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河南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转型期,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来支撑。本文在分析了河南新型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科技创新支持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并指出要实现河南新型城镇化目标,实现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需要科技的有效支撑和引领,并给出了科技创新支撑河南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作用,当前江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产城融合不太理想,不同区域产业支撑差异较大,科技投入不平衡,农业转移人口的科技文化素养偏低,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人才相对不足,以及科技文化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实施以科技为支撑的城镇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人才供给体系,推进城乡科技文化设施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研究》2017,(4):72-74
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化发展面临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传统的城乡规划体系和技术手段重城轻乡的缺陷,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要求,通过科技创新的视角,寻求通过科技创新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高效途径和先进的规划技术手段,力求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型县域宜居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发挥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保障并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城镇化规律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并从战略规划、技术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和需求面政策、地方和基层工作、人才培养5个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2004—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科技创新及人口老龄化与新型城镇化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人口老龄化均会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工资及对外开放水平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结果分解,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呈现“下降-上升-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和显著空间分布非均衡特征。因此在日渐突出的老龄化情况下,应注重科技创新投入,进而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空间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农村城镇化科技创新推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实现城镇化,分析和研究科技创新及新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与中国城镇化之间存在的必然关系,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的关键要素是科技创新,而且通过研究,提出需要建议以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基础上,分析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通过资料研究与调查分析,深入研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具体问题,从工业化、城镇化各个不同角度分别对科技创新的价值与其相互间的相关关系展开研究,得出科学结论,通过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提出科技创新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机制,建设发展模型,有效促进彼此协同与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新型城镇化规划布局的实施,地质灾害风险格局将发生新的改变。结合国际社会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从推动科技创新、创新调查评价、强化风险管理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质增效,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减缓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两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综合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解析了2006-2017年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长态势;在时序上,北京两系统同步发展,天津、河北科技创新系统存在滞后;在空间上,各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线性拟合显示,北京耦合协调态势良好,天津耦合协调趋同且潜力巨大,河北协同效应不明显;未来天津、河北两地区应重点考虑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7,(1):59-6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支撑小城镇发展的背景,探讨了科技创新支撑小城镇发展的重点领域,从创新意识、创新规划、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支撑小城镇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打破传统模式,把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与"三化"协调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以科技创新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以科技创新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引领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杨恺 《广东科技》2008,(17):42-42
樟木头镇凭借毗邻香港和深圳的地缘条件、区位优势和科学的发展思路,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扶持和培育“两自”企业,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新型的“大商贸”社会性信息服务体系,区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先后被评定为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单位、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十年新的增长点,但传统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了社会、环境、产业、人口等结构失衡问题,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创新驱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还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都需要地方政府治理体制转型。基于创新驱动战略背景来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提出新型城镇化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新要求,从制度改革、体制创新、布局优化以及产业强化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要考虑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更应该注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核心任务是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重点包括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等。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要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对金融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要突破金融服务对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制约因素,必须在金融制度、融资模式、资本市场体系等多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2007—2018年数据,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论分析二者互动机理,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的时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同向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度从西向东逐步增加,研究期末整体呈高度耦合协调;研究期内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省市内部差异基本无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方针,将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推到了一个新的战略制高点。过去,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增加了供给;现在,信息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则有望创造供给。未来十年,城镇化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17.
《科学管理研究》2016,(6):97-100
在分析了中国农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的特点与实践的基础上,从提升农民收益、助推乡镇经济发展、打造多产业融合的县域经济环境三个角度就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对就地城镇化促进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就地城镇化进程实际提出了关于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史志杰 《科技信息》2013,(35):79-79
科技创新是有效突破资源约束、激发县域经济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都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景下,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奇迹”再续的重大战略选择。本文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战略选择的原因,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重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城镇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从而为扩大内需和经济转型提供全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储流杰 《安徽科技》2011,(4):19-20,29
目前,皖江城市带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及国家创新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使皖江城市带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双重战略机遇。科技创新可以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