,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实验钢的相组成、晶粒尺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800℃退火、400℃过时效的条件下,可得到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的组织,铁素体晶粒尺寸约为1.4μm,屈服强度可达700 MPa.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钢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亚晶结构、少量位错以及纳米级的Ti、Nb的析出物,这些微结构单元对强度有较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